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传承》2003,(6)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全球航天事业的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遨游太空108分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离船五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的太空行走。1969年1月14日—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联盟五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对接。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抵达月球,并走出登月舱,在月球地面停留21个小时,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  相似文献   

2.
世纪回眸     
1960年──1963年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升空 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在距离地面175公里到302公里之间的太空遨游,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天地往返运输器,其发射模式是:用运载火箭把飞船送入地球卫星轨道,在轨道上运行,然后再入大气层重返地面。飞船上除具备一般人造卫星基本系统的设备外,还设有生命维持系统、重返地球用的再入系统、应急逃逸系统、回收登陆系统等。载人宇宙飞船是航天器中的一种。每艘宇宙飞船只能使用一次,在太空一般可单独…  相似文献   

3.
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整装待发。无数疑问出现在国人心中:神舟“五号”能否准时升空?宇航员安全系数如何?谁将成为中国的“加加林”?本刊特别推出《“神舟”飞船:载人升空》连续报道。让我们一起聚焦中国宇航员邀游太空的激动时刻,分享中华民族载人航天圆梦今秋的骄傲与辉煌……  相似文献   

4.
林祁 《前进论坛》2009,(2):54-54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并于2003年10月16日平安准确地返回到内蒙古自治区着陆场;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和聂海胜乘神舟六号飞船,多人、多天地进入太空,于2005年10月17日又一次平安准确地返回到内蒙古自治区着陆场;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出舱进行了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5.
轨迹     
浩瀚苍穹,无限宇宙。一颗蓝色的星球运行在天体的轨道上,孕育着生命和奇迹。公元2003年10月15日,地球依旧沿着轨道在公转,然而,就在他自转的同时,一艘白色的飞船挣脱了“束缚”,在太空中划出了一道很不起眼的轨迹,并成为宇宙中的一个新访客。飞龙在天——这个只用几十小时完成的轨迹,却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中国人用自己的“神箭”,搭着自己的飞船“神舟”五号,载着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飞向太空,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在国人还把皇帝奉为“真龙天子”的明代,一个叫万户的奇人,把自己捆在了自制的“火箭”上,随着一声巨响,他没有飞上…  相似文献   

6.
“神舟二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的几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空间生物等实验。在这艘飞船上装有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生物培养箱、宇宙天体高能辐射监测仪、大气密度探测器等实验设备,俨然一个太空实验室。 “神舟二号”此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的宇航员何时能飞上太空?与一年前发射的“神舟二号”相  相似文献   

7.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3,(18):4-4
“神舟十号”成功发射 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搭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宇航员,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升空,顺利入轨。按计划,“神十”将在轨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并开展相关试验。至此,距杨利伟首飞太空已届10年,中国航天即将进入空间站时代。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类肉眼能否从太空看到长城的争论,自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之日起就没有断过。2004年12月,中国科学家的一项实证研究为这次旷日持久的争论下了结论:人类无法用肉眼从太空看到长城。“太空看长城”的争论暂时结束了,让人们久久回味的是科学家们求真求实的精神和科学自身散发的魅力。美国宇航员说,在特定条件下,如有一段适合观察的长城,在一个阳光斜照的季节,透过一片清澈通透的大气层,依据一个精心设计的航天轨道和观察程序等,用肉眼在太空看到长城“决非完全不可能”。尽管他开列的条件看似苛刻,但我们依然欣赏他作为科学家的严谨态度。在…  相似文献   

9.
任宣 《协商论坛》2012,(7):55-56
赫鲁晓夫高举起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和保持有在太空中居留最长时间的宇航员瓦莱里·别克维斯基的手  相似文献   

10.
向太空飞去     
很多人习惯在一年的开始为自己设立各式各样新的目标,过更日新月异的日子。离下一个千年之禧越来越近,我们都是跨世纪的人,似乎更有理由勾画一个崭新的未来。有什么想法吗。11月22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21日凌晨3时,飞船道游太空21小时,绕地球飞行14圈后平安返航。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随即在一项对北京居民的电话调查中,55%的被访者表示,想当一名宇航员。更有58%的人非常希望“能去地球之外的地方生活”。这算得上是“千…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1)
<正>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应用,会改变我们个人和社会看待整个世界的眼光和方法,从根本上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广大,更美好。"哇,太漂亮了。"景海鹏:"爽不爽?""特别漂亮。""我问你爽不爽?""陈冬:"爽!"这是2016年10月15日,神舟十一号进入太空后,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的一段对白。即便在进入太空之前有过无数次的训练,即便已无数次看过太空中的影像图片,但是第一眼的太空感受仍震撼了宇航员陈冬。  相似文献   

12.
漫画     
中国宇航员成为太空新成员北京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安全自主出舱,返回舱状态良好。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  相似文献   

13.
七月六日晚,一架中国民航班机从大洋彼岸的美国飞抵首都机场。一位身著黑色西装上衣、浅灰色长裤,身材高大的美籍华人,刚走下舷梯,便被欢迎的人群和新闻记者团团围住了。他就是第一个登上太空的美籍华人科学家,宇航员王赣骏博士。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中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2002年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模拟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数百万公里后安然无恙,这表明在“神舟”三号飞船上进行的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  相似文献   

15.
正搞载人航天有什么意义?以下三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句是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00多年前说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躺在摇篮里。他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首先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最终要征服整个太阳系。"这句话表达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探索精神和科学预测。第二句是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船,经过在太空21个小时的运行后,返回舱成功地按计划准确降落到预定地点。曾经为这个返回舱安全着陆进行过无数次试验的人员中,有一位女性老飞行员,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岳喜翠。  相似文献   

17.
《人民政坛》2012,(8):47-47
6月29日10时许,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搭载有福矛酵母菌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启动返回程序,福矛酵母菌伴随着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结束为期13天的太空奇妙之旅,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福矛酵母菌平安返回地面,正式宣布福矛酵母菌搭载返回式神舟系列飞船,又一次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经过太空诱变的福矛酵母菌地面科研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4月26日,华裔美籍宇航员卢杰和俄罗斯宇航员马连琴科,搭乘俄罗斯的联合号宇宙飞船,前往国际宇宙站。这次太空飞行是自今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世界上的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因此备受瞩目,俄罗斯总统普京特意打电话,祝愿他们飞行安全。 迄今为止,已有4名华裔宇航员进入太空,卢杰无疑是很优秀的一个。卢杰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的一个华人家庭,父母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12日是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太空飞行40周年纪念日。40年前的这一天,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太空飞行,从而开创了世界载人航天的新时代,标志着人类在认识和开发宇宙空间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报刊撷英     
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宇航员的太空睡眠 太空和地面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这就是在地面上是1g重力环境,而在太空中是微重力或失重环境。地面上最好的睡眠方式是躺在床上睡,实在不得已,也可以坐在椅子上睡,极少有人站着睡,更没有人会倒着睡。但在失重条件下,睡眠不受姿势的限制,可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着睡。在失重条件下睡眠的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床。只要在居住舱内找一个角落,没噪声和振动干扰,便可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不过在睡前一定要用一根带子将自己固定在某个地方,否则当你睡着后,呼气所产生的推力会将你的身体推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