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召河东守季布①,欲以为御使大夫②。有言其勇、使酒③、难近者;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以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之浅深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  相似文献   

2.
<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典出:《管子·禁藏》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穀,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  相似文献   

3.
谭丁 《前线》2016,(4):80-80
正【引用】"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鳣孕别之时,罔  相似文献   

4.
经典语录     
<正>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后汉书·虞诩传》)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策三》)  相似文献   

5.
正陈情表李密(节选)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帝王是崇尚"孝"治天下的,君臣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被固定下来,他们之间是臣顺从与君,子顺从与父的关系,所以君叫臣亡臣不得不亡,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可见孝的背后就有了"绝对服从"的意义,君是否仁,父是否慈对"绝对服从"的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是因为君臣父子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君与父是高高在上的,权力和正确始终在手,而臣与子则只有听命服从的义务了。这便有了"孝顺"一词,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2015,(3):8-10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典出:《管子·禁藏》原文: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意定而不营气情。气情不营则耳目谷,衣食足。耳目谷,衣食足,则侵争不生,怨怒无有,上下相亲,兵刃不用矣。释义:不去立没有好处的功劳,也不去做没有益处的事情。诚于中者,形于外。——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2月28日)典出:《礼记·大学》  相似文献   

8.
《管子·牧民》有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仓禀实"了,"衣食足"了,却出现了"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开着小车上访""拥有百万资产争低保"的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对改革发展的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要求明显增强。为此,宜丰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以保  相似文献   

9.
水风 《廉政瞭望》2015,(3):26-27
其实古代皇帝最喜欢的是"纯臣"。纯臣的两个基本配置,一有能力,能干事;二不站队,只忠于皇帝,谁当皇帝忠于谁。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历经2000多年,展示出极其高超的政治文明和政治智慧,政治规矩更是集大成,不少我们今天仍在借鉴。如巡视制度,就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官员异地任  相似文献   

10.
<正>"办案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想法,也不能带主观情绪去评价善恶。"陶林双手插在呢子大衣外套里,走起路来步步生风。今年56岁的他体格魁梧,说话中气十足,颇有些不怒自威的气势。多年的同事李立评价他:"别看他外表‘五大三粗’,做事待人细腻得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有位辽圣宗,是辽国的一代明君。一次,他在巡视时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下把自己的领地治理得非常好,就问其施政经验。萧朴非常谦恭地说:“我哪里有什么经验啊!臣到这里之后,只不过学会了炒毛粟子。臣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盛产毛栗子,却在同一个锅里炒,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小的炒熟了,大的还生着;而当大的炒熟的时候,小的又糊了。后来臣就把大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3):78-78
关于诸葛亮的家庭财产,在《又与李严书》中有所表露。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这就是说,他的家里没有存款,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诸葛亮写道:“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相似文献   

13.
所谓郎官,是指古代负责皇宫勤杂事务的一种地位很低的小官.据说有一天汉武帝来到郎署(郎官办公的地方),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问道:"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郎官答道:"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汉武帝又问道:"何其老而不遇也?"颜驷回答:"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武帝听后,觉得这位郎官的回答不仅有趣,而且也很有道理,不由产生一种同情之感.武帝回宫之后,经过了解,得知颜驷不仅人品好,而且思路清晰,很有才学.于是就下旨将颜驷召上殿来当面测问,结果果真不错,于是便把他提升为会稽的都尉(仅次于将军的军官),主管会稽的军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墉传》中有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跟刘墉说:"朕今年45岁,属马的,你呢?"刘墉垂手说:"臣也45岁,属驴的。"乾隆感到惊奇,又问:"朕属马,爱卿怎么属驴?"刘墉说:"万岁属马,臣  相似文献   

15.
正汉朝建立之后,制定了比较高的俸禄标准。特别是中高级官员俸禄比较丰厚。汉元帝时,著名贤臣贡禹曾在上书中描述他家经济情况的变化。他说未做官时,他家虽然有百亩田地,但是衣食不赡,生活困苦,做官之后情况就截然不同了:"禄赐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西汉的俸禄形式是比较现代化的,不再像战国和秦那样用粮食支付,而是主要以铜钱支付,也就是实现了货币化。清官贡禹在做相当于中级官员的"八百石"官时,月收入是九千二百钱。  相似文献   

16.
正"父母官"指的是体恤爱民的好官员,这一称谓,是从为百姓办事、受百姓拥戴的西汉"召父(召信臣)"和东汉"杜母(杜诗)"两人的名字来的。《汉书·循吏传》记载,汉元帝时,南阳郡(今南阳市)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他以"为民兴利,务在富之"的"八字方针"治理南阳,成绩十分突出。"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南阳百姓又迎来了一  相似文献   

17.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②;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  相似文献   

18.
《新唐书·狄仁杰列传》记载,狄仁杰以地官侍郎代行宰相之职时。武则天问他:"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大意是你在汝南有政绩,但有说你坏话的,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我有过,我就改掉;认为我没有过,这是我的大幸。说坏话的人我不想知道。武则天感慨地说,狄仁杰是位厚道的长者啊!  相似文献   

19.
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阮翠恒的习题册上写满了中国古诗,字迹不算美观,但她极力写得工整。"我喜欢中国,也喜欢中文。"今年23岁的阮翠恒是贵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名留学生,正在贵州实现自己的"中文梦"。近年来,在贵州  相似文献   

20.
论先秦儒家"孝忠"观中的"谏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谏诤"思想是先秦儒家"孝忠"观的一个重要内涵.自孔子提出了"事父母几谏"和"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的主张后,曾子、子思、盂子各有侧重地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谏诤"思想.曾子侧重于"谏亲",提出了"以义辅亲"和"微谏不倦"的谏亲原则;子思和孟子则侧重于"谏君",前者认为"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后者则阐发了"反复谏"的观点.荀子综合了孔、曾、思、孟的"谏亲"、"谏君"思想,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主张,把先秦儒家的"谏诤"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