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接近国家发改委的消息人士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进展情况将对外公布。对于如何"切蛋糕",目前难度很大。(3月22日中国网)[点评]:从目前透露出的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些细节看,只是对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个人、资本与劳动等收入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13,(3):57-58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宋健在《经济研究参考》2012第17期撰文.提出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内外需的对策。一、减税让利,释放内外需。流转税税负转嫁机制是引起“税收侵蚀居民收入”的第一个渠道。其次是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工资收入者承担了较多税负.并且由于个税缺乏对个人综合收入的全面监控.当前个人所得税无法有效调控贫富收入差距,而且个人所得税降低了收入者的工资水平。二、减少行业管制.促进内外需增加。  相似文献   

3.
成慧 《时代风采》2013,(12):14-15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一些行业薪酬明显高于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人们盼望革除不合理因素带来的收入鸿沟,让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缓解收入分配矛盾。  相似文献   

4.
白天真 《时代风采》2014,(18):26-27
“高管的薪酬高出普通员工那么多,太不合理了,是该管管了!”近日,中央提出将合理确定央企负责人待遇,不少人这样评价。“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太大了,不合理!”前不久,统计部门发布上一年我国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引发很多人议论。  相似文献   

5.
终于达成共识 十二五规划:“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我们的重中之重、最主要的想法就是走共同富裕道路。”在今年结束的两会上,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谈及重庆民生政策时对自己在重庆的施政做了如是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常兴华在《经济要参》2007年第60期撰文,从制度建设角度,就政府收入分配、企业分配、城乡分配关系、对低收入者的扶持、个人所得税体系五大方面提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一)建立公开公正的政府收入分配制度。一是规范政府收入,理顺主体分配格局关系。要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保持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与投资、税收、国民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的协调,使国家有稳定的税源,企业有较好的盈利,个人的收入有较快的增长。二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收入体系和制度。在时机成熟时,考虑在全国推行全面的税费改革,逐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体的、规范统一、公开公正的政府收入体系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1980年打破平均主义,到现在调节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改革始终与中国转轨进程相伴相生、互为因果,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兼顾发展与公平的某种动态平衡。"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经济学家周其仁说。而收入分配更是如此——城乡二元制、国企改革、财税改革……至今仍在变化中的经济现实,不仅让收入分配改革的框架不断变化,也让这个框架日益庞杂。八年来,一项致力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顶层设计方案始终难产,映射出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艰难现实。如何打破僵局,寻求共识,凝聚力量共同突破利益集团的重重阻力,都需要更多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8.
自 21 世纪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从“中心化”向“非中心化”的发展与革新。 2015 年以前,各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举措具有对象上以劳动关系为中心、路径上依赖政府之手与非市 场性手段的特点。此种“中心化”的制度安排难以妥善处理短期成效与长期可持续性、工资普惠性与激励性、 部分群体受益与更弱势群体相对受损之间的辩证关系,存在将矛盾转移至政府的潜在风险。研究认为,在收入 分配制度改革“非中心化”的设计中,需兼顾活力、耐力与定力。一方面,在共创、共享、共治原则下找准市场、 政府与劳资双方的定位;另一方面,盘活劳动力横向与纵向流动性,在落实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完善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运》2007,(11):53-54
吴振坤在《理论前沿》2007年第10期撰文认为,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是解决社会不公的根本性、制度性措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西方官僚制的弊端和美国政府出现的危机催生了企业化政府理论。企业化政府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的行为。作为一种理论,企业化政府理论有其自身的不完善之处,但其中的精髓—— “企业化”思想,对我国的行政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运》2006,(1):55-56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王一鸣在《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1期撰文提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面上展现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特征。一是工业化进程将继续呈现重工业部门领先发展的态势,并开始向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