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申波 《传承》2008,(11)
战国时期,由于思想自身的"突破"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思想界出现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从战国后期开始,随着统一帝国的即将来临,各家思想出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并且一直延续到汉代武帝初年.这一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对思想史的自觉意识;二是站在自家的理论立场对别家思想的有限吸收;三是抛开派别之争.企图建立统一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申波 《传承》2008,(22):58-59
战国时期,由于思想自身的"突破"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思想界出现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从战国后期开始,随着统一帝国的即将来临,各家思想出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并且一直延续到汉代武帝初年。这一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对思想史的自觉意识;二是站在自家的理论立场对别家思想的有限吸收;三是抛开派别之争,企图建立统一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冯淑兰 《前沿》2013,(20):33-36
长期以来,学术界在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关系理解上存在着一些模糊和混乱.为了更加准确地认识地缘政治学这一重要学科的性质和面貌,本文对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的缘起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并比较分析.发现二者虽然同根同源,在研究对象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交叉重叠,但是随着学科发展,它们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领域已经出现明显差别.因此,在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中应注意与政治地理学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刘作翔 《传承》2011,(3):84-84
"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一些影响较大的案件在全国性的讨论以及通过媒体和网络的报道和推动,加剧了司法与民意问题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对学术腐败成因的深层反思,揭示了学院化生存方式并不是现今知识分子失语或放弃精神自由的原因,学术自身的贬值才是中国知识分子出现集体性思想衰败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6.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虽然他在学术传播上建树不多,但纵观其一生的学术活动,他对学术传播的理解在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认识,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其学术传播思想亦有较为明显的嬗变——从内向的自我传播到外向的人际传播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但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要准确把握贫富差距的现状、原因及表现形式,关键在把贫富差距置于市场转型、两极分化、发展政策、按劳分配、平均主义等与之有重要联系的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关系中来辨识,如此才能得出一个正确认识,进而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将其限定在一个合理的比例范围内,促进共同富裕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吉锋 《理论月刊》2005,(1):133-136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表现为表现形式、载体本质、教育依据和教育要求、教育主客体地位、主客体特性、环体和介体上的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体现在教育目的、功能上的相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认清和处理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成本与现代化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香  张健 《长白学刊》2009,(6):129-132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战争成本是争取革命胜利必须付出的代价,客观上对一定时期内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战争成本与现代化不处于同一层次,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即不能以战争成本衡量革命对于现代化的最终利弊.从中国现代化的全部历史看,革命战予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这个代价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带来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0.
儒家诚信思想史上,最早从学术的角度厘清诚信的道德价值和社会功能的首推孔子。他认为,作为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士”,在学术活动中应该遵循“诚”的理念,言行要有气节,敢于“杀身以成仁”;治学应踏实,善于“质直而好义”;学术实践应一丝不苟,力尽“考究真伪”;学术评价应客观公正,力避毁誉过度。所论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丽娟 《理论月刊》2004,(12):10-12
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江泽民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的基本内涵,认为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是国际关系走向民主化的基本动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目标选择;并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这一重要思想指导下的杰作创造。  相似文献   

12.
For young artist Wang Tiantian, creating significant work means everything. The canvases on which she strives to reproduce h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testify to the depth of her imagination. Her studio is filled with oil paints, sketchpads, silks and butterflies, all of which she uses to create her artworks. She compares art to cooking, believing that it doesn't matter what seasonings are used as long as the food tastes good.Born in the 1970s, Wang Tiantian wants her work to  相似文献   

13.
谢亮 《理论月刊》2006,(11):42-44
至明始,尤其是晚明开始,知识与制度体系的重建成了中国政治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学东渐后,它的重建则因西学在中国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学、政关系决定了近世中国的制度变迁是文化和政治上的自我他者化。其实质则是与西学相关的知识霸权异化为西学及其相关制度体系的话语霸权。这是以往学人所没有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石玮 《理论月刊》2004,(9):44-45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自由与思想统一是一种二律背反的问题。思想自由与思想统一同认识论、经济、教育、心理、生物、艺术、社会管理等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想自由与思想统一必定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评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产生于 2 0世纪 70年代西方绿色运动中的生态社会主义 ,是西方绿色政治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一股思潮。这一思潮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产物 ,反映了人类对生态危机及其引发的诸多新问题的思考和希望 ,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和借鉴的观点。但与此同时 ,由于其理论本身的缺陷和历史的局限性注定了其不容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日外交的战略目标是中日世代友好 ;必须树立中日友好的大局思想 ,全方位推进对日外交。历史问题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神经 ,按照“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方针解决历史问题是实现中日友好的政治基础。运用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和利用矛盾的方针来处理中日关系是行之有效的对日外交策略思想。求同存异的原则既是对日外交的工作基点 ,也是寓于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从印度本土视角出发,范达娜·席瓦提出了具有第三世界特色的自然与女性观。她界定了女性原则的内涵,认为恢复女性原则的首要目的是同时解放受男性压迫的妇女和受人类统治的自然界,并反对产生不良发展的父权制及其暴力,主张女性原则的恢复以包容性为基础。席瓦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了恢复女性原则的思想,为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第三世界视角;其创造性地运用"原质"概念,对伦理学、认识论和政治经济学的范式进行了转换;其强调女性是环境恶化的最大受害者,并在实践中着力推动第三世界生态运动的深入发展。但同时,其也应规避掉入女性中心主义理论窠臼的风险、超越性别简化论的缺陷、更加重视女性与自然的差异性、进一步融合环境主义与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8.
刘志秀 《前沿》2010,(14):93-95
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国际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权力政治学派的挑战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冲击下,国际法陷入困境。从法律和政治角度分析,国际法困境的根源在于:立法理论上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司法参与、执行方面的软弱性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法的使用态度。  相似文献   

19.
"四个伟大"是对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现实任务和施政方略的高度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伟大梦想"是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的"目标";"伟大事业"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主题";"伟大工程"是指党的建设,是新时代的"保障";"伟大斗争"是指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是新时代的"任务"。"四个伟大"思想,理论上逻辑化地梳理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关系,实践上由于蕴含着对国家施政方略的概述,为现实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物权法是现代物权思维和古老物权思维碰撞的结果。在物权法的调整对象、物权客体、用益物权等基本问题上,中国物权法表现出了强烈的现代物权思维,但在许多物权法的具体问题上,中国物权法又受制于古老的物权思维。这使得中国物权法具有了复杂的意义。弘扬中国物权法的现代物权思维,克服古老物权思维对中国物权法的消极影响,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国物权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