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县乡两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不少单位存在银行帐户多、违规帐目多、违纪违规收支多等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沙洋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会计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分别在乡镇和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了“零户统管”和“会计委托代理”两项改革,强化财务监管,硬化会计约束,收到了实质性效果。截至2000年底,全县16个乡镇的521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零户统管”范畴,县直58家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共取消银行帐户700多个,精减会计人员523名。清理审核不合理票据400余份,压缩开支15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即将逐步展开。“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是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可能一次完成。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应结合机构改革,普事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严格职数管理,解决领导职务过多的问题有的单位职务设置不够合理,领导职教管理不严,比较严重存在着“官”多“兵”少的现象。据统计,全省乡镇公务员中,科级干部占45%;县直机关公务员中,科级以上干部占42%;市州直机关公务员中,科级以上…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现在农民负担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靠农民负担供养的人员过多。”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要求:“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目前先要把不在编人员精减下来,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乡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不仅加重了财政和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阻碍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因此,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乡镇精减分流人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市精减分流工作的实践看,要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精减分流人员工作,应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要坚持“先修渠…  相似文献   

4.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构改革已全面启动,其目的就是要精减机构、精减人员、强化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民政部门虽然是各级人民政府‘天经地义”的组成单位,承担着社会保障、基层政权建设、社会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但怎样建立起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机制,惟一的途径就是顺应改革、加大力度、自我完善。其中,人——民政干部就是最直接、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机构改革,笔者认为民政干部特别是基层民政干部的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理由有二:一、减人增效是机构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改革的需要,从民政工作…  相似文献   

5.
李集镇位于夏邑县西北部,是商丘市农村流通体制特别改革试验乡镇和商丘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务实苦干,镜意进取,推动了两大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几年来该镇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先进乡镇、科普示范乡镇、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镇、市级“文明乡镇”、“明星乡镇”等20多项荣誉称号。 一、强化整顿教育,优化干部机制,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加强 1996年该镇新一届党委班子上任之后,首先理出一条改革发展的新思路,确立了“党委是核心,支部是灵魂,人民是父母”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年强基础,二年抓攻…  相似文献   

6.
去年六月,在“全省乡镇分流人员减轻农民负担现场会”上,崇义县交流了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巩固工作,最近,笔者带着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两组对比1997年下半年以来,崇义县立足县情,疏堵并举,统筹兼顾,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干部分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机构改革前全县共有乡镇干部1286人,平均每个乡镇71人,最多的达94人,最少的也有52人,“吃皇粮”的乡镇干部平均每个村需要负担8.3名,且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机构改革后,分流精减乡镇冗员527名,占原总职数的41%,乡镇机关干部平均数减为42…  相似文献   

7.
改革新政策     
新野机关“消肿” 200“乡官”削职为民 河南省新野县从全县14个乡镇机关里,精简干部214人,群众拍手叫好,“乡官”少了,老百姓的负担轻了。 从今年6月开始,该县在公开机关结构设置和人员编数的基础上,通过公开自愿报名,竞岗演讲,评分评定,民主测评,考察考核,择优竞聘和双向选择的办法,公开演讲评分结果,综合考核结果和竞聘分流结果。经过一个多月的运作,200多名乡镇干部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其中有近百名干部投身参与和积极领办经济实体,围绕农村支柱产业新兴办各类服务公司64个。有39名师范院校毕业生,从乡镇机关回到教育系统,充实教育队伍。王庄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正各自承包土地100亩,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时间,同走出机关的农技干部一起耕作,一起收获。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基层现有的行政区划的弊端也日渐明显。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乡级行政机构设置过多.财政负担增加 一个乡镇的设置,需配30多名干部职工,职工工资、招待费、车辆、电话等费用开支,一年少则几十万,多则一百多万。在不到 100平方公里的地区设置三乡一镇,“三乡一镇”并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扯皮,城市建设自成体系,重复建设,浪费资金和土地资源。乡镇设置过多,行政管理成本过高,市乡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为配合县…  相似文献   

9.
乡镇“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不能说安排某个时间,走完几个阶段就万事大吉;更不能说通过了检查验收就达到目的了,必须长期巩固“学教”活动成果。而巩固“学教活动成果,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打开发展局面、富裕一方百姓。我们在学教活动结束后,继续坚持着力打开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一是着眼农民增收,调整种养结构。二是着眼发展后劲,加大工业投入。三是着眼招商引资,推进对外开放。第二,打造务实作风、树好公仆形象。我们提出思想作风建设“五少五多”的要求,“少说话,多干活;少睡觉,多读书;少‘走读’…  相似文献   

10.
要深化铁路企业改革 ,首先必须从搞好干部制度改革入手 ,这是铁路实行三项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认识。一、基层单位干部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部分干部存在认识模糊、工作实践中又缺少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干部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措施还不尽完善的情况下 ,我认为基层单位和干部思想中存在着“四怕”心理。一怕“翻烧饼”。从干部制度改革的趋势看 ,建立高效的办事机构和造就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机构怎么设置 ,人员怎么精减 ,部、局虽有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但尚无明确的规定 ,因此在操作中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如何正确认识干部“能上能下”已成为急需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能级原理”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明确几个概念“能级原理”多用于自然科学,要在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上借鉴“能级原理”必须明确以下几个羞本概念。一是系统能态。这里的系统是指具有一定特征的干部组织机构。它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如一个工厂的行政管理系统,是由厂领导、科室、车间等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减机构、裁减冗员的工作,正在基层全面展开,各地把清退临时人员、分流超编人员作为机构改革的一件大事来抓。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一个萝卜就该一个坑,那些挤在一个坑里的‘萝卜’早就应该拔出来了!” 近年来,“几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行政、事业超编,“七站八所”人满为患,乡镇自骋的临时人员也为数不少。冗员过多,大家挤在一个锅里舀饭吃,不仅加重了财政和农民负担,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还人浮于事:本来一个人能办的事,现在要三四个人办,往往造成“三个…  相似文献   

13.
近期媒体上刊登的两条消息, 读来令人深思。一曰:安徽省庐江县自今年实施“书记镇长一肩挑”的行政机构改革后,原来的28个乡镇并为17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从 407人减至153人,副乡级以上干部  相似文献   

14.
农村乡镇干部实行聘用制改革10年来。岳阳市六县(市)三区238个乡镇先后从农村优秀村组干部和社会青年中招收了2118名聘用制干部充实到了乡镇的各个管理岗位工作,对于这样一支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起的“异军”,市各级人事部门在选拔、培养、使用等各个环节,倾注一腔深情,洒下一片爱心,努力促  相似文献   

15.
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 南宁市人事局以人员定岗分流为契机,以队伍结构调整为主线,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抓住“三个结合”,做到“三个坚持”。通过全员竞争上岗。深化于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后续管理。全面推进乡镇公务员队伍建设,在乡镇机关中初步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竞争激励的人事管理机制。为乡镇公务员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抓住“三个结合” 将机构改革中的人员配置和分流与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相结合。 乡镇机构改革实际上是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而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的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德国联邦政府实施新的改革计划。其目的是:国家和行政管理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国情和工作任务。因此,联邦政府在组成联合政府时强调,“变革与革新是德国通往21世纪的必由之路。 在过去进行的“精兵简政”改革中,人们过多地偏重于精减公共任务和裁减人员,因此,它仅仅单纯地强调“精减”。 新的改革计划相反,联邦政府将超越以往有限的内部改革范畴,为国家和行政管理的任务注入新的  相似文献   

17.
1994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把从优秀村公所干部中招聘录用乡镇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经过几年来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条政策措施在具体的组织人事工作中并没有得到积极的落实,相反,不少地方的组织人事部门行文,严格限制村公所干部到乡镇工作。因此,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政策措施,改革村公所干部聘用制度,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限制村公所干部到乡镇工作的主要原因干部编制的限制。几年来的机构改革,对行政机关的机…  相似文献   

18.
乡镇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分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员分流”是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焦点问题。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乡镇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在分流方式上,要体现“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在全市乡镇机构撤并后,我们按照“党委定职数,群众当裁判,量化判优劣,分值定去留”的思路,明确规定原 19个镇、办事处 827名干部全部实行“公开择优、竞争上岗”。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进行民主测评 (25% )。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参与竞争上岗的干部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测评打分,将得分结果按照 25%的比例计入总分。  …  相似文献   

19.
竞聘录用干部是当前人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合理用人、科学用人的发展方向。然而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一、竞聘用人,使部分干部变得明哲保身;工作瞻前顾后,原则性不强。竟聘用人后上任的部分干部为了稳固“江山”;往往多栽花,少栽刺 而落聘的部分干部为了多得民意测评选票,以便 “东山再起”,也是办事一团和气,当 “老好人”,工作原则性不强。 二、落聘的部分干部不思进取。有的干部自认为落聘下来就等于政治生命基本划上了句号。因而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缺乏锐意进…  相似文献   

20.
杭组 《现代领导》2002,(7):38-39
杭州市从2000年11月下旬到2002年2月下旬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在全市189个乡镇、828个县级部门和4614个行政村,总计66400多名农村基层干部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今年3月至4月中旬,市委又组织力量对学教活动进行了回访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