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并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持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和虚心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党必然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善于联…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一个领导人民从事伟大事业的政党,不能没有自己的旗帜。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政党。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三个代表”中是主题和红线。无论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奋斗与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宗旨,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宣布,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除了工…  相似文献   

4.
<正> 解决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关键是使每一个共产党员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什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解决党员思想入党问题的关键呢?这是因为:第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特有标志。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同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有本质的区别,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则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她决不是代表某些少数人利益的狭隘的宗派集团,而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她同奉行个人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的资产阶级政党相反,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  相似文献   

5.
安徽大学马列部王进芬在来稿中说:邓小平十分强调发扬党内民主在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一致性,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党内民主是工人阶级政党所应当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工人阶级政党把自己组织和团结起来,实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列宁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出发,把党内民主的概念发展成为“民主集中制”,并把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制度。他非常强调党内民主在民主集中制的…  相似文献   

6.
观点荟萃     
《大连干部学刊》2012,(4):62-63
高度自觉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党性原则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决定了讲政治是其党性原则的首要之点;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始终把党  相似文献   

7.
利益理论是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宝藏。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中所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又为它增添了新的内容。其思想中的利益观主要是:一、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党的一切工作最高标准的利益标准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根据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思想的论述,其利益标准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最广大人民的根…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三条标准 ,前提条件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核心内容是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表明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 ,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学习邓小平关于人民观的论述吴秉元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作了许多新论述.坚持、继承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只有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实践“三个代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党的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党的执政理念.政党执政理念的核心是解决政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因而带有根本性.确立人民为本的核心执政理念,即始终以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检验党执政成效的根本标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真谛并能够通过执政来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段迎晖 《前沿》2004,(1):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新的概括与发展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贯穿起来 ,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人民本位理论 ;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起来 ,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13.
在设计和引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提出并展示了一种以人民为本的人民利益观。这种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规定性的体现,也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诉求。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和本质精神,要求大胆而睿智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路径,体现了辩证的思维,推崇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群众观初探熊志勇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怎样看待人民群众,执行一条什么样的群众路线,关系到党的事业盛衰兴亡。邓小平的群众观,是邓小平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群众观,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将近80年的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特别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一、“三个代表”思想使我们党历来坚持的基本原则得到新的升华  “三个代表”中的基本内容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无产阶级政党要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致力于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坚定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建…  相似文献   

16.
党群关系问题,历来倍受革命导师和我党历代领导人的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①。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②邓小平同志也曾告诫我们,“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③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党群关系观,提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的论断。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政党观是邓小平关于政党问题的系列观点或观念的总和,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邓小平时代中国社会的核心政党观,其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新发展。邓小平的政党观是围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围绕无产阶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效执政这一特定主题进行逻辑运演、加工、改造和科学抽象的结晶。它由政党执政本体论,即无产阶级政党是什么样的党;政党执政实践论,即无产阶级政党如何执政;执政党建设论,即无产阶级执政党自身怎样建设三大部分构成严密的逻辑结构。从理论上看,它是对中国社会特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回应、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对特定历史和时代环境的反映,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从我国面临的新任务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这就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坚持把讲政治作为政党组织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党建实践过程中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建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体国情,提出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了首要位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布局。  相似文献   

20.
从政党特质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其所具有的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严密组织体系和严明纪律的鲜明特征是思考和解锁中国共产党扶贫奇迹的一把钥匙。基于使命型政党的考察,可以透视中国共产党消除绝对贫困的理论逻辑,回答中国共产党在贫困治理的百年探索中“为什么要”和“为什么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