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米卡·什皮利亚克同志: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并通过您向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四十年来,英雄的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南共联盟的周围,沿着铁托同志指引的道路,把南斯拉夫建设成为一个实行自治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为捍卫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2.
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主席沃约·斯尔增蒂奇同志: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和南斯拉夫人民致以最热烈的节日祝贺,祝贵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新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之间不断加  相似文献   

3.
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执行委员会主席米尔卡·普拉宁茨同志: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政府和南斯拉夫人民表示最热烈的节日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中国人民对南斯拉夫人民四十年来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并且坚信,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在贯彻南共联盟十二大决议、完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社会主义的联邦制国家。它由6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组成。6个共和国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亚;黑山;克罗地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两个自治省是:伏伊伏丁那;科索沃。联邦议会的构成: 根据南斯拉夫1974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设两院,即联邦院,共和国和自治省院。联邦院由每个共和国选派30名代表、每个自治省选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是世界性的现实存在还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包括基辛格博士)就预测说,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世界政治热点仍然是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与之有关的边界问题。于20世纪20年代创建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走过自己的辉煌年代,粉碎德国法西斯,把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空,成为世界政治秩序的两霸之一,但是国内长期积累的问题,包括民族、宗教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进入20世纪80年代,动荡加剧,联盟终于在1991年解体,成为15个主权国家。南斯拉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11月建立联邦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6.
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德拉戈斯拉夫·马尔科维奇同志:值此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国庆四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向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和南斯拉夫人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十分关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发展,为南斯拉夫人民四十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1992年4月5日,前南斯拉夫六个共和国之一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爆发内战,战火绵延至今,成为世界局势中最大的热点。目前,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三方之间的这场战争已扩大到整个波黑共和国。欧共体和联合国多次进行周旋和干预,并对以塞尔维亚共和国为首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992年4月17日成立,从此前南斯拉夫一分为五)进行严厉制裁,但均未奏效,仍然是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至1993年4月止,这场内战已使14万人丧生、20多万人受伤、70多万人沦为难民,物资损失近1000亿美元。经过一年多的全面内战和相互清洗之后,昔日三个民族混居、和睦相处的波黑已经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8.
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米尔卡·普拉宁茨同志: 在你就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邦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时候,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你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良好的祝愿。衷心祝愿你在履行这一重要职务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联邦执行委员会,愿意缔结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人的范围本协定适用于缔约国一方或者同时为双方居民的人。第二条税种范围一、本协定适用于由缔约国一方、其行政区或地方当局对所得和财产征收的所有税收,不论其征收方式如何。  相似文献   

10.
一、免去冀朝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任命马毓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二、免去马叙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相似文献   

11.
报刊撷英     
新中国为何不实行联邦制 新中国的奠基者在建国纲领中明确提出新中国不实行共和国联邦制。那么,这个战略决策是怎么作出的呢?记者采访了党史专家龚育之。 龚育之说,作出这个决策并不容易,因为中国共产党从前的宣传纲领,是提出过建立“联邦”的。 1922年,联合俄罗斯和其他几国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成立。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纲领里提出“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正是在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1945年毛主席在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提出的“我们的一般纲领”里,仍然是说:“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问题与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始,就开始了"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在不同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并且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从"中华联邦共和国"到"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和"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到"民主共和国"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最后定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既是话语体系演进的必然,同时也是党的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在话语体系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联邦宪法》制定与辩论过程中,“共和国”及其制度内涵是当时政治思想家与政治家极为关注与针锋相对的核心问题.联邦主义者(Federalist)①在系列文章中,阐述“共和国”的制度时表明了“共和主义”立场:“间接民主”优于“直接民主”,承认公民“美德”和“个人私利”与公共利益同等重要,都需要政府保护;同时,联邦主义者将法治、共和、代议制、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等核心概念融为一体,实现了对古典共和主义理念的宪政自由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14.
政策咨询     
原著撷英“中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 ,前景是很好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246页。“解决民族问题 ,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 ,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 ,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 ,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 ,不能放弃。”———《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257页。“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 ,是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十分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中国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大的民族纠纷。”———《邓小平文选》第3卷 ,…  相似文献   

15.
马桶效应     
马加力 《时事报告》2009,(12):65-66
有两个版本的“马桶效应”。一则源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科索沃战争。在科索沃战争中,面对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南斯拉夫人顽强抵抗,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来,誓死守卫贝尔格莱德市。让人没想到的是,南斯拉夫后来从坚强到妥协,对北约作出了让步。这一突然转变曾让外界百思不得其解,而贝尔格莱德市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分析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因为马桶抽不上水!连续多日在户外或以“非常手段”解决“日常问题”,让习惯了现代文明的精英市民尊严尽失,  相似文献   

16.
3月1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领导人以及南联盟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领导人在联盟政府大厦就两个共和国未来关系签署了历史性协议,同意建立一个名称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的松散的联合国家。自此,“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国家的正式名称将从地图上消失。一、协议的基本内容新协议规定,将由5名部长组成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17.
世纪回眸     
1992年──1993年波黑发生内战 1992年3月,南斯拉夫联邦6个成员国之一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决,遭到占波黑总人数31.4%的塞尔维亚族人的抵制,随后武装冲突四起,波黑战争爆发。历史上波黑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的成员国。该国民族结构复杂,除塞尔维亚族外,还有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首都萨拉热窝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是世人关注的焦点。1991年10月,在塞族议员抵制的情况下,穆族和克族宣布波黑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波黑民族矛盾从此日益激化。全民公决后,塞族人首先向穆族和克族人…  相似文献   

18.
齐彪  徐晖 《党建研究》2006,(10):21-23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行程数万里,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完成了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向陕北的战略大转移,中国革命实现了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民族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光辉的前景。革命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9.
王春霞 《理论月刊》2004,(10):57-59,64
清末十年是梁启超民族思想和民族认同意识快速发展时期:从传统的满汉不分,到建立以汉族为中心单一民族国家的矛盾,再到五族合一的“大民族主义”;其理论支撑,则有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西方的种族竞争说、民主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同时,梁启超的民族认同还与反对辛亥革命带有浓厚的种族色彩的“排满”口号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公民美德之于共和国的重要性在于其提供了唯一的保障和动力.对于联邦党人之前的所有思想家而言,离开了公民美德的共和国是难以想象的,而这种对于公民美德的执着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这些思想家对于国家规模的思考.从这层意义上说,联邦党人如果试图突破共和国规模的限制,那么他们首先就必须重新定位公民美德之于共和国的意义,并为拟议中的大型共和国提供一种全新的保障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