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媛媛 《传承》2008,(7):38-39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千古佳句。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被贬谪到江宁(今江苏南京)任县丞的诗人在润州的芙容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  相似文献   

2.
唐三彩是一种创始于我国唐代(六一八——九○七年》,以施黄、绿、白或红、绿、白三色为主,兼有褐、蓝、黑等色釉,经过煅烧而成的彩釉陶器制品。所谓:“三彩”即多彩的意思。由于其珍品大批发掘于洛阳,所以又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在唐代,洛阳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国家统一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厚葬之风盛行。从贵族官员到平民百姓,都要用唐三彩作为殉葬品,而且越有钱势的人陪葬得越多。唐三彩成了唐代相当发达的陶瓷手工业的突出代表。然而,由于它是民间艺人的创作,史籍上却毫无记载。甚至到了宋代(九六○——二七九年)竟然失传了。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7,(1)
北宋元丰五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国老”(卿大夫退休)和“庶老”(一般官吏退休),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置酒相乐,定期聚餐.他们按年龄为序,轮流做东,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  相似文献   

4.
南诏农业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公元738--962年)是唐代在我国西南边疆崛起的一个奴隶制地方政权,以洱海地区为统治中心,囊括云南全省,极盛时管辖的地方更大。南诏的农业生产水平,也就是唐代云南的农业生产水平。研究它对了解云南的经济史和各民族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南诏粮食作物品种丰富,《蛮书》卷七《云南管内物产》记载。除稻、麦外,“曲、靖州已南,滇池已西,土俗唯业水田。种麻、豆、黍、稷,不过町疃。”《西洱河风土记》记洱海地区有“稻、麦、粟、豆,种获亦与中夏同。”据此,滇东、滇中,滇西地区的粮食作物品种有稻、麦、豆、麻、黍、稷。按《周礼·天官》关于“五谷”的  相似文献   

5.
世纪家园     
家园,百年凝固的华章饶蓓家,按《说文解字》是一间房子加一只猪。这是远古家业社会的理想,也足以看出住、食(衣、食、住、行)自古以来在家中的份量。世界上最费解的字眼除了“家”,当然还有“园”,有家无园、有园无家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家园。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安居。诗意的家园就是我们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一个多世纪以前,印第安酋长西雅图苍凉的声音,依然回荡在茫茫家园上空:视大地的每一方土地为圣洁。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每一根晶亮的松板,每一片沙滩,每一撮幽林里的气息,每一种引人入胜、鸣叫…  相似文献   

6.
猪与民俗     
《台声》2007,(1):41-41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徒刑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7.
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它是一种地方性,综合性的历史文献。方志的种类很多,大体有两种体例:一种是“统志”体,如《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之类,另一种是“地方史志”体,如省志(常称“通志”)、府志、厅志、州志、县志、卫志、司志一类,有些私人著书,例如《黔书》、《续黔书》之类,虽非官修志书,也不完全具备方志的体例,但就其内容而言,也应归入方志一类。还有解放后新编的数十种地方史志,我们也  相似文献   

8.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编的“信念丛书”(《什么是封建主义 ,怎样肃清封建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 ,怎样对待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 ,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四信”教育的一部好教材。在当代中国 ,封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作为一种统治思想 ,早已进了历史博物馆。但封建主义残余在我国依然存在 ,如在政治方面 ,家长制、一言堂的专制作风 ,以及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特权思想、个人崇拜。在经济生活方面 ,还存在某些“官商”、“官农”式的体制和作风 ,划地为…  相似文献   

9.
说来凑巧而有趣,苏轼先后三个妻妾都姓王(王弗、王闰之、王子霞)。“三王”均与苏轼相处和谐,患难相共;都曾生过孩子:王弗生子迈,王闰之生子迨、过;王子霞(即朝云)生子逐(不幸早死)。“三王”死后,苏轼均分别为她们写过墓志铭、祭文。“三王”在苏轼作品中都曾涉及,如在词作方面:与王弗有关的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因王闰之有“真诗家语”而作《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与朝云有关的词五首《(歹带)人娇·赠朝云》、《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浣溪沙·端午》、《南歌子》(“云鬓裁新绿”)、《蝶恋花》(“花褪残江青杏小”)。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记》是晋代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千余年来,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有目共睹的琼章。但历代学者们对它所描写的那个社会,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唐代诗人如王维、刘禹锡等,都以桃源为仙境;而宋人苏轼则反对此说,认为“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陶澍:《陶靖节集集注》)明人黄文焕又本宋人胡仔的见解,不承认避秦人实有其事,只是陶渊明不仕二姓,“以避宋之怀避秦”的托意(黄文焕:《陶诗析义》)。到清代古典诗文选家又各抒己见,或者认为:此系“靖节当  相似文献   

11.
从《竹枝词》看苗乡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乐府诗集》记载,《竹枝》“本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巴、渝地区的巫山县素称“歌舞之乡”。在很久以前就产生了一种风格清新的古老民歌——《竹枝歌》,继而又产生了伴以《竹枝歌》的竹枝舞。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集国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事败后,被贬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正月十五,诗人来到建平(今巫山县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各种方式选取官吏,对其任免调动有种种称呼,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任命官吏的总称是授。具体又分: (1)拜:由皇帝正式授与官职(多属初任),通常称“拜”。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 (2)除:皇帝再次任命官职称“除”。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相似文献   

13.
刘静 《人大研究》2005,(1):14-16
一、对《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二条的准确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地方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员 ,“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 ,进行差额选举 ;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 ,也可以等额选举”。这一法律规定明确表明 ,对地方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员的选举首先应该坚持差额选举 ,只有在例外的情况下才可以实行“等额选举”。这一例外情况 ,即实行“等额选举”的前提条件 ,就是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代表经过充分酝酿、协商、讨论后 ,“提名的候…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到了国人面前。这使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一联著名诗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联诗句可以说是李商隐对唐代以前各朝代、家族兴盛与衰败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后得出的科学认识,今天读来仍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勤”与“俭”是“成”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勤不俭,就会出现奢糜之风,奢糜之风如果得不到遏制会愈演愈烈的,日久天长,家败国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然,只俭不勤也不行,要是那样的话,…  相似文献   

15.
<正>高桩故事,又称高装古饰,起源于鲁山县的背孜、瓦屋,流传宝丰、许昌、洛阳、南阳、平顶山等周边区域。高桩故事集神秘、刺激、惊险、有趣为一体,自明清至今,历经创新,形成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鲁山县背孜乡的高桩故事俗称“插桩”,即上桩与中桩采用上下直插法,源于明末清初。当时,有三家山西商人在背孜街做生意,一家开丝绸行,店号叫“珍常店”;一家开油坊,店号叫“老号”;一家开米醋行,  相似文献   

16.
猪与民俗     
《台声》2007,(Z1)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徒刑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春节前,人们一般在腊月二十五日前杀猪,二十六日为封刀日,就不能再动刀了。浙江一带在杀猪时讲究“一刀清”,即一刀杀死,否则认不吉利。进刀时屠户要讲一句“出世入身”的话,小孩妇女不能观看。杀后要将粘有猪血的利市纸…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今日民族》2004,(2):68-68
读者: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杨知勇2003年第五期“每月推荐”栏目上刊登的“穿越时空的守望———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在云南”这组 读者:大理州民宗局局长李如珍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今日民族》与《云南支部生活》一道被确定为云南省保留的两家期刊之一,并继续由云南省民事务委员会主管主办,这对于基层民族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为什么《今日民族》能够在报刊林立、竞争激烈的浪潮中巍然屹立、勇往直前呢?一是(这本杂志)充分体现了中央治理协调领导小组和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工作以及民族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二是省委、省政府对…  相似文献   

18.
祸起萧墙 1993年10月27日上午8时左右,四川省泸州市市中区安富“七化建”职工宿舍楼刘光梅家中突然爆发出“嘭”的一声沉闷的声音,随后有一段难闻的焦味在宿舍楼蔓延。两位闲在家中的邻居妇女还以为什么地方烧橡胶类的东西。这时,有人正好上街经过宿舍楼前,看见刘光梅家的窗口,冒出一股股浓烟,于是边喊“失火了”边拉下电闸(当时实际上没有通电)。邻人围过来,大家撞开刘光梅家门,冲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俭”与“奢”的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黜奢崇俭”,一是主张“反俭尚奢”。《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民,克俭于家”。《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说法。孔子欣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信条,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孟子说:“贤王必恭俭”,(《孟子滕文公》)老子  相似文献   

20.
“陆浑湖很美,像一首歌,歌唱春天的故事、秋天的收获;像一幅画,展示着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的色彩。半岛假日庄园更美,她蕴含了家的温馨,事业的舒心,朋友的关心,生活的安心……”4月21日的《洛阳日报》第4版以《邂逅,注定与她今生相伴》为题,在前言部分如此描绘洛阳的“水缸”——陆浑水库旁即将动工兴建的半岛假日庄园。而两个月后,在原定的这个庄园的地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