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区域空间划分和功能分工的背景下,区域间生态资源的绝对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导致区域间经济福利存在严重的非均等性。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生态保护区域的经济福利,而且有利于区域间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在福利经济学视野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应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经济政策,以市场化机制为重要补偿方式,以区域生态与经济合作为重要保障,从而提升区域间协调发展程度和整体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世南 《学习论坛》2009,25(4):40-43
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各行政区域和生态区域合作联动的整体系统性建设.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区域统筹协调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的共同体意识,通过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建立多元联动的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机制,采取区域生态合作治理行动,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发达的金融业是一个区域经济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本文首先从资本形成能力和经济结构调整功能这两个维度阐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其次,通过对杭州地理区位、产业现状、中心城市功能、金融基本禀赋与特征,以及杭州与上海之间联动关系等进行分析,论述杭州在中心城市功能逐渐弱化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来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宿萌 《世纪桥》2020,(4):59-64
打造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要求。在生态补偿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重要手段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的历史回顾,梳理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展望我国生态补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然而,随着人类不断地破坏海洋环境及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总结借鉴其他海洋发达国家生态安全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横向上,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及加强海洋生态安全管理与执法机制建设;纵向方面,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及提高国民海洋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林丽梅  郑逸芳 《探索》2016,(4):70-77
国家生态安全是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一项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战略。"治国必治边",边疆生态安全关乎国家的整体安全,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基地和应对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边疆生态安全面临自然资源利用低效、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土壤侵蚀严重、草原生态功能退化、海疆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危及国家安全。这要求边疆地区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边疆资源禀赋条件实现"三大效益"相统一,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提高治理主体积极性,以及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合作治理等推进生态治理,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从制度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此,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突破困境寻找出路,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劳动价值和价格理论。自然资源的价值由其内在的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和外在的数量有限性与稀缺性决定。自然资源的价值源泉一是体现在直接劳动耗费;二是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重置劳动耗费。正是经过人类劳动——对资源的培植、修复、保护、再生等在资源及其产品中凝结了价值,在这个价值决定的价格基础上,加入由资源所有权垄断而决定的那部分价格,构成了资源价格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9.
旅游城市要全面认识生态安全面临的形势,无论是城市生产、居民消费还是旅游活动本身都会对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要深入研究旅游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指导旅游城市实现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生态,指的是人与生物圈乃至整个自然界的关系。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追求自身幸福、舒适生活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协调与和谐,维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  相似文献   

11.
魏兰  刘青 《当代贵州》2008,(8):15-16
生态文明虽已明确为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但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纠偏开始。  相似文献   

12.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是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水土保持功能的补偿。即由于开发建设活动对地表的扰动、破坏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对地表土壤所进行的恢复、补充其水土保持功能的各种活动;二是对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活动中生态服务主体和利益受损主体的补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决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将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充实和丰富,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达州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需从生态补偿的法律政策体系、管理体制、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向上争取天然气开发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施灏 《学习月刊》2010,(6):132-133
湖北省委关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目标的提出,以及省委支持宜昌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宜昌建设生态城市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未能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二是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层次低;三是城市规划与环评建设未能实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不明确、补偿资金模式单一等共性问题。河北的生态补偿实践,不仅存在共性问题,也有自身的特点。完善河北生态补偿制度要健全生态补偿财政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完善生态价值和环境资源评估机制、探索“造血型”补偿办法,加快推进立法工作、完善生态补偿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是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先行者”。浙江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经历了从“自下而上”探索到“自上而下”推动的演变、从省内区内补偿到省际区际补偿的扩展、从小额补偿到大额补偿的提升。浙江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十年探索作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浙江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实践表明,完善生态补偿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提高补偿标准并确立补偿依据、完善政府补偿和探索市场补偿、推动上位法建设和完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同时,农业生态功能的外部性,使农业生态补偿极具必要性,并成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经济利益平衡的关键。基于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探讨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方式应采取相关的调节手段,使“政府+市场”型、“有效性”型,“造血”型等补偿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杨守德 《奋斗》2023,(3):28-30
<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针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多战略协同引领框架逐步完善,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日趋成熟。然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需要克服新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突破65%,城镇化发展空白减少,次生影响将日益明显;伴随着城市群承载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玲玉  李坤 《当代贵州》2013,(23):28-29
在本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专家、学者云集贵阳,共议生态文明建设之大计,同时也对近年来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外国参会人员,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赞许有加。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生态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制度性措施。由于缺乏补偿或补偿不足,我国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区域、城乡和群体之间利益不公现象。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应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对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以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