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英 《政策》2003,(6):41-41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本世纪我国全面实现小康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就目前而言,关键是千方百计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迅速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应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业脆弱、农村贫穷、农民困苦,突出地表现为过多的人口拥挤在农村  相似文献   

2.
城镇结构性失业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城镇的结构性失业,其主要原因有劳动要素流动滞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迅速转移,就业分布不均衡等。治理这种结构性失业,主要采取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就业需求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结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薇 《新重庆》2006,(6):43-4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外出务工,一头连着城市和发达地区,一头连着农村和落后地区,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在我国将长期存在。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关系改革发展稳…  相似文献   

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认为要以“中”为重。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加速中等城市扩容。我国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转化,要靠城市化来完成。目前我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城市结构扭曲,在660多个城市中绝大多数是小城市,还有数以万计的规模极不经济的小城镇。特大城市的各项承受能力有限,小城镇吸引力不够,安置就业潜力有限。如果把中等城市做大,把大城市多余的要素和农村的要素集合在中等城市,就能创造容量大、机会成本低的就业岗位。不要在大城市锦上添花,也不要到小城市雪中送炭,而是要加速把200多个中小…  相似文献   

5.
"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李鹏总理的报告,都强调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在制定计划和部署经济工作时,首先把农业和支农产业安排好。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业,各行各业都要为发展农业做贡献,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这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全国9亿农民的心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同,地区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农村初中的办学任务,一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二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才。我国目前的招生、就业制度和上述农村中学的办学任务,决定了农村初中毕业生要想全部升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需要“高精尖”的博士型人才,也需要“短平快”的乡土型人才;既需要研究专家,也需要种养大户。这种客观现实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农村初中的办学方针,定位在既要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又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乡土人才上,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长期以来,农村初…  相似文献   

7.
郑美鹃 《今日浙江》2001,(19):34-35
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标志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节约了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解之题,一是要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二是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施持续加赶超、渐进加跨越的可持续发展赶超战略 ,是今后白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正确抉择坚持以工业经济的发展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施持续加赶超、渐进加跨越的可持续发展赶超战略 ,是今后白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正确抉择。为使这一战略贯彻好、实施好 ,今后 ,我们要进一步解决好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以及工农城乡结合并实施带动等三个关键性问题。  一、关于工业和城市经…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将“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上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点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要推动城市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一、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数国家,都把小城镇列入城币系列,并成为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多,城市化水平不高。至1998年底,全国近70%以上人口为乡村人口,总量达8.6868亿人。从就业情况看,1996年我国乡村劳动力共有4528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化滞阻与内化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外化方式由于城市就业人口数量庞大、城乡二元分割的客观现实和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降低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滞阻。农村通过发展大农业、加快农村循环经济、兴办乡村第三产业、引入现代物流体系,并在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下,可以发挥其消化、吸收农业人口就业的巨大潜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协调好外化与内化两种方式:继续加大外化力度但要防止出现的一些问题;重视内化潜力并给予有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上接第96页)投入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创造增收条件的基本保障农业是弱质产业。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对农业和农村给予支持和保护。我国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竞争力不强,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更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现在,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对农民实行部分补贴的基本条件,工业和城市也应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各级政府要依法落实预算,建…  相似文献   

13.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引发了"民工潮"、"城市病"等诸多问题,因此,主张短期内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做法不切实际.从当前我国就业环境来看,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更为迫切和必要.各地的实践证明: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强 《新东方》2006,(11):41-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则是拓展农民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人主张主要靠工业扩大、城市扩容来吸纳和消化的路子;有人认为要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本文拟就新农村建设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剩余是相对剩余我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每年均有大量劳动力外流,甚至出现“民工潮”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农村已出现了大量绝…  相似文献   

15.
关于农村劳动力剩余和基本对策问题陈俊生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剩余,就业都不充分,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表现尤为突出。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地区间...  相似文献   

16.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5,(6):F004-F004
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处于巨变和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目前有诸多不和谐问题,如经济循环不畅、阶层矛盾加剧、政务摩擦不断、区域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追究根源,这些现象又都与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发展滞后如影随形地纠缠在一起。因此,“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最具根本性、最有决定性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是最棘手、最难解决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业和农民大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村的发展滞后,农民占我国国民大多数的现实,决定了“三农”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相比较,更具有基础性和连锁反应性的特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的根本举措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解决农民就业,一是农业,二是乡镇企业,三是外出务工经商。我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有2046万人,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在70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大、农民贫困是最基本的省情。由于地处西北内陆,观念、资本、技术、产品销路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我省依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增长。农业依然是我省农民最主要的就业方式,全省7300多万亩耕地,60%多是山地和旱地,人均3.5亩,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我国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或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在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农产品价格不可能再提高,要依靠农业富裕,必须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种结构和质量向优质、专用、多样化发展,这种建立在土地种养之上的结构调整尽管是十分有效的,但同时也是比较有限的;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规模化,这是农业成为真正赚钱产业的惟一出路。因此,农业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整体上将是一个递减过程。所以,农村劳动力只有进城务工,走转移这条路子,才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快、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办法。2004年我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324.25万人(次),约14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64.40亿元,为农业人口人均增收31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40元的六分之一。劳务输转已切实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劳务经济。一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非农化过程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我省部分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但人民群众生活稳定,未出现大批外出讨饭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劳务输转发挥了作用,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7.
湖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大省。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对统筹城乡、工农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豫政〔2006〕2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促进了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重大意义(一)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  相似文献   

19.
生产要素市场交易的客体是劳动形态、实物形态、货币形态和知识形态的生产要素,我国农村要素市场痼疾主要是要素流动困难且不得其用,具有明显的缺陷:第一,要素禀赋的稀缺有限性和要素替代的固定不变性。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合格劳力、宜农耕地、发展资本和适用技术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生产要素。但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农业资金投入捉襟见肘,适用技术推广步履  相似文献   

20.
王镇 《传承》2012,(13):60-61
农村实用人才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好帮手,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栋梁之才。没有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作支撑,就难以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难以提升农业产业的竞争力,难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低。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建和谐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