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6月,中共中央以中发[64]393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条例(草案)》规定:“贫下中农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贫农、下中农自愿组成的,革命的群众性的阶级组织。”中共中央在《条例(草案)》中指示到:县和公社的党委,大队和生产队的党组织,都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帮助贫农、下中农组织把《条例(草案)》中的规定切实地贯彻执行,使它们能在生产建设、巩固集体经济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作中,充分地发挥作用。在党中央的要求下,全国各地贫下中农组织迅速蓬勃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四军新军部成立的日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573页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173页都认为是1941年1月28日,其主要根据是陈毅为纪念中共成立20周年而发表的《论建军工作》一文(刊登于1941年7月10日华中局出版的《真理》创刊号上),该文说;“自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当机立断,于一月十八日任命新四军军政首长后,新的军部于一月二十八日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7册第89页)笔者认为,该文是不足为据的。陈  相似文献   

3.
莲花 《湘潮》2022,(6):39-41
<正>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新的土改政策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简称《大纲》)。这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第一个公开颁布的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解放区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在我国土地改革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改革后,党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互助合作为帮助贫苦农民克服困难、增加生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是引导广大农民不断走向社会主义的适当形式。但是,有人认为,“互助合作同时也是防止农村资本主义自发趋势的适当形式。”(《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8月第1版,第300页。)笔者对这一论断提出疑问,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5.
“圈阅”是毛泽东生前阅文经常使用的方法。在中国共产党内,首创“圈阅”的是毛泽东“五大秘书”之一的叶子龙。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发往全国。3月的一天,毛泽东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回答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道:“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  相似文献   

6.
关于工人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在我党的文件中历来是明确的。然而,建国前后在我党的个别文件中,曾有过把贫农也作为革命的领导阶级的提法,但很快予以纠正。事情的经过如下:1948年2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社会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时,首先提出:“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贫农)为人民民主革命和新民主  相似文献   

7.
最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中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一文,是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代中原局起草的党内指示,有着很丰富的政策策略思想,曾对党的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的转变和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关于新解放区农村工作政策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即由按照土地法大纲进行土改,平分土地,转变为恢复实行抗日战争中的减租减息政策。有两篇重要文献可以做为这一政策转变的标志,一篇是《毛泽东选集》第4卷中的《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另一篇就是邓小平的《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这一指示形成于1948年6月6日,因此党内称为“六六指示”。  相似文献   

8.
土地改革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一。中国的土地改革是成功的,有很多经验,是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今已半个世纪。为纪念该法颁布50周年,本文根据近年来我们组织的老同志访谈、座谈和研讨会中有关土地改革的讨论情况和资料,就中国土地改革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中国土地改革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不是单纯的经济变革,而是与争取革命战争胜利、…  相似文献   

9.
任何政党要想领导革命胜利,必须有明确的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在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指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为社会公  相似文献   

10.
牛崇辉 《湘潮》2012,(10):20-23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后方、支援前线的一个重要环节。1946年下半年到1948年,晋绥解放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区300多万人口的200几十万人口中,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  相似文献   

11.
钟冷 《北京党史》2007,(1):28-31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摧毁了旧保甲制度,建立了新政权。在恢复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为了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翻身解放,1949年5月31日,北平市以军管会的名义颁布了《关于北平市辖区农业土地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北平市郊区土地改革的基本政策。北平市还专门成立了市委郊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市委郊委),统一领导郊区的各项改革工作。这是京郊农民彻底反对封建土地制度斗争的第一仗,也是在大城市郊区进行土地改革的一次初步尝试。文中所指解放初期的海淀区,是指1949年9月全市调整后的…  相似文献   

12.
郭心钢 《党的文献》2019,(1):123-127
学界有观点认为,"下中农"概念最早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或产生于农业合作化时期。通过文献考辨,笔者发现,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下中农"名称就已经出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下中农"一词还只是零星可见,40年代中后期频繁出现,50年代中期以后则更加普遍,并逐渐形成"贫下中农"这一专有名词。中共在不同时期对农村阶级及其关系的认识和调整,是不同历史情境下革命形势和斗争策略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笔者读了一些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著述和资料,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典》(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诠释“文化大革命”的辞条.这两个辞条及一些著述中把“文化大革命”的过程而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5月“文革’发动到1969年4月九大的召开;第二阶段是九大到1973年8月十大的召开;第三阶段是十大到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这也是学术界这些年来对“文化大革命”过程的一致划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写出来恳请专家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14.
《杭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哲社版)发表了王学启和张继昌的《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的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的文章,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是“知识分子小团体”,它“产生的特点是先成立后结合”等新奇观点。由于它涉及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根本原理,又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无产阶级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创建道路等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5.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生产力是我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曾有过合作和斗争,“两党的争论,就其社会性质说来,实质上是在农村关系的问题上。”(引自《毛泽东选集》)解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大陆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彻底的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也进行了土地改革。这  相似文献   

16.
罗平汉 《世纪桥》2004,(4):31-33
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农民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翻身运动,1947年东北解放区在土地改革中曾掀起一场规模巨大的“砍挖运动”,这场运动一方面彻底地摧毁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扩大打击面,侵犯中农和工商业者利益等问题。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运动转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7月初,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统一思想认识。7月7日,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陈云起草的《关于东北形势与任务决议》(简称七七决议)。 决议指出: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因此。强调城市轻视农村的观点,是与事实和要求不相符的,必  相似文献   

17.
1945年 7月 ,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探讨历史兴亡周期现象 ,随后 ,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 ,用了“周期率”一词。近几年来 ,有人认为“周期率”是对“周期律”的误引或者误用。而笔者认为 ,“误引说”或者“误用说”是不成立的 ,应该用“周期率”。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对“周期率”提出异议的是李振民在 1 991年第 3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一文 (以下简称李文 )。在该文的注释中 ,他认为黄炎培将“律”误用为“率” ,“周期率”应用“周期律”。建党 80周年时 ,不少人重提毛黄探讨的历史兴亡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党史界公开出版的党史资料的书籍中,对1928年满洲省委出席“六大”代表说法不一:一说满洲省委出席“六大”的代表是唐宏经、张任光、朱秀春、于治勋、王福全等五名代表(198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党史资枓》1982年第三辑,朱世荣编:《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事日记》)。一说满洲省委出  相似文献   

19.
一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早提出和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1952年6月6日,他在一个文件上批示说:“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问阶级。”1953年11月4日,毛泽东在同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什么是农村工作的纲和主题时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且逐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主题,就是纲。提起了这个纲,各项帮助农民的政治工作,经济工作,一切都有统属了。”《党的文献》1988年第1期中《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一文说:“有一种习惯的说法,过渡  相似文献   

20.
“平分土地”的政策应当基本肯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分土地”的政策应当基本肯定张永泉在关于中国土地改革的研究中,如何评价《中国土地法大纲》所规定的"平分土地"的政策,是目前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它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对整个土地改革运动的评价。本文对此提出一些看法。一、对于"平分土地"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