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深入领会和正确把握“两个先锋队”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由它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党在历史上曾经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全民族的先锋队”以及其他相似的论断。十六大把“两个先锋队”写入党章,深刻阐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如何发挥“两个先锋队” 的作用问题。“两个先锋队”的提法,并没有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它的提出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李莉 《学习论坛》2003,(5):13-16
党的十六大党章将党的性质作了新表述,党由一个“先锋队”变为“两个先锋队”。这样表述不仅没有影响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而且,反映了党在自身性质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既反映了党在不断深化对自身的先锋队作用的理解,也是党顺应时代要求,从自身的实际作为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党的全部历史和实践证明党在为工人阶级,也在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两个先锋队”的并存关系经受了历史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焦文重 《学习论坛》2003,3(3):16-19
“两个先锋队”的科学论断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做出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概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体现了时代的本质特点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两个先锋队”的表述不会淡化党的阶级性 ,更不会否定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两个先锋队”建设 ,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5.
王玉云 《探索》2003,1(2):28-3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并不断增强这个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不断吸纳社会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和优秀分子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以实现作为执政党的政治整合功能。首先从思想上建党是正确处理两个“先锋队”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关系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的《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在实践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冯霞  凌海金 《求实》2003,(10):12-1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两个先锋队”的表述 ,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 ,反映了新形势、新变化和新任务对我们党的新要求 ,以“两个先锋队”为目标建设党 ,是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9.
周勇  刘康 《探索》2002,2(5):22-25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党的先进性,坚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统一,就要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锐利的思维武器,发展地、联系地、全面地分析问题。文章从这一立场出发,着重阐述了三个问题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党的先进性,把握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党的先进性,坚持“三个先锋队”的辩证统一;三、用全面的观点看待党的先进性,划清工人阶级政党与全民党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大论断。“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方面,“三个务必”同“两个务必”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相通的思维蕴含、相近的前景考量;另一方面,基于新时代以来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三个务必”实现了对“两个务必”的创造性发展。诞生于“两个务必”基础上的“三个务必”有利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以来,中央印发“纲要”.胡锦涛同志发表“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它解决的主要问题.因而理论的着重点不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着重点是执政党。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了执政党如何建设、如何坚持先进性、如何执政兴国的问题.形成一整套治党治国治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社会主义执政党理论的建构作出了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易经>和<尚书>是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个重要源头.阴阳是支撑<易经>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思想.<尚书>阐发了"协和万邦"、"和恒四方"的政治理想."合和"与"和合"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司马迁的<史记>在<尚书>的基础上,较早提出了"合和"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合和"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四项基本原则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统一关系。“两个先锋队”的提法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没有模糊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更不意味着党要成为“全民党”。我们要正确理解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的含义及其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构想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偶然提出的,更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着充分的实际根据和可靠的理论依据,是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王蒙自传>既是一个人的"当代史",更是当代史上的个体史与个性史.作者对"文革"史的重述,不同于一般伤痛式的叙事方式,而侧重描写其精神个性、思想性格以及价值取向逐渐成形的痛苦过程;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叙述,他关注的是思想解放潮流背后的艰难、偶然性与人的个性力量;在人文精神讨论中,他则对时代文化转型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敏感和高度的警惕,其言论显示出某种超前性和孤独的意味.<王蒙自传>不但具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记史的价值,同时更展示了王蒙自我形象的多维真相,展示了一个多维的复杂甚至矛盾的精神和心灵,从而达致历史的个性与个性的历史的高度耦合.  相似文献   

17.
仝华 《理论学刊》2006,3(3):15-16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对我们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谈了对“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和判断标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体现”及“中国共产党两个先锋队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两个飞跃"思想是邓小平农业改革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实现第二个飞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芳  陆卫明 《求实》2020,(2):4-12,M0003
"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当代体现,是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运用。从历史逻辑来看,"两个维护"是对我们党和国家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现实逻辑来看,"两个维护"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是推进伟大斗争的战略选择。深刻理解这三重逻辑的理论意蕴,是深刻把握"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以坚决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特色非常突出。“一国两制”理论准确地把握了世界的态势和时代特征,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一国两制”构想奠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哲学深度,表现了深刻的理论性;“一国两制”理论的前提是“一个中国”,没有“一国”即无“两制”,表现了原则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