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前沿     
经典公民社会的理想公民社会是一种道德社会秩序,因为在公民社会中人与人平等、自由、尊重地相互对待和交往。这就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公民社会理念。经典公民社会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在中国建设公民社会的意义在于,在坚持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公正的问题正在日益严峻地突出出来,人们对改革的许多怨尤大都与此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对公正问题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和设计,以便在实践中对它加以理智的把握和处理。从发展角度看,当前人们对公正问题的普遍困惑是一件好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旧的公正范畴的崩溃和新的公正范畴的萌生。新的公正范畴,就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  相似文献   

3.
公正对待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惠及十几亿人口”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具体生活状态如何,将直接影响这一基本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这一郑重承诺的兑现。而公正对待农民既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关键性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确保其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基本路径之一。一、公正对待农民问题的现状在现阶段,农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机会平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机会平等对…  相似文献   

4.
吕诺 《半月谈》2003,(19):26-28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农民明天的希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穷国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并加强农村教育,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公平或社会公正问题正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公平或社会公正问题正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正成为压在大家心头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农民负担严重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顽症,与农民利益追求能力上的弱势和利益表达权利的缺失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征地和拆迁中发生的严重不公,是与利益被损害者缺少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有直接关系的;劳工权益屡屡被侵犯,上百万民工辛劳一年后领不到工资,原因也在于他们缺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追逐渠道。面对这一系列矛盾,将职能转移到以人为本上,构建…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公正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价值理念,也是我们力求实现的价值目标。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社会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治,良法善治乃是公正的有力保障;而社会公正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社会公正的实现,有利于促进法治的落实与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公正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再次强调必须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要想实现社会公正,则必须主要依靠法律,全面实行法治。因为法律乃治国之重器。所以,党中央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靠法律强力维护社会公正。这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足以保障社会公正的法律体系;二是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切实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以及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在管人、管事的活动中自觉地依法尊重公民人格尊严,切实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社会不公正、贫富分化、腐败严重等现实,是改革开放30年凸显的问题,这也使得改革开放的合法性受到拷问。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必须坚持,除了继续改革,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现在的自由程度、富裕程度固然非常有限,而且分布不均,但毕竟是多与少的问题,而退回去就只能是有与  相似文献   

8.
石哥:各位聊友,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像大自然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现在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诸位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民主的渐进性●张维杰在对待民主的问题上,我们长期存在着两个典型的误区:一是无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民主发展的历史潮流,视民主政治为洪水猛兽,对民主持消极抵制态度;二是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民主提出完全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用明天的...  相似文献   

10.
略论对边缘社群的歧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缘社群(marginalized groups),又叫弱势社群,指的是在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上处于劣势或边缘化的群体.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和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配,我国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相对来说处于不利位置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承受了社会改革的代价,另一方面又常常遭受着各种形式的"不公正对待"--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歧视.对边缘社群的歧视,已经到了十分严重和普遍的地步.例如,城市中的务工农民,不仅无法享受到城市市民最基本的生活待遇,而且有人还提出要在城市公交车上设立"民工专区",来隔离市民与民工.这不禁使人想到了上世纪种族歧视下的美国黑人的境况.今天,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关心这一群体、关注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支持,笔者认为,在此首先需要解决的应是对这一群体的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农民工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结果显示,农民工对务工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总体上倾向于积极评价,但是对自身及子女可能受到的文化歧视与社会排斥也相当担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子女由留守转为流动。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重要任务、终极目标,更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非常丰富,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包括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等内容。切实把公平正义理念体现和落实到公安工作实践中,一要坚持秉公执法;二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三要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四要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五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残疾人》2007,(2):56-57
石哥:各位聊友,咱们今天的话题是昨天,今天、明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每一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就像大自然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现在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诸位可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所以我就不罗嗦了,大家请。  相似文献   

14.
论就业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常只是从经济效率和经济收入的角度来考虑就业问题,应当说这是不全面的.一个社会的就业问题解决得好坏与否,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就业问题是一个事关社会公正的问题,是一个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是一个事关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就业问题更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渐深入,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愈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经济的意义上来考虑就业的效应,而更应当从社会的意义上考虑就业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我们希望社会平等、公正、客观对待农民工,希望国家从制度上、法律上着手,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坚决清除限制、歧视农民工的不合理的政策、规定。”——江峰  相似文献   

16.
黄苇町 《前进》2014,(6):17-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说:"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分量很重。其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摆脱过去对我们影响很大的苏联式传统社会主义制度模式,走自己的路。而我们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也是与苏联移植过来的制度模式分不开的。通过对前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正:公共政策价值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 《理论月刊》2008,(4):135-137
公共政策应以社会公正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追求程序公正的同时也应追求结果公正.然而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现代化的进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偏离了社会发展的公正元素.正是因为这种偏离,我们在今天看到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的畸形,看到了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看到了弱势群体的更加弱势化,看到了基尼系数的逐渐变大.反思这一切.我们认为公共政策应向理性选择回归.  相似文献   

18.
一今天的中国人在思考公正与平等及其关系的时候,总是背负着中西两个相互交织的思想传统,而这两个传统恰恰又都经历了古今变迁,这给我们理解这对关系增添了困难。公正或正义是政治哲学、伦理学的重要问题,在汉语著述中,一般将公正、公平和正义,作十分接近的理解,或者将"公正"理解成"正义"的形容词形式。对公正的语义分析可以有许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头十年,对中国来说,既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新世纪成长发展的青年一代,烙上了新世纪的时代特征;2003年8月,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主题为《促进青年就业》的报告,对新世纪青年一代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认为"这是有史以来受教育程度最高和最训练有素的一代年轻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潜力"[1];同时对青年群体的社会作用赋予了更高的期望,"青年是今天——而不仅是明天的创造力量。建议不将青年人称作‘明天的领导者’,而称之为‘今天的伙伴’"[2]。  相似文献   

20.
议题八公正社会:义利如何平衡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社会公正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当前,我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我国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