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吕晓萍 《长白学刊》2006,(3):110-110
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与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无论从各国经济发展史的历史经验还是发展趋势来看,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因此,研究如何开发和科学利用我国人力资源,是当前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2.
赵天石  刘世丽 《新东方》2004,(10):35-36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自然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它亦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其承载能力反过来会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结构和方式。目前,水、能源、耕地等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在今后的发展中,资源约束将代替资本约束逐步上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因此,实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转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一、排污权与环境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并表现自己的基本条件。人享用自然环境条件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在人类社会初期.人类是大自然中的平等一员,人享受、使用自然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即是一种自然权利。但是随着产业革命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愈来愈多国家的工业化实践表明,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存量的扩大是一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源泉,是构成国家物质财富的最终基础。不同于一般被动的生产要素——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是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动性的生产要素,即它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动力量。“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也表明,物质资本的多寡固然重要,但人的素质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重要得多:高素质人力资源可以弥补物质资本的不足;高素质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发挥着倍数  相似文献   

5.
人事部门在改革中重新定位──从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仝志敏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力资源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依赖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类社会今天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所依赖的战略资源已由自然资源、资本资源,转向人力资源。依靠自然资...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方式是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变化势必受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的影响,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又离不开经济增长的承担主体,即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不同自然资源,它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始终处于主导和能动地位,是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鉴于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匾乏的现状,从长远眼光看,我国经济要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增长,除了节约自然资源处,更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这直接决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运行的质量。而人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才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比较常见的解释是: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 活动的劳动人口,可分为形式人力资源和潜在人力资源两部分。人 才资源是指人力资源中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 创造性劳动的人。联合国《1996年度人力资源开发报告》指出,一 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3/J是靠人力资源,1/J是靠资本资源。世界 银行的专家指出,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三者 的构成比例分别是6生2住l氏这说明,无论是自然资源、资本资源还 是信息资源,都只有在人力资源的作用下,才能创造出财富。信息时代和全球化使得人…  相似文献   

8.
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雨 《中国妇运》2003,(4):34-35
可持续发展是区别于现有发展模式的全新发展模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从最初对环境的关注、对自然的关注逐步转向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的关注,最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形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重视自然资源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资源,通过以自然资源为主导的物质、转变向以社会资源为主导的物质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现转变的关键。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资本的积聚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与我们的对策探析张建生产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是它的继承性、加速性和国际性。一、生产力发展的继承性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它的发展不能跳跃,不能以等,而是形成一个一环扣一环的链条。人类在社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某一历史阶段已经...  相似文献   

10.
刚从《财富》论坛归来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显得忧心忡忡和踌躇满志。记者:您理解的财富是什么概念?这次《财富》论坛在中国召开,主要是为了宣扬中国近年来取得的经济成绩,还是试图从中国这个典型案例中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出一些启示?潘岳:1995年,世界银行首次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这个概念包含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组要素。对一个国家“财富”的衡量除了要有通常需要的经济变量,还应当包含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人力因素,这是以承认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为…  相似文献   

11.
按照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指标,GNP高的国家就是世界经济强国。在这种财富观指导下,追求GNP的高速增长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惟一目标和动力。单纯追求GNP增长,导致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特征,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带来威胁。因此,有人将国民生产总值讥为“国民污染总值”和“国民浪费总值”(英文缩写碰巧都是GNP)。  1995年,世界银行制定了一套新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一…  相似文献   

12.
不能颂扬“私人欲望”王珠元现在有些人在宣传一种"欲望论",他们抛开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从人的欲望、需要出发来说明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改观。对此,也有人把它归功于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资本也是一种生产力张秀英传统的经济学把"资本"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直到今天,人们对于资本的认识和研究也基本停留在把它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上。笔者认为资本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生产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并不...  相似文献   

14.
引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教授贝克尔曾经指出,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成为了人类财富增长、经济进步的源泉。正是“人”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这种核心地位,决定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将会是人力资源及其开发和管理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西方国家1987年针对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一系列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而提出来的。传统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急功近利,竭泽而鱼,正产生出比它创造出来的“财富”更多更有害于人类的垃圾,它不但造成了全球环境日益恶...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的出现和日渐成熟,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也从资源经济类型跳跃到知识经济这一新的型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及智力产业为支柱的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同传统农业社会以劳力为支撑的农业经济,工业社会以资源为支撑的工业经济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一、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资本是智力而不是资源。知识经济也叫智力经济,它是一种以智力资源的占有…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课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阶级社会一、本课在初三教材中的地位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初三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这就要求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迭这一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是依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作用而发展变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社会形态,它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入的一个高级发展的历史阶段。它既是人类社会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又为人类进入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对于人类社会中有着几百年发展历史的资本主义 ,应该如何去认识它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历史问题 ;而对于曾经经历过 2 0世纪的人们来讲 ,他们最为关注的可能还是在这个世纪中资本主义所发生的种种令人琢磨不透的现象 ,所以如此 ,乃是由于受到传统认识或是历史记忆的影响。资本主义在 2 0世纪 ,尤其是战后这一新阶段以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社会结构深层变动为世人所瞩目 ;与此同时 ,资本主义世界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新现象和新变革 ,当是我们认识或是重新认识资本主…  相似文献   

19.
人是社会组织主体,又是组织发展的目标,只有实现人的发展,才能有效推动社会组织化的进步。伴随资本垄断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组织化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解体。当代资本主义组织化表现出金钱逻辑的凸显、物化逻辑的扩张、增殖逻辑的膨胀,暴露出其内在资本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资本总公式同人的需要之间、资本逐利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西方资本逻辑宰制下的有限组织化再难引领人类社会组织化的新实践,要实现社会组织化的新发展,就必须超越资本逻辑。新时代以来,中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世界性成就,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组织化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展现出的变革性、人民性和使命性特质。这种特质同人类社会组织化发展原则相适应,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诞生,为扬弃和超越组织化资本逻辑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志明 《湖湘论坛》2002,15(4):94-94
一、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命题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基于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首先,它不再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摒弃了那种仅仅把自然资源的开发看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的旧观念,而是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将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充分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发挥人的创造力,对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这一命题同时还强调创新型的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