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肆虐的非典病毒向人类发起了猖狂攻击!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中国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和人民群众面临严峻考验!面对非典,我们曾经紧张。这是新世纪全球第一种传染性很强、病情危害大的新型疾病,起初人类对它一无所知,至今仍然对其病毒特性、传染规律尚未完全认识……面对非典,我们曾经有些无措。新中国建立起来的卫生防疫体系,在消灭多种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保护伞”。数十年无大疫,人们多少有些麻痹,以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疫情后,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戴维·海曼在形容非典型肺炎病毒基因的破译速度时这样说道:因为中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科研人员仅用十几天时间,就确定和破译了非典病毒的基因图谱,并开发出检测仪器。随着科技发展,今天人类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已处于上风,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完全有能力,最终战胜非典。从医学角度而言,疾病是与生俱来的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是会经常出现的。据史料记载,早在18世纪,全世界就流行过天花疾病,但囿于当时的医学水平而导致死于此病的人数,欧洲达50万人亚洲多达80万人;1918年,在欧洲爆发的“西班牙流感”波…  相似文献   

3.
去冬今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袭击了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的中国经济。从去年11月份发现第一例“非典”到现在,“非典”在全国传播的势头仍然未能得到遏制。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特点和自主性经济增长机制的形成,“非典”对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带来一些局部的负面的影响,但从整体上不会妨碍今年经济增长7%的目标的实现。一、“非典”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非典”作为一种疾病,不管他多么可怕,人类总能够…  相似文献   

4.
一、何为非典(SARS)?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学名是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研究表明,导致非典的是一种冠状病毒(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环形或者王冠形状)。这些病毒是人类轻度到中度上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同时,动物的呼吸道、肠胃、肝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能与冠状病毒有关。 非典可能通过下面的方式传播,即触摸被传染性颗粒液体感染的人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近日发生在日本、越南等国的禽流感疫情 ,云南疾病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科的专家提醒公众 ,目前正值急性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 ,应当结合非典防治工作 ,加强禽流感的监测并注意自身的防护。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 ,它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最早记录禽流感是在 1878年 ,当时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 ,被称为“鸡瘟” ,后来科学家证实其病毒源为A型流感病毒 ,这种病于是被称为禽流感。它是危害养殖业的毁灭性病害之一 ,10 0多年来科学家没有发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日、越等国对感染禽流感的家禽只能采取宰杀和消…  相似文献   

6.
重大疫情发生之后,稳定社会情绪、建立公众信心,对于全社会同心协力抵制疫情至关重要。这里,就抗击“非典”时期如何稳定社会情绪的问题,谈几点看法。科学态度至关重要在疫情突发蔓延之际,稳定社会情绪,首先是要科学地对待它。在很多情况下,社会的不稳定是由于对事物的一般规律不了解,或者缺乏相关知识所导致的。谣言传来传去,往往是无知为其提供了市场。因此,相关部门应及时地把传染病的发病规律、预防的科学知识以及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宣讲到位。“非典”疫情比较特殊,其传染源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传染机理也没有研究透彻。但是,专家们已经知道它是一种病毒的变异,并基本弄清其传播渠道。这样,就可以向公民介绍传染病的一般规律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近日某下属单位一名干部到上级机关送报表 ,不幸遭到空前的冷遇 ,上司让他将报表扔进废纸篓就“向后转” ,这位干部只得窝着满腹的委屈而返。原因是那位上司怕因接触而感染“非典” ,可这位干部本身并没有任何“非典”症状 ,他所在的地区目前也并未发现一例“非典”。人们不禁为那位上司对“非典”的过于敏感而感到吃惊和不解。“非典”固然可怕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为之过敏和慌恐。据有关资料介绍 :“非典”这种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SARS的疫病 ,是由一种新病原体引起的 ,它虽然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疫病 ,但它可防、可控、可治 ,并非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8.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第3条将传染病划分为甲、乙、丙三类。由于“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所以未列入三类之中。但是,该条第5款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种,并予公布。”依照此规定,国务院已明确将“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依法管理,使防治“非典”的工作有法可依。不久前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提出,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依法做好“非典”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三金 《中国减灾》2013,(3X):52-53
<正>日前,一度被称为"成功治愈的‘非典’病患"的方渤悄然开通微博,并联合其他152名"非典后遗症"患者联名求助,希望成立"非典后遗症"患者救助基金,方便救治。自此,"非典后遗症"这一名词逐渐步入了公众的视野,得到了广泛关注。"非典后遗症"由极为危险的"RNA"病毒所导致,目前人类并没有根治"RNA"病毒的方法。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非典"只有5%的死亡率就掉以轻心,忽视这种病毒带来的可怕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北京的春天今年没有沙尘,没有沙尘的空气里,弥漫着一个陌生的名词——非典。非典是微小的病毒,人的体积比它庞大亿万倍。一只病毒的分量较之一个人的体重,像是一滴水向整个太平洋宣战。然而,这滴邪恶而沸腾的水,在春天的早晨燃起恐怖的荒火。假如我明天得了“非典”,我该如何?实在不愿这样设想,生怕轻声的诵念也会把那魔鬼引入家门。我逼迫自己认真筹划,既然有那么多人已悄然倒下,既然我不想在懵懂无备中浸入灾难。假如我得了“非典”,我不会怨天尤人。人是一种生物;病毒也是一种生物。根据科学家考证,这一古老种系在地球上至少已经滋生了20…  相似文献   

11.
"非典"事件呼唤加快体制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这次“非典”事件再次暴露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说明现行体制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目前的体制弊端,我用四句话概括: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在这种体制下,一级政府遇到突发事件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某些部门的有效调控能力。而某些部门自我做大,它们将权力的行使与自身利益纠缠在一起;各个部门在处理方式上习惯于层层审批,总是等待着上级的意思,该负的责任谁也不清楚;行政审批的复杂化,又导致正常工作的效率低,遇到“非典”之类的特殊事件,更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处理。一遇到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人类尚未克服的疾病有多种,艾滋病无疑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  相似文献   

13.
“双解除”后北京还需做出艰苦的努力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抗击非典的斗争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解除了对广东、北京的旅游限制,并从疫区名单中删除,但是,北京是重灾区,不能麻痹大意,还要继续努力,防止疫情反弹。非典爆发时要防止恐慌情绪,因为恐慌是一种心理传染病,会影响战胜非典的信心,降低人的免疫力;在疫情缓和之后,也不能麻痹大意,因为我们对非典的流行规律仍没有完全掌握,无法判断疫情是否会产生反复。  相似文献   

14.
《时代潮》2001,(21)
艾滋病是什么?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缩写 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英文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简称 HIV 引起的一种恶性传染病。HIV 病毒侵入人体,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令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死  相似文献   

15.
“住进隔离病房,是不是就没救了?”“是我把病毒带给孩子.害了全家!”……在省级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医生发现,隔离病房中,55%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存在轻度抑郁症状.42.5%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焦虑和恐惧情绪成为侵害患者心理的另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中,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是在对自然的侵害中发展自己;第二阶段,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人类逐渐认识到这种侵害,到最后最大的受害者还是人类自己,于是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共存的观念.这种认识的改变在人类居住环境的建设上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非典备忘录     
《时事资料手册》2003,(3):35-53
非典,作为一种新型的病毒,它带来的是“21世纪的第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夫人语)。而中国的许多地方被列为疫区,广东、香港、北京、山西……非典考验着中国,考验着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的意志。面对危机,中国人没有倒下。2003年,一个非常的年份,让我们记住这一切,记住非典,记住与非典抗争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今春,非典疫情带来的灾害曾一度造成恐慌。人们谈“非”色变,出现了许多不理智的行动:有的阻挡医务人员征用宾馆休息,有的要放火烧掉隔离区的病房;有的闻“非”而逃,连确诊的非典病人都逃出医院,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还有的人害怕“封城”,疯狂抢购;也有的恐惧病毒,过量消毒……。如果不是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迅速稳定人心,非典引发的社会动荡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有专家说:心理的恐惧比灾害本身危害更大。今天,非典逐渐离开我们。人们心情轻松了起来,忘了病毒还在我们身旁,忘了它将长期地或继续变异地在窥视我们。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口罩罕见了,商场又排队了,亲友们餐馆小聚,近距离接触,用餐也忘了洗手了……不良的卫生习惯又抬头了,压抑已久的热情在迅速的释放。随着局面日益稳定,迅速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是应该的。但是痛定思痛,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应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多种灾害。它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长久课题。纵观人类历史上,危机是常在的,水灾、火险、地震及各种突发的传染病……还有种种个人的不如意的事情等,都会威胁、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让人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演变成各种各类的心理疾患,小的影响个人、家庭,大的威胁他人的生  相似文献   

19.
祝福夏天     
非典的数字终于降下来了。北京市有关方面已经预言,本市确诊临床病例将不会超过3300人。防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目前还没有获得有效治疗方法和杀死SARS病毒药物、没有发现非典疫苗的情况下,90%以上的非典病人被治愈,非典疫病被有效控制,我们靠的是什么?仿佛冥冥之中,是天意给了我们神助。当然不是。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与病人自身的抵抗力(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的神秘结合,的确创造了奇迹。也许,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与“有效”只隔着一层纸。于是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过程,人类的每一次成功,都是朝着真理的方向努力的结果。当然…  相似文献   

20.
晓晨 《文明大观》2003,(8):19-20
一场“非典”,给哈尔滨市的干部群众带来一次痛苦的思考:恶劣的卫生环境。民众的不卫生习惯,给非典的肆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便这次不是非典,也可能是其他的病毒兴风作浪。环境卫生,看起来似乎是小事,其实它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事关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哈尔滨市为了打好环境卫生的翻身仗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