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同时也赋予了我国政党制度和政党关系以崭新的时代课题。为了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并以政党关系的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应大力加强政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多党派合作、协商型民主和诤友式监督的内在优势,在团结合作中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在政治协商中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在互相监督中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政党关系,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政党间的和谐关系已经基本确立。而建立国际政党间的新型政党关系尚处于起步状态。从理论上看,和谐政党关系与新型政党关系两个政党关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谐政党关系对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效果。从实践上看,和谐政党关系示范带动建立新型政党关系,将经历全面认知到主动认可再到响应效仿的发展历程。因此,在国际场域,应在民间层面、学术层面和外交层面努力争取更多对和谐政党关系的理解与认可,以实现和谐政党关系示范带动建立新型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保障和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这种合作型政党关系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政治保障.实现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应该以提高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能力,提高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能力、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等方面为基本路径.当代我国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是事关国家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次转型不仅是形式上的局部变化,而且是十分彻底的结构上的系统转变。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不管从其本身的逻辑上观察还是其产生的背景来看,都为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探讨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的和谐政党关系,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伊胜利  孙艺年 《世纪桥》2008,(21):55-57
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艰辛历程,总结了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经验,阐述了新时期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政党关系长期和谐,结出了丰硕成果: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使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建设,提高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使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充满活力;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和建设的合作实践中形成的必然结果,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政党关系和谐有利于实现利益的整合和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并在维护社会的廉洁公正及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努力促进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实现利益的整合和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并在维护社会廉洁公正及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在新时期进一步和谐化。  相似文献   

9.
李燕奇 《新视野》2007,(1):7-11
促进和谐的政党关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的政党关系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两者之间,从根本上分析是完全一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和谐的政党关系,换言之,在中国,和谐的政党关系是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表现出来的。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要在坚持的前提下,努力完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政党关系长期和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具体表现为: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使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建设,提高了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使社会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充满活力;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长足进步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丁威 《唯实》2009,(1):87-90
政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伴随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变革,面对诸多机遇与挑战,构建和谐政党关系、推进和谐执政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对此,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切实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成为新时期建立和谐政党关系的主要着力点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国家权力关系的探索经历了“一元化领导”、“党政分开”、“依法治国”、“人民民主”的演进历程。启示我们:提升党和国家权力关系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发挥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必须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功能转换,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博采兼容,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4.
刘小龙 《求实》2012,(3):22-25
网络政治参与是网络时代一种重要的政治变革力量。从政党关系的视角来看,网络政治参与既凸显了政党关系本质、丰富政党关系内容和开拓政党交往途径等积极功能,也带来了破坏政党关系基础、增加执政参政压力、影响有序参与等严峻挑战。加强政党关系的制度建设、完善网络统战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网络功能是应对网络参与挑战、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7,(7)
无论是西方竞争型政党关系还是我国合作型政党关系,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受协商民主理念的影响。协商民主是推动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一种重要民主形式。政党关系是互动开放的政治系统,协商民主通过协商的理念、程序和规范对政党关系产生作用,即引入协商理念,改善制度环境"包容度";获得主体支持,增强政党组织"整合度";协商选择议题,扩大政党政治"参与度";规范协商过程,提升政党互动"有效度";落实协商结果,筑牢政党关系"共识度"。  相似文献   

16.
国家的开放是以政党的开放为基础和条件的,没有政党之间的开放就不会有国家的开放。我党在党际关系与开放理念上是与时俱进的,从仅与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和左翼政党交往逐步扩大到一切愿意遵循我党制定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各国政党的交往。形成了一个以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和重要合法在野党为主要对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党际交往的良好格局。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7.
政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伴随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深刻变革,面对诸多机遇与挑战,构建和谐政党关系、推进和谐执政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对此,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切实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成为新时期建立和谐政党关系的主要着力点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党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中国政党必须抓住机遇,强化自身力量,完善政党制度,才能不断推进中国政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政党政治国家,政党关系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关系;没有和谐的政党关系,就没有国家政局的稳定、执政地位的稳固.理解政党关系,不仅要认识其本质,还必须充分认识政党关系的基本范围、基本内容,深入到政党政治的实践过程与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国家和社会关系、政党与政府关系、政党内部关系是制约政党关系的三个主要内因;在不同的国家,甚至在一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与制约政党关系的这三个主要因素不同,政党关系的类型与特点也会随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合作型政党关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从价值角度而言,这种合作型政党关系既保证了监督与制约,又保持了团结与合作;既保证了稳定与秩序,又保持了差异与活力;既保证了集中与效率,又保持了协商与参与。从功能角度而言,这种合作型政党关系有助于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实现科学发展;扩展有效政治参与渠道,维护政治稳定;缓解社会利益矛盾冲突,达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