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反杜林论》等著作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指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建立在广泛使用机器和在社会范围内实行广泛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指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广大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同生产关  相似文献   

2.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它可以体现为共同致富的的原则,可以广泛地吸收社会分流资金,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更好地贯彻劳动者民主管理的要求,能够比较好地适应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而且,集体所有制企业还在自负盈亏,自我约束,适应城乡市场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有着全民所有制经济不可替代的特点。然而集体所有制经济又不同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它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化的范围和程度不同,集体所有制的生产资料还不是全社会的财产,而只是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只限于一个集体单位内部,而在不同的各个集体之间,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又存在着不平等,有些集体经济单位占有的生产资料多些好些,另一些集体经济单位占有的生产资料少些差些;这样,在不同生产力水平的集体经济中,在劳动支出相同的情况下,所获劳动产品和劳动收入就会产生差别。  相似文献   

3.
《马恩思想中的一个重大转变》一文的观点是作者强加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国有制的思想是一贯的,即始终认为,在经过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到股份公司占有和资本主义国家占有后,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夺者,宴行无产阶级国家占有,在促使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整个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使劳动异化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4.
松林 《前线》1963,(14)
阶毅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阶级以后,也就出现了阶级斗争。各个阶纺由于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他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也就根本不同: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处于统治、压迫和剥削他人的地位;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处于被统冶、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地位。剥削阶级和被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应该从“国家占有生产资料”转化为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马克思还从股份公司的发展中找到了完成这种转变的“过渡点”。中国在股份制改革的实践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走上了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的这种转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实践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必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为我们研究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南。 一、正视效率与公平矛盾的客观性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的前提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效率与公平这对矛盾也将始终贯彻整个人类社会。 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因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资料少数人占有,社会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革命中内含着生产力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1980年4月,在同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1](P311)在这里,邓小平指明了两种意义上的革命:一种是阶级斗争意义上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意义上的革命.前一种革命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常所讲的社会革命,这种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然后依靠政权力量变革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便将社会生产力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社会主义的长期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转变,即从早期坚持由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发展为后来主张由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从而认为国家占有生产资料依然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所有制方式,并没有真正解决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而只有通过股份所有制、托拉斯所有制、国家所有制三个阶段的自然过渡以后,才能进入以社会直接占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中国目前正在从国家所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转化。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社会主义视域考察马克思的公平观可以看到,公平的实现是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也只是历史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更不是绝对平均主义.这一理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是一种特殊占有方式,它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又区别于共产主义的共同占有制。形成这种特殊占有方式的原因,主要是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完善,社会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即还存在各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多种利益相矛盾的状况,国家不但没有消亡,而且得到进一步强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公有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无疑只能是掌握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但这样一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