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聪玲 《台声》2011,(7):38-38
在我新浪的微博上,前一阵子忽然加入了一个大牌粉丝:台湾李国修。 这一惊非同小可,国修老师什么时候也开始“围脖”了?怎么会看到我的呢?最有趣的是,我刚刚写了一篇名日“‘台湾莫里哀’李国修”的文章,还没来得及告诉他呢。  相似文献   

2.
刘婷 《台声》2013,(5):88-89
阳春3月,想必此时的阳明山已成了花的海洋吧!阳明山位于台北,据说每年冬末春初的“阳明山花季”都吸引道百万人次上山观赏:梅花、樱花、杜鹃、海芋等缤纷斗艳。而我曾交换学习半年的学校——台湾文化大学,就位于这座号称“台北后花园”的阳明山上。人生的大学里没有几个半年,庆幸我的其中一个能路过台湾、体验台湾、感受台湾。  相似文献   

3.
高华 《同舟共进》2009,(5):17-17
前几年,我应邀在台北的一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待了一个学期,还去了台湾的中部、东部、南部的7所大学交流、讲课。我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在台湾社会,虽然"台独"思潮严重泛滥,还有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台声》2013,(4):112-112
【读者来信】 你好!《台声》的老师,我是来自台湾台中的锺恺原,前段时间在台湾的一家书店里看到了《台声》杂志,很高兴能看到一本专门报道两岸新闻的杂志,我想你们的杂志在大陆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5.
骑楼的诉说     
冯永强 《台声》2011,(9):63-64
第一次对台湾面貌的印象,来源于20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都市喜剧《家有仙妻》。在为女主角莉莉和男主角阿桂之间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捧腹的同时,也对台湾的街道、寓所、民众的生活方式等等,有了初步轮廓。在我的记忆里,剧中人物的每一次出行的大街两侧,往往都有大片的骑楼。在大陆,骑楼是岭南民居的特色之一。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岭南人,在电视里看到台湾与岭南的这些相似之处时,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16)
正台湾的湿地公园很多,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候鸟,比较稀缺的有灰雁、东方白鹳、黑面琵鹭、白冠鸡、寒林豆雁……等,在秋冬时节经常吸引大量游客。从小我就对候鸟有许多憧憬,它们越过大洋、攀登高峰,季节到了就启程,路线坚定、不畏狂风暴雨,再远再累也从不退缩。温带的北方是它们的家乡,它们在那里出生、茁壮,也在那里繁殖、老去。在台湾也曾有一群老兵心系家乡,他们随着国民党退居来到台湾,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绵延在海峡两岸的承传之中。当我们走进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园的时候,可以看到许多台湾学子与其它省份的学生同窗相伴,亲密无间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祖先遗产的传人12年前,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湾同胞终于跨过滔滔海峡,实现了长达40年的返乡梦。当时就有台湾学子慕名投奔南京中医药大学,希望入校就读。经有关部门批准,这所大学新生招收中增加了台湾学生名额。从此,海峡两岸同学走进一个课堂也就成了现实。~年又一年,一届接一届。而今台湾学生的就读早不是新闻,老师和同学习以为常。在教学楼前…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致《探索与争鸣》编辑部: 贵刊每期都发表读者来信,是贵刊能扩大影响、深人人心的好方法。我也冒昧地写一封信,不知能否刊登出来。 我曾在电视上看到“东方讲坛”的开播,也在《文汇报》上看到了“东方讲坛”的信息一览表,丰富的内容,使人耳馋心痒。想方设法听了程恩富教授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两场报告,听了潘世伟教授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上海新一轮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台声》2011,(7):112-112
我是一名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我是通过一次台生聚会了解到你们的杂志的,我看到你们杂志有一个叫《我看大陆》的栏目,不知我能不能给你们投稿,写写我在大陆上学这几年的经历跟想法呢?  相似文献   

10.
我是徽州黟县土生土长的人,又在黄山脚下的歙县西溪南读中学,屯溪更是经常要到的玩乐地方,我可说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老黄山。可是过去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屯溪附近有一个“花山谜窟”的旅游景点,直到今年才在台湾电视台上看到介绍这个景点美丽、迷人的画面,我才知道我们故乡还有这么好的一个旅游景点。于是,我下了决心,只要我再返乡探亲,我一定要实践“老黄山游新景点”的心愿。  相似文献   

11.
万能工商,乃台湾私立万能工商专科学校之简称,由万能工专增设商科改变而来,是台湾一所颇有名气的工商专科学校。而南京东方语专,乃南京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之简称(注①)二者一在台湾,一在大陆。但二者都是非常著名而且负有时代任务之高等专科学府,且二者还有诸多内在之联系。台湾万能工商之前身即万能工专,创办于1969年秋季。其创办人即为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之老师——庄故教授心在先生。笔者乃南京东方语专韩语科学生,1949年自南京经杭州、南昌、广州而到台湾。当初曾执教于南台湾之高雄。有一天报载台北侨心纺织公司董事长庄…  相似文献   

12.
我是1947年回大陆定居的台湾原住民同胞,今年72岁。1992年我回台湾探亲,途经香港,看到飘忽不定的米字旗,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今,目睹香港的平稳回归,我心中无限感慨:我们的国家从此富强起来了,不再受外国人的欺侮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来到了。近日回来探亲的亲人,一个个满脸堆笑,谈论香港回归情况,谈论香港未来。谈到台湾统一问题,弟弟愤愤地说:岛内一些政治势力抛出“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独立的国际法人”等等,妄图把海峡两岸变成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他们视台湾2100万人民的利益而不顾,是很不得民…  相似文献   

13.
李爱平 《台声》2003,(3):27-28
三四个月过去了,但台湾之行的一幕幕场景,仍时时萦绕在我的脑际,浸润着我的思绪———去年10月,应台湾基隆市工会的邀请,我随青岛市工会交流团第一次踏足祖国的宝岛—一台湾。或许是因为与青岛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使我在台湾8天的参访中少了许多身在他乡的感觉。尤其是基隆市,城市整洁秀美,街道依山傍海崎岖蜿蜒。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并弥漫着海的气息,还有岛上随处可见的青岛啤酒,都会让我产生还在青岛的错觉。但是细想起来,打消我身在异地为异客那种陌生感疏离感的,还是处处涌动的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同为海洋的子民青岛市工…  相似文献   

14.
望我故乡     
周明 《北京观察》2002,(3):61-62
抵达台北桃园机场的傍晚遇到一场铺天盖地的瓢泼大雨!台湾"文协"的理事长、诗人绿蒂和"文协"秘书哲雄热情迎接我们.在雨中,意外地,我看到了诗人张香华在向我们招手.原来他是从百里遥远的新店开车冒雨而来.令人感动.这使我一踏上久已魂牵梦绕的宝岛,便走进友谊的海洋.毕竟我们是同根同祖同父的骨肉同胞呐.  相似文献   

15.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宝岛。在一个炎炎夏日,我随考察团来到富饶美丽的台湾。考察之余,我和我的同事们尽情地领略了台湾宝岛迷人的风光。  相似文献   

16.
古远清 《台声》2000,(5):26-27
“不同于其他诗社喧哗、尖锐的声浪 ,‘大海洋’诗社是束冷冽、清彻的灵河 ,理性而温和 ,客观而隽美 ,她的心胸像海洋般宽阔 ,浪涛汹涌是有的 ,但外观其伟大 ,那是自内自强不息的流声。”台湾“大海洋”诗社访问祖国大陆代表团团长朱学恕在武汉地区作学术报告时 ,说了上面一段充满深情的话。朱学恕先生的介绍一点也不夸张 ,的确 ,“大海洋”诗社不像台湾某些诗社那样善于大肆宣扬自己。正因为她很少大声喧哗 ,以至大陆不少读者对“大海洋”诗社非常陌生 ,不知在台湾南部高雄还有这么一个有影响的诗歌团体。左营是台湾一个重要的诗歌基地 ,《…  相似文献   

17.
慈善快乐     
《中国残疾人》2009,(9):7-7
前几日,我去了一趟台湾,采访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在台湾的学术交流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然后来讲述我眼中的台湾。然而短短的9天,若谈人文、谈理念,对我是一个太心虚的命题。所以,在这个“稀有版面”,我还是老老实实记录下我在台湾接触的一些人、一些事。这些人和事,让“慈善”这个词在我眼前活脱脱地跳动,快乐,并充满教益。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保守的东方女孩,我不理解也不能适应西方男生表示好感并希望进一步发展感情的方式。直到我看到我们之间太多的不同,错过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9.
台湾少年团成立距今,已经60年了。回想在少年团工作的岁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台湾少年团是抗日爱国将领李友邦将军于1939年2月创建的抗日组织。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聚集在这里的台湾儿女,以“保卫祖国,解放台湾”为重任,一直活跃在浙东前线、皖赣地区、东南沿海一带,巡回演出、募集抗日基金、慰问前方战士,进行抗日宣传。至今,在闽北山区,还可以看到他们当年写的标语:“打倒日寇,保我中华!”1943年2月,我跟随当时赴闽南沿海前线进行抗日宣传的台湾义勇队的一支分队,步行到龙岩,参加了这个抗日组织。当时,少年团刚刚从前…  相似文献   

20.
王磊 《两岸关系》2010,(8):67-68
夏天脚步的到来,唤起了台湾乐迷们夏天必不可少的的共同记忆。而这记忆,非台北贡寮海洋音乐祭莫属。从2000年“角头音乐”发起首届海洋音乐祭开始,台湾的独立乐团和创作者有了发声的表演舞台,每年夏天台湾乐迷都如朝圣般,前往台北县贡寮乡福隆海水浴场来参加一年一度的海洋音乐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