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俊秀 《共产党人》2012,(23):52-54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井冈山的敬仰之情,笔者随全区党史干部培训班来到了井冈山,感受红色文化,体会革命情怀,同时也引发了自己对发掘六盘山红色文化,推进固原市科学发展的一些思考。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第一个根据地,是革命遗址最多的地区之一(已明确命名的革命旧址就有115处),是充满红色激情的革命圣地。同样,六盘山及其周围则以中国工农红军五天四夜的生活和战斗痕迹及各个历史阶段的几场小规模却大胜利的战役,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资源。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以来,许多中共党史教科书和报刊文章,许多中共党史展览陈列的所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沙盘模型,都把井冈山上的茨坪,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广为宣传。茨坪中心观点的流行,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宣传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首先是造成宣传中片面强调井冈山地势险要,山高路险,五大哨口,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敌”,而轻视宣传党领导根据地群众,开展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斗争,使井冈山斗争历史的宣传,不能正确地宣传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叶旭 《共产党人》2010,(15):20-21
巍巍井冈山,连着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雄伟井冈山,写满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踏着井冈山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进行体验式教学;观看《井冈丰碑》录像,重温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进行音像教学;参观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茅坪八角楼,黄洋界哨口等革命旧居旧址,进行现场教学;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小井红军烈士墓地种植纪念树,缅怀革命先烈业绩,进行激情教学。所见所闻,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深为井冈山精神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3月22日—3月31日,兵团工会组织兵团各师局45名工会干部赴井冈山革命老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学习,感触深刻,收获颇多。首先此次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培训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兵团工会第一次在井冈山组织工会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训;二是兵团工会井冈山培训基地正式挂牌;三是兵团工会干部赴井冈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6,(7)
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通过重温井冈山精神,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仰,增强了政治定力,催生了奋斗激情。坚定理想信念,常补精神之"钙"。"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中国革命一步步走来,最终取得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  相似文献   

6.
李裴 《当代贵州》2009,(11):58-59
在杜鹃花盛开的日子里,4月7日至14日,我作为中国井冈山千部学院第二期正司(地、厅、局)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专题研究班的学员,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接受党性锻炼和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学习、参观、体验和研讨,我们如饥似渴地汲取井冈山精神丰富的营养,取得了多方面的学习收获. 深化了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增强了弘扬革命精神的自觉性 井冈山革命历史和精神,以前在书本中学过、影视里看过、课堂上听过,但"书上得来终觉浅".这次在井冈山学院学、现场听、实地看,边看边听、边听边想,使我对井冈山精神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弘扬革命精神的自觉性为之增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主理论家,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对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见解。关于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论述博大宏富,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他明确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有历史意识,要善于总结历史和经验和教训,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评论历史。他关于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论述,就体现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给人很多启示和教益。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一种举世闻名的革命精神,其源头正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对井冈山精神既有继承延续,又有超越发展,特别是在求实创新方面,长征精神重于求实和坦诚自纠的唯物主义创新胆略,正是对井冈山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加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放松,光荣的井冈山精神遭到冷漠,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受到歪曲。今天,作为红土地养育的人们,有责任和义务还历史本来面目。 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呢?以前有许多同志作了各种不同的表述,差不多都是强调艰苦奋斗,与坚定的革命信念。  相似文献   

10.
<正>3月22日—31日,兵团工会组织各师局45名工会干部赴井冈山革命老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培训学习,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在江西省总工会井冈山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十天的培训学习,我们着重听取了《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肖小华 《世纪桥》2007,(10):28-29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军队的创建与工农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和广大官兵的特点,采取了说理引导、榜样示范、渗透、制度保障、比较鉴别等方法对广大军民进行了革命形势、理想信念、民主思想和革命纪律教育。井冈山斗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及其做法,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依托农村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对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井冈山革命斗争孕育出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这是继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赋予的时代精神。本文从三个部分着手,从追溯井冈山精神到传承井冈山精神,进而切入传承井冈山精神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始终要牢牢不忘井冈山精神,不但要内化于心更要以井冈山精神为行动标尺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外化于行,真正凝聚起理想信仰坚定、爱国意识饱满、奋斗意识充沛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所孕育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后来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井冈山斗争的成功,是与党和红军结合实际实行一系列成功的政策分不开的,其中,党对干部和红军开展各种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为革命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强硬的红军队伍,对革命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培育和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坚持用井冈山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是党的先进性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对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位于湘赣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确定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其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轶闻,毛泽东是在两次听别人说到井冈山的情形之后才开始留意起这座原来不为人知的大山并作为革命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17.
肖发生 《湘潮》2023,(12):32-35
<正>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井冈山斗争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斗争孕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形成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负责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途径。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发挥井冈山精神的教育功能,让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在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井冈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留下了一笔永远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这为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井冈山乃至江西的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