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良文化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个性发展上的恶性膨胀,价值取向上的无条件索取,社会化教育的欠缺,文化教育的冲突与脱节,人格发展上的障碍等。我们应该对现实中可能诱发青少年犯罪的不良文化因素予以高度重视,并且根据青少年的自身特点采取切实的措施:第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旋律,优化文化环境,净化文化市场;第二,重视和发挥文明对人的启蒙、教化、发展作用;第三,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提倡和加强对青少年的启蒙教育;第四,更新教育观念,注意实效,切实加强基础素质教育,塑造良好人格。  相似文献   

2.
随着审判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事诉讼领域中审判权与检察抗诉权之间的冲突已日益彰显,影响了法治目标的实现,因民事抗诉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拟在分析和评价当前民事抗诉制度的几种主要说法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我国抗诉制度的应有品格,以期为今后民事抗诉制度之立法完善提供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法律为保证特权阶级的特权,使他们享受不同等级的司法特权,遂在司法审判制度上建立了充分的保障机制.中国古代的司法特权原则与制度源远流长,辗转相承,自西周创立以来,一直影响后世,而且不断加以充实完备.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传统司法审判制度深受特权文化的影响与制约,特权文化支配着传统司法审判制度的总体倾向与运势,这种特权文化观念阻碍了中国现代审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进行的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是由于改革后的审判制度与其它制度,尤其与侦查制度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使得审判方式的改革无法得以实现,刑事诉讼的整体功能也因此受到损伤。本文试站在系统论的高度上,揭示出侦查制度与审判制度协调的必要性,并分析二者存在冲突的原因,从而对建立与审判制度相协调的侦查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制度性法文化和观念性法文化存在"二元冲突"的状况,这种冲突本质上是传统法文化观念对现代法治观念的排拒.主要表现为"礼治"等级特殊性原则与法律普遍平等性原则的冲突;权力至上传统与法律至上原则的冲突;程序正义观念与程序虚无观念的冲突;工具意识的法律取向与保障权利的法治原则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按照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逃,诉讼便处于中止状态,而且这种中止极可能是永远的,即诉讼的终止。这就意味着刑事被害人的民事求偿权无法实现,被害人在承受犯罪行为给其造成的精神痛苦的同时还要承受物质损失。因此,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必要引入民事缺席审判制度,赋予被害人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到案时提起独立的民事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政治文化是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以来 ,政治文化内部结构的变迁促进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然而 ,站在建设政治文明的战略高度分析 ,我国政治文化中的各种非主流因素的冲突和碰撞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政党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巡回审判的应然价值与实然问题 中国现代民事审判制度意义上的巡回审判是西方的“舶来品”,最早在民国时期有明确规定。①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司法机关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巡回审判制度的基础上最早建立了人民法庭。在根据地和后来的解放区,人民法庭为了方便群众,大力推行巡回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第129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民诉法第185条还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对民诉法的这两条规定的理解,从检察系统内部来说,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治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任何标榜“全盘西化”的法律移植思想都无法在我国生存。建构法治社会需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及法治观念,但也不能摒弃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满足民众生活需求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法治建设必须处理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个人权利意识、法律素质;积极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强调法律实施中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连结点(ConnectinPoints),又称为连结因素(CorinectinFactors),就是指冲突规范中就范围所指法律关系或法律问题指定应适用何地法律所依据的一种事实因素。在冲突规范中,连结点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形式上看,连结点是一种冲突规范中把范围所指的法律关系与一定地域的法律联系起来的纽带或媒介;从实质上看,这种纽带或媒介又反映了该法律关系与一定地域的法律之间存在着的内在的实质的联系或隶属的关系。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14条规定一不动产的所有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该条冲突规范中的连结点——不动产所在地便…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制定法和民族习惯法的特点在于前者具有统一性、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后者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自觉性等。透视西部乡村少数民族婚姻现象,可以感受到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在婚姻领域有四个方面的冲突:1.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冲突;2.现代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3.“移植法律”与本地民族特点的冲突;4.国家意志与地方权力的冲突。应当化解冲突,实现国家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的积极融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民间公益蓬勃发展,民法尤其是民事主体制度对于公益组织进行重新审视成为必然。构建公益组织民事主体制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影响法律对公益组织民事主体定性的因素。通过回溯外国民事主体制度的构建历史,可以明晰对某一社会存在的民事主体定性影响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文化发展水平尤其是公民意识水平、权利理论与组织理论发展水平、社会存在自身发展水平等,并运用这一规律揭示我国公益组织民事主体定性困境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立法采英美法系之概念,通过其功能及我国买卖合同的实践,证明这种立法难以发挥买卖合同示范、辐射的功能,其结果必将会导致法典体系化的失败。民族性与法律移植是不矛盾的,法律移植应与本土资源相结合。以往的民事立法面临的是经济法与民法的冲突,如今的民事立法往往面临的是大陆法、英美法的冲突,某些概念可能名称是一致的,但其背后的功能、价值与理念是根本不同的,这一点殊值注意。  相似文献   

15.
近期我国证券市场相继暴露出不少严重的市场违法、违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和健全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以维护证券市场运行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建立证券民事赔偿制度应着重界定以下问题:1.将涉及证券的民事赔偿作为特殊侵权行为特殊处理;2.建立可行的证券民事赔偿额度计算方法;3.设立行政管理者对受损害投资者的法律权利告知义务;4.鼓励当事人通过仲裁程序解决证券损害赔偿纠纷。  相似文献   

16.
近期我国证券市场相继暴露出不少严重的市场违法、违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和健全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以维护证券市场运行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建立证券民事赔偿制度应着重界定以下问题:1、终涉及证券的民事赔偿作为特殊侵权行为特殊处理;2、建立可行的证券民事赔偿额度计算方法;3、设立行政管理者对受损者投资者的法律权利告知义务;4、鼓励当事人通过仲裁程序解决证券损害赔偿纠纷。  相似文献   

17.
文化因素是影响警民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警察亚文化因素、社会对警察的刻板印象、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等。文化因素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突出体现在文化的差异性:警察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差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性等等均可影响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甚至引发冲突。合理利用文化因素,解决警民关系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实现警民关系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警察文化体系建设、配备专职的文化沟通人员、提升警察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档案作为人类历史最原始、最真实的记录,它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一方面,档案是记录人类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文化的内容,见证着文化的变迁;另一方面,它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因此,档案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民事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党对民事活动进行调整和规范的相关原则、措施和规定的总和。民事政策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作为社会治理和法律裁判的手段与依据,在我国法律不完备以及法律无暇顾及的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功能。民事政策作为民事法律非正式法源面临着现实困境,从宏观与人本的层面上去反思和重构民事法律规范理论体系和法源体系,可充分肯定民事政策是当下社会治理与定纷止争的理性选择,其功能与实效融入民事法律及其适用解释能够规范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平衡时代变迁与法律稳定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文化变迁是文化研究的经典性话题,文化变迁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文化变迁的奥秘。文化变迁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当中,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从社会学的视野对文化变迁理论进行梳理,力图突破单纯从文化因素分析文化变迁的不足,展示文化变迁中文化和社会的双向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