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但最急需改革的是"四化"问题:(1)司法权的地方化。它主要涉及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管理问题。应当将司法机关的人财物管理与地方相分离。(2)司法运作行政化。它主要涉及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问题。应当改变现行行政化的运作机制,建立适应司法权属性的运作机制。(3)司法职能混杂化。它主要涉及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职权划分问题。应当将司法行政权和执行权从司法机关剥离出去。(4)司法人员非职业化。它主要涉及司法队伍建设问题。应当实行司法人员遴选制度、解决司法人员培训问题、对司法人员进行分类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法官职业化改革曾一度是司法改革的主要议题,但目前却呼声渐弱,措施停滞.五年间,众多法学家和学术界人士纷纷讨论法官的职业定位、方向、路径与前景等问题,观点莫衷一是,分歧日益加大.鉴于全面的法官职业化建设是树立司法权威和公信之所必须,当下应考虑的问题是法官数量控制、法院内部组织管理、法官司法经验和司法能力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军事司法信息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司法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了军事司法信息化的内涵、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军事司法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指出了当前军事司法信息化建设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法律保障着人类的平等、自由和安全,是维护正义的手段,而法律得以有效实施,得益于程序完备的司法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找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多半是源于制度上的缺陷。我国现行司法制度的主要缺陷表现在: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活动行政化、司法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等。这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法律的有效实施,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司法的权威。因此,司法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权力固有属性的差异是区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基本依据。国家权力之间的错位是目前我国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也是导致司法行政化、地方化的主要根源。理性认识司法权的内在属性应当成为司法改革的理论原点。从制度上切断司法与行政和地方的脐带,是司法真正树立起自身权威和公信力的前提。一场真正的司法改革必须从宪政体制的角度进行统筹分析与考量,每一个具体的改革措施也都应当与宪政和法治建设的总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决策者的有关讲话、行动以及各级法院的实践,我们发现,当下中国能动司法的内涵主要有三层:能动司法是一项司法政策,它以解决当下司法突出问题为直接目的;能动司法是一种司法理念,它树立了"能动"和"服务"的司法新理念;能动司法是一项司法战略,它以谋求中国司法的自主道路为最终目标。这些内涵表明,中国与西方的能动司法没有直接联系。能动司法提出后,决策者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关键是,法律人如何把充满政策性、理念性和战略性的能动司法转换成法律性、实在性和现实性的能动司法。法律方法可能是实现这种转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超期羁押是当前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问题,司法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超期羁押的主要原因。文章从司法体制和实践方面对超期羁押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各国解决犯罪问题的程序模式主要有三种:国家司法模式、协商性司法模式和恢复性司法模式。三者相互并存,互相补充。当今,解决犯罪问题的程序是以国家司法模式为主、以协商性司法模式和恢复性司法模式为补充;而今后将形成以恢复性司法为"主导型模式",协商性司法为"辅助型模式",传统国家司法为"兜底型模式"的刑事司法制度结构。它们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期达到犯罪行为发生后定纷止争、预防再犯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能动司法与西方有所差别,其主要强调司法机关如何将法、情、理有机融合,慎重平衡各方主体利益。能动司法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司法公正,同时也是对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回应。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量刑建议,均为公诉工作发挥司法能动性提供了有效平台。同时,在公诉工作发挥司法能动性时,也存在办案检察官角色定位偏差等问题。要使公诉工作司法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上述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侦查权的性质与配置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权的性质和配置是侦查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议较大的问题。侦查权性质的科学定位是侦查权合理配置的前提。侦查权的性质可以归纳为行政权属性说、司法权属性说、行政司法双重属性说三种;侦查权的合理配置主要包括侦查权在不同机关之间的配置、同一机关内部的配置以及侦查权的司法控制等问题。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侦查权的司法控制和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合理配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属人管辖原则是我国刑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针对我国公民在境外犯罪的情况,主要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一)大陆公民在大陆外犯罪的司法问题;(二)港澳人在区外犯罪的司法问题;(三)台湾人在岛外犯罪的司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情理作为一种有惯性的传统,在当代中国司法中不可忽视.如何将情理的价值功用引入司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沿着这样的思路展开:从情理进人司法的基本途径--司法调解和裁判人手,采取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情理进入司法实践的基本途径.第二部分将从事实认定、司法解释、司法推理切入,研究情理进入当代中国司法的具体技术.结语主要分析情理进入司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军事司法若干前沿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军事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界日益重视军事司法理论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试从以下四方面对军事司法前沿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析。一、军事司法基础理论研究关于军事司法的概念,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军事司法是国家司法的组成部分,是指军事保卫机关、军事审判机关、军事检察机关,依据国家赋予的司法权而进行的侦查、检察、审判及其他相关活动的行为[。1](P240)二是认为,军事司法是指国家的军事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处理诉讼案件和非讼事件的专门执法活动,依法行使司法权的主体是军队保卫部门、…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 ,我们做出了遵守国际规则的承诺 ,对刑事司法领域而言 ,就是要遵守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我们应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系 ,改革现行刑事司法体制 ,以加入WTO为契机 ,加速我国刑事司法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涉及的主要问题有 :司法效率、司法公开、司法独立、律师业的发展、无罪推定原则、反对自证其罪原则及沉默权、审前羁押、劳动教养等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 ,我们做出了遵守国际规则的承诺 ,对刑事司法领域而言 ,就是要遵守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我们应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系 ,改革现行刑事司法体制 ,以加入WTO为契机 ,加速我国刑事司法与国际接轨的进程。涉及的主要问题有 :司法效率、司法公开、司法独立、律师业的发展、无罪推定原则、反对自证其罪原则及沉默权、审前羁押、劳动教养等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司法的社会效果内涵之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司法社会效果必须建立在严格依法的基础上 ,以得到社会的认同为必要 ,并有利于改革、发展与稳定。衡量司法的社会效果 ,需要正确界定社会效果与社会评价、司法职能目的、法律效果、司法公信力、法律秩序等的关系问题。通过分析论述 ,文章得出结论 :司法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在司法对社会的推动和社会对司法活动的认同性。  相似文献   

17.
司法社会工作之司法和社会工作不是割裂的,而是内在地统一在一起,司法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也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司法社会产生的中和性问题提出了各类司法社会主体社会权利的保护和维护问题,司法社会工作则是司法社会中保护和维护司法社会主体社会权利的基础的中和性制度安排。因此,司法社会工作在实践中指向了司法社会、司法对象和司法社会之外的其他社会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批捕权配置是司法改革争议的焦点问题,主要表现在批捕权与检察权关系的分歧、批捕权配置的科学性之间的冲突、批捕权配置的科学性与现实性的冲突等方面。影响批捕权配置包括多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科学性问题,还要考虑司法改革的社会历史因素(非理性);同时司法改革不能仅从一个局部去修修补补,而要从整体上进行革命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对民间法司法运用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关民间法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立法应进一步明确民间法的法源地位并加强民间法司法运用的程序建设、建立健全案例指导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民间法的规范化整理并建立健全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刑法基本原则的纲领性、全局性以及贯穿性之基本特质,使其被赋予指导司法实践的重大使命。刑法基本原则的司法指导意义具有一般的常态实现机制,而三大基本原则也各有其特殊的指导体系,继而织建起丰盈而广博的教义学图景。回顾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历程,积极贯彻刑法三大基本原则并充分发挥指导司法实践功能是主流,但司法背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大变革时代,应立足司法背离的主要致因,理清司法背离中的真实问题,前瞻地列明未来发展的主要清单。应积极培育刑法基本原则的司法化能力,与时俱进地推动刑法基本原则的发展与进步,从多维度持续优化刑法基本原则指导司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