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后 ,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呈现出加速扩展的趋势 ,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尽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但由于全球化的目标与资本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 ,导致全球化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全球化是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发展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时代 ,世界体系发生剧变 ,传统的军事安全、格局对抗等高级政治让位于经济安全、环保贫困问题等低级政治 ,人们用国际化、一体化、市场化来描绘这些变化。东西方意识形态对抗的弱化、信息技术的扩散、跨国组织的发展 ,将越来越多的国家融为一体。它不仅限于经济领域 ,而且波及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本文试图从国家主权遭受冲击的不同角度来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一、新世纪国家主权面临的几个主要挑战(一 )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全球化是人类进入“世界历史”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和过程 ,这种新形式和过程把资本主义经济的超民族…  相似文献   

3.
王维国 《人大研究》2007,(12):24-2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剧变后的东欧国家和解体后的前苏联国家虽然都实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变化最为剧烈的世纪。本世纪发生的科学革命,引发了席卷全球的技术革命浪潮,并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革命、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开辟了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道路。贯穿世界始终的激烈经济竞争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殖民地体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经济全球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等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本世纪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及从两大阵营的直接政治军事对抗、冷战到冷战后的发展,动摇了以霸权主义为特征的国际政治格局。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  相似文献   

5.
张康之 《长白学刊》2022,(5):1-11+2
在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中,许多意识形态冲突都集中在制度之争上,特别是“冷战”期间,东西方围绕制度开展了激烈的争论。制度之争其实是个话语陷阱,也是没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人们所建构起来的所有制度都具有历史性,都必然会为历史前行所否定。农业社会中的制度是自然生成的,而工业社会则是一个制度文明的时代,人们自觉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制度建构。从20世纪后期的政治演进看,制度的表现方式和功能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运动中,在人类陷入风险社会时,我们看到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启,需要确立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社会主题。这意味着工业社会中所建构起来的制度都需要让位于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合作行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指导国家建设的意识形态及其执政理念的变化是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关键性自变量。从理论坐标上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变革与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关联体现在执政党合法性重塑、适应性转型以及政治发展推动力等方面。从现实坐标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改革式重构"和"发展式转换"两次意识形态变革,这从不同层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从发展坐标上看,执政党要增强意识形态实践性、认同性、包容性以应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挑战。现阶段"中国梦"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创新,为探索中国政治发展开辟出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人类社会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由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综合构成的完整的有机体、我们必须像抓物质文明建设、政权建设那样,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只有树立长期不懈的建设意识,才能促使社会主义社会朝着进步的方向,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诸领域,其中突出的是生产力的长足进步。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它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 我们的看法是,当代资本主义离社会主义越来越近了。 首先,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从成因上看,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发展壮大是分不开的。社会主义运动事实上构成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然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继续运用意识形态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干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对中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日趋复杂,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政治警觉,以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冷战".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认同是关键今天我们处在后冷战时期与全球化浪潮中。后冷战时期构成世界的基本单元又回到民族国家与文化,而不再是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对立为主。  相似文献   

11.
"第三条道路"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全球化时代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潮.冷战后两大意识形态对立格局的终结、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西方各国中间阶层的扩大以及欧美各国经济、社会问题的积重难返等是其产生的诱因."第三条道路"坚持社会公正,力求建立合作包容型的社会关系;主张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主张重新定位国家,重建国家和政府;主张改革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12.
赵剑华 《新东方》2004,(11):12-1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各国政治制度虽各有不同,但在其内部的领导运作方式上无不力争按其固有的规律行事而追求科学化。未来的领导活动必将呈现出一种带有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趋同化特征。人类社会将会告别幼年时期的"人治"(情感政治)和成年时期的"法治"(理性政治),跨入不惑之年的"理治"(科学政治)时代。理治论就是人类群体进入这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9 0年代以来,围绕苏联解体的理论解释路线多元纷呈,折射出后冷战时代全球观念政治秩序重构中的种种不同的势力图谋。依循认识论逻辑,形形色色针对于"解体"的认知观念可分别划归到客观主义路线、主观主义路线、道德主义路线和历史主义路线之中。从意识形态类型上看,"解体"阐释成为马列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自由主义、俄罗斯共产党以及俄罗斯戈尔巴乔夫支持者等彼此殊异的意识形态的目的性表达。苏联解体的中国解读表达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重振主流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认同和意识形态合法性信仰,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力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运动曾经步入低潮,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和交流并没有因此沉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局部复兴和发展向世界展示了其辐射全球的独特魅力。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际传播、对话与交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得以创新、传播和飞跃。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联合.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导作用,深化理论创新。促进多边交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国际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可以从多视角、多层面、多领域进行探讨,关于全球化,目前有以下两点是可以肯定的:1、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全球化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二战后,人类的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使当代成为“真正全球化的时代”。2、全球化是一个多元化、多维的过程。首先,全球化表现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其次,全球化也表现为一个政治过程。政治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集团性话语,意识形态主要指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强大社会精神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想体系或观念科学。较之于一般科学意识和一般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意识形态蕴涵着现实利益——激励性、政治主张——合法性和价值诉求——导引性三大内在特质。西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断上演的"意识形态终结"问题,本质上属于不同时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攻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和形式。面对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三大冲击以及后发现代化进程中由"富"变"强"之历史飞跃所呈现的种种问题,中国当前意识形态博弈面临许多新的时代性特点。新时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得到加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精进国家层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建设战略;(2)再造社会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3)提升民众层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战略;(4)培植文化安全意义上具有新质内涵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在中国走向"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的新时代,我们如何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的同时,真正重新厘定、认同和安置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人类共同价值,依然是一个理论上尚未得到彻底澄明和澄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和国际局势的激烈变化 ,世界政党也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冷战结束的后效应 ,对传统政党形成冲击 ,经济全球化 ,社会结构变化 ,对当代政党政治发生影响。(一 )政党数量急剧增加 ,世界范围政党政治活跃 ,但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随着全球化时代政党发展新高潮的到来 ,世界政党数量大幅度增加。目前全世界有 5 0 0 0多个政党 ,冷战结束后新建的政党约占政党数的35 %。从地区分布看 ,这几年急剧增加的政党主要集中于前苏东地区和非洲大部分地区。分别增加近千个政党。目前全世界政党数量还在增多 ,方兴未艾。从…  相似文献   

18.
苏东剧变 ,柏林墙倒塌 ,世界处于“后冷战时代”。这其间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以及地区主义的兴起。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为华侨华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机遇 ,同时华侨华人为顺应国际局势的变化而以崭新的面貌不断地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9.
李玉环 《前沿》2010,(23):9-12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改变了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基础;经济全球化强化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推行,客观上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经济全球化引发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扩张,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关注现实问题,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强化阵地意识,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国际上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从国内看,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对民主党派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民主党派也必须要适应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成员整体素质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这对于巩固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长期合作、对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