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洪铎 《世纪桥》2011,(21):146-147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该文系统地介绍了关于组织中的心理契约的概念发展、当前的主要研究点、心理契约的测量与评定及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几个方面,最后提出组织中心理契约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梅约的霍桑实验。在这之前泰勒的科学管理已经形成。科学管理是以经济人为假设,将人的工作与收入联系起来。但后来许多研究表明向科学管理的假设提出质疑,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的除了经济收入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在1924  相似文献   

3.
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连接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心理契约的内涵、类型和特点进行剖析和综述,进一步深入分析心理契约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和关系,并提出协调两者的尝试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标管理模式,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高校目标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师工作特性,将心理契约引入目标管理,建立了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目标管理模型,提出了高校目标管理改进措施,以期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教育渠道,具有德育关系表面化和德育关系双方心灵对话的实质性缺位等潜在危险。本文通过对德育心理契约及其机制和意义的研究,从德育方法的选择、道德示范参照体系的构建和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等角度提出德育心理契约机制下的德育模式,强调德育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心理契约管理研究反映了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实施心理契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心理契约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实状况两方面入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心理契约管理研究反映了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实施心理契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心理契约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现实状况两方面入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作为教师和学校之间对彼此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规定的内隐性契约,与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特点及构建心理契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探讨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心理契约的特点。研究认为,构建基于和谐的心理契约的动态激励机制,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建立和健全教师心理契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构建青年教师心理契约,是民办高校一种无形的教师管理机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需求与现实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包括职业成就感的需求与事业平台的冲突,心理归属感的需求与职业稳定性的冲突,心理自尊感的需求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冲突。要通过学校愿景的引导和激励,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校园文化的温暖与凝聚,以及有效的沟通形成共识,构建稳定平衡的青年教师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0.
信息过载的常态化使得注意力分配成为决策研究的核心关切。综合来看,心理学、组织学和政策科学领域的相关成果构成了政府注意力分配研究的三大支柱,分别起到了微观基础、演化情境和框架支撑的作用。然而,当前政府领域的注意力分配研究存在起步较晚、理论匮乏、碎片化等问题。清晰梳理现有知识成果是改进研究现存问题的关键所在。理解当前政府注意力分配研究可从政策、组织、个体三个层次着手,形成三个对应的主题领域,即以注意力分配为要点的政策分析、组织行为中的注意力竞争现象、以注意力分配为核心的官员决策机制。为推进政府注意力分配理论的体系化发展,未来研究可围绕形成本土化理论分析框架、推进各层次研究相互贯通、探索注意力分配优化策略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影响,从心理契约的视角出发,帮助教师和学生获得归属感和主体地位,对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全面剖析。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的成功转换,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付姗娜 《山西青年》2022,(17):113-115
心理资本开发是心理资本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基于37篇英文文献,本文从开发方法和开发效果两个方面系统回顾了现有研究进展:在开发方法方面,以外部—直接型、内部—直接型、外部—间接型和内部—间接型为分类线索,解析了心理资本开发研究中采用的代表性干预方法及其具体流程;在开发效果方面,以心理资本水平为“中介变量”,比较了不同开发方法的直接效果及其对参与者心理、行为和个体与组织绩效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教师流动的两个重要因素: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为切入点,考察教师工作满意度、心理契约及离职倾向的现状,探讨教师工作满意度、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目的在于帮助高校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满足教师需要的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研究得出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水平,并对心理契约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得出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一直受到国家、学校的重视。然而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并不能完全留住辅导员的“心”,多数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均出现了工作积极性下降、换岗、离职等现象。鉴于此,本文将西方心理契约理论引入到辅导员管理领域,欲从这个新的视角分析辅导员职业忠诚度下降的原因。并通过论证运用心理契约理论的可行性,来着重探讨在学校与辅导员之间构建良好心理契约的路径,从而达到稳定辅导员队伍,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心理契约为主线,从思想引领力、党员凝聚力、工作推动力、文化向心力分析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大学生党员心理契约的具体内容,剖析心理契约的履行效应与违背效应及其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影响,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管理理念、主体实践和文化塑造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探索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一直受到国家、学校的重视。然而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并不能完全留住辅导员的"心",多数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均出现了工作积极性下降、换岗、离职等现象。鉴于此,本文将西方心理契约理论引入到辅导员管理领域,欲从这个新的视角分析辅导员职业忠诚度下降的原因。并通过论证运用心理契约理论的可行性,来着重探讨在学校与辅导员之间构建良好心理契约的路径,从而达到稳定辅导员队伍,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教师流动的两个重要因素: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为切入点,考察教师工作满意度、心理契约及离职倾向的现状,探讨教师工作满意度、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目的在于帮助高校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满足教师需要的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研究得出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水平,并对心理契约在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得出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是学校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心理契约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了以激励为目的,调动共建心理契约的积极性,实现互惠双赢,促进个人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团队成员心理契约维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团队由富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员工组成.这种组织形式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真正源泉.本文通过对心理契约的含义及特点的阐述,着重探讨了心理契约对知识团队成员的影响,心理契约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却同有形契约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知识团队成员进行心理契约调整与维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学校、辅导员团体、辅导员个体、学生四个层面,文章提出,从物质型、情感型、发展型、规范型、公正型五个维度构建研究型大学辅导员心理契约结构与内容。针对辅导员激励遇到的困境,通过心理契约视角进行破解。要把好研究型大学的辅导员招聘入口关,防止心理契约破裂;创新研究型大学学生工作体系,促进辅导员与学校事业同发展;引导辅导员心理契约公开,深化情感交流、维护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