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污染、劳工权益保护、土地资源破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等许多公共治理难题,给政府治理能力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借鉴国外先进治理经验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难题,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行政监察专员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应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有其丰富的涵义及独特的特点.国內外的大环境、高校面临的内外形势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等都会导致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应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的对策包括: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加强信息公开、设立严密的组织机构和形成完善的善后处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试论治理视野中的公共领域领导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进入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治理理论的兴起凸现了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也为我国公共领域的领导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公共领导是一种以公共组织群体在公共领域的协同一致领导为主要特征的领导活动。在治理理论的视域中,公共领导不同于行政领导,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格局、目标、职能、行为上具有一系列创新之处,是公共领域中一种新的值得关注的领导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治理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各级政府作为治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体,首先要建立风险评估和社会预警体系,防止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爆发,并通过制度平台和社会自组织尽量减少突发性群体事件。对已经发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必须坚持处理事件的正确理念和原则,使矛盾得到妥善解决,以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有七大缺陷.创新的基本原则是:承认国情差距、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尊重和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和主体地位;制度创新的对策是建立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中央、省、县、村四级一体的制度;深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资金筹集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逐步实现法制化;强化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监督和使用机制;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公共管理系统朝着更加适应公共服务和经济复兴的轨道发生转变,其发展方向显示着紧贴服务民生和注重现代科技创新的特点。由于廉政治理对于公共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行具有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这种发展方向和创新内容同时要求政府的透明度建设和廉政治理更加顺应美国公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需求。正是由于美国廉政治理的同步发展和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美国庞大的市场经济才得以在法治的轨道上寻求复苏。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薄弱是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深层根源.农村社会管理薄弱的原因包括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重经济而轻社会的发展模式和农村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等.通过在涉地利益协调与表达、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城市化、农村应急管理、舆论管理、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可以构建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源头预防机制和预警机制,重构其处置机制,打造科学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社会转型期由于体制、制度的调整与变革引发的社会失范状态,应对处置如不及时,将会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在当前利益价值多元且求和谐的背景下,政府作为治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体,应注重健全应对处置法律规范,提高政府执政权威与效能.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正面临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矛盾与问题交织叠加、社会需求升级、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等复杂形势,社会治理面临严峻考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依靠制度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遵循。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基层协同治理、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建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创新中合法性要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创新中的政策供给是建构性的,因此,它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合法性要素的支持方能得以实施,否则,也可能因合法性要素的支持短缺而蔫死在襁褓之中。可见,合法性要素是政策供给的给养,只有给养充分,政策创新才能顺利进行。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公共政策创新失败的案例,其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一系列必要的合法性要素的支持,这些要素是共同性支持、同源性支持、关联性支持和社会成员通过利益集团的支持。它们在公共政策创新中缺一不可,否则将导致公共政策创新的最终失败。因此,公共政策创新必须在这些要素的全面支持下获得合法性方能成功。  相似文献   

12.
Institutional instability and interbranch crises pose a fundamental challenge to democracie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developing world more generally. Combining a standard game theoretic model of crisis bargaining with a unique dataset on courts, executives, and legislatures for 18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between 1985 and 2008, the article develops a strategic account of how interbranch crises emerge and evolve.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the first systematic picture of the frequency, type, and location of interbranch crises for the region,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decision to initiate an interbranch crisis is influenced by the allocation of institutional powers, public support for the targeted branch,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success based on recent experiences. Building on these results, the article identifies several novel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nstitutional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实际也是制度创新的进程。本文探讨了制度创新的条件、主体和进程,制度优化的标准、环节和层面。  相似文献   

14.
公共安全危机中谣言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各种公共安全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而谣言作为舆论的一种畸形形态,无疑诱发和加剧了这种危机状况,其危害后果不言而喻。因此对公共安全危机情景下谣言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公共安全危机下谣言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抑制谣言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官僚制范式适应了 1 9世纪以来大工业生产对政府职能和效能所提出的要求 ,成为 1 0 0年来公共行政的主导范式。知识经济的兴起 ,使官僚制范式的内在局限性和不适应性暴露出来 ,公共行政范式的危机表现出来 ,公共行政范式处于变革时期。本文尝试从五种行政改革模式讨论对官僚制范式的调整 ,这些改革模式与实践通过放松官僚制范式的基本原则 ,局部缓和了范式危机 ,但并没有实现公共行政范式由官僚制向民主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18.
文绪 《行政论坛》2007,(4):89-90
在技术创新背景下,制度创新应与技术创新相适应,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前提条件,形成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的局面。制度创新必须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市场观念。同时,技术创新也将为制度创新提供支持,使制度创新向前推进,进而形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相促进和互相作用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How do decentralized systems deal with innovation? In particular, how do they aggregate the myriad experiences of their component parts, facilitate diffusion of information, and encourage investments in innovation? This is a classic problem in the study of human institutions. It is also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that exists in the governance of decentralized systems: How do institutions shape individual behavior around solving problems and sharing information in a fashion that is reasonably compatible with collective well-being? We use a particular decentralized institution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restling with a novel problem (how to utilize the Internet),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ree archetypical principles for organizing collective problem solving: market, network, and hierarchy.  相似文献   

20.
Why does the public sector innovate, how should the public sector innovate, and, even more basically, should the public sector innovate? These are some of the questions that these contributions explore and to which they provide some salutary answers. Martin Stewart‐Weeks, an independent consultant work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governmen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draws some lessons from his direct experience and advisory work about how the public sector catches the innovation ‘bug’ and turns it into in‐ spired action. From infection to inspiration to implementation, the public sector needs to lower its defences and put itself ‘in harm's way’ to engage with innovators and new ideas. Tim Kastelle, one of Australia's leading innovation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sets out some practical ways that the public sector can extend and entrench its innovation practice. These include managing innovation as a process, shifting the risk equation, and experimen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