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2.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劳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摆脱资本的奴役,从异化劳动回归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扮演着革命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才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遵循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的阐释路径,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资本现代性的拯救方案,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动力、社会和品性的重塑,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特质,这源于马克思思想的实践性;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命运的探讨经历了不同时期,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示现实社会生产关系,并从伦理学意义上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必要探寻并建立一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能够有效分析当今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解释框架.文章在揭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关于社会发展问题方面的偏颇与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了斯现代性观点,并且尝试运用新现代性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必须经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洗礼才得以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发展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坚持资本批判、形而上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统一;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回应社会热点,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创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语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体系,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武器性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木马——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8.
林爽 《世纪桥》2013,(3):66-67
在系统地梳理古典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吉登斯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现代社会制度,并提出了现代性的四个制度性维度,即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机器和军事力量。他从全球化角度剖析了现代性的制度维度生成逻辑及其衍化路径,并通过对现代性理论体系的重构来捍卫现代性。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对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探究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有机结合,把现代性理论与现实政治关怀结合起来,为全球化背景下解读当代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现代性思想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贝马斯从韦伯的现代性奠基性的论述出发,区分了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两个概念。在与各种现代性理论对话的过程中他对文化现代性的起源、形态、合理内涵以及审美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其产生之时就已被深深地嵌入现代性运动之中,他在反思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与剖析资本主义文明实质的过程中,具体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现代性根源于现代生产,现代性内涵于资本的逻辑之中,现代性处于历史的嬗变之中,现代性内发于社会的矛盾裂变之中,现代性展现于全球性的视域之中。在当前中国艰难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中,重温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思想,对于重构当代中国现代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正引导一场文化的创新.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和文化古国,在网络时代不只是保存和发展文化的民族性,而且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创造属于中华文化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党史 《党史纵横》2007,(10):38-40
今年9月6日,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姚依林同志诞辰90周年。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姚依林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创建学习型社会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大举措。创建学习型社会 ,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加快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 ,创建学习型政党 ,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各个党员的共同责任 ,时代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成为学习型干部 ,成为经济和社会的真正领导者和管理者。创建学习型社会 ,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拜访     
HOW nice to see you again!再次见到你非常高兴!I haven’t seen you for along time.我很长时间没见到你了。注释:该句型表示从过去的某一点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见到你。Excuse me,is Mr.Wang here?请问王先生在吗?  相似文献   

15.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目标、实现途径、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的集中反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国改革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科学、先进、正确的理论力量。当前,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通过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理论,真抓实干,切实加强理论武装,才能与各类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展开伟大斗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中断。  相似文献   

17.
谷兰 《党史纵横》2004,(9):42-43
"祁鸣局长,人好啊,有这样的好领导,真是我们老干部的福气啊!"这是一位老干部拉着我的手,深情地对我说的话.而他口中的好局长就是沈阳市财政局局长祁鸣.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又快又好发展的哲学。它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物质利益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所面临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化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现阶段,应通过调节收入差距、规范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等途径,从经济关系上奠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只有准确把握《建议》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紧密结合内蒙古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好内蒙古发展新篇章。为此,必须立足新阶段,科学认识内蒙古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服务新发展格局,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畅通内外双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