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的抬头极大冲击了全球治理格局,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设置贸易壁垒,无视全球治理责任,使全球治理陷入矛盾和困境之中。逆全球化所导致的全球治理困境植根于资本文明的客观事实中。主要表现为:剩余价值全球竞争塑造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竞争性关系;跨国"资本—生产"体系的不均衡性加深发达国家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悖论性关系;生产社会化的深度发展凸显全球治理"新要素"与发达国家维持旧秩序之间的冲突性关系。当今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需要正视资本文明在当前全球治理格局塑造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致力于提升全球治理驾驭资本的能力,倡导机会平等、互利共赢和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以期推动全球治理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全球价值链的快速发展。全球价值链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开放性、依赖性、非均衡性的明显特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成为其进行全球经济掠夺、建立霸权体系的工具。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全球价值链是一种资本向外扩张的、灵活的资本积累体系,将不同空间内的资源、劳动力和资金进行重组和分配,在跨国公司、国家、国际组织构成的"权力三角"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过程不断地进行空间拓展。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利益格局中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一带一路"正是构建公平开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契机,是在"权力三角"的推动下,面向国家、面向全球的重要合作平台。探究全球价值链的空间拓展机理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对构建普惠各方、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提供指导建议,还有助于改善当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弱势地位以及通过"一带一路"这一平台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向更公平、合理、开放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必将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4.
全球公民社会话语的类型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全球公民社会的讨论及研究已成为热点.不同权力、利益背景下的人们对全球公民社会的理解并不相同.在全球公民社会话语及行动分类方面,帕特里克·邦德认为公民社会关涉全球经济并反映出不同政治意识形态,他把全球公民社会划分为全球正义运动、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后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等类型.而作为对"自上"与"自下"全球公民社会予以全球民主、社会转型及解放的可能性探讨,全球公民社会研究一方面关注全球公民社会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及意义;另一方面关注全球公民社会反对国家霸权、资本霸权的行动及策略.而且,基于对全球公民社会的质疑广泛存在,每一种理论本身都在反省全球公民社会这一命题的自洽性,形成一种批判的全球公民社会话语.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传统的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与此同时,旧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日渐式微。"一带一路"是世界经济变迁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产物,它的目的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寻找新动力,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实现合作共赢。然而,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一带一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虽道阻且长,但前途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6.
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乎全球治理的具有战略高度和世界情怀的宏大时代课题。从全球治理现实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球治理理念表征着全球治理的多重挑战,其现实指向性是在全球治理中维护共同利益,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有着质的不同的治理方案,无论是从人类制度的多样性来看,还是从中国在国际体系内的发展目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来看,都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寻求替代现行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只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治理方案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现行全球治理发展的主要困境表现为:相关机制发展缓慢,治理效果不佳;主权国家承诺意愿较低,集体行动困境凸显;全球治理领导力缺失,美国"脱群现象"频发。为应对全球治理困境,部分西方学者尝试完善全球治理理论,虽然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论创新,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或按层级分解全球治理目标,但治理体系呈现出"去中心化"趋势和"多样化"态势;或以关联的方式合并全球性议题,但相关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机制的意愿降低;或建构涵盖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全球伦理",但其现实效果甚微。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构具有"共同的人类身份"的治理主体,赋予全球治理以正义内涵;确立"正确义利观"的指导原则,打造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新观念;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实现全球治理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展,已逐渐成为改革现行全球治理困境的重要理论原则和达成行动方案的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价值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顶层设计,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有着重要意义。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态势日渐凸显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逐步迈入了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合作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新时期,"一带一路"相关议程着眼于为全球经济治理输出公共产品,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与地位,"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全球经济治理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出现了全新变化,西方各国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资本和产业链条分配的不公正、不平等越来越明显,全球治理"失序"和"碎片化"倾向日益凸显,国际格局逐步演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一系列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主张,为全  相似文献   

10.
正深度参与WIPO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应有之义,是更好服务对外开放大局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的客观要求,是健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迫切需要。2020年11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下简称WIPO)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提出了我国涉外知识产权工作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促使我们对如何"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做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述先 《传承》2011,(13):58-59
"理一",道理是一个;"分殊"就是不一样的意思。我非常关心全球伦理问题,最近关心的一个重点是全球地域化。在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的情况下,有两个表面看起来相反的潮流:一个潮流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另一个潮流是在地化(Localization)。事实上相反而相成,所以英文字就造了一个新的字,叫"Glocalization"(全球地域化)。"理一分殊"发展到今天,跟全球地域化问题发生交接。所以我今天讲"理一分殊"发展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化依然是阿里巴巴未来战略演进的重要方向。它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支持,推动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和全球游的实现。"全球化不是国际化,国际化是一种能力,全球化是一种格局。"4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上表示,新时代企业家应树立新"三观",即全局观、未来观、全球观。在他看来,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要赢回来的不仅仅是利润,更应该赢回尊重。  相似文献   

13.
从"大萧条"以来的百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因此,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反复与动荡则说明了市场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从目前的趋势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及至全球的经济增长格局依然呈现出较大的惯性。在全球新的平衡格局短期内难以形成的情况下,就必须从国内层面的"再平衡"和全球层面的"再平衡"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复苏。  相似文献   

14.
从"大萧条"以来的百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因此,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反复与动荡则说明了市场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从目前的趋势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及至全球的经济增长格局依然呈现出较大的惯性。在全球新的平衡格局短期内难以形成的情况下,就必须从国内层面的"再平衡"和全球层面的"再平衡"来探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复苏。  相似文献   

15.
在沸沸扬扬的"华为辞职门"事件愈演愈烈之际,全球零售巨头沃尔马又给我们丢了颗"重磅炸弹":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中国分部日前突击  相似文献   

16.
<正>重要发现超九成公众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所取得的成就超出或达到预期,尤其认可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表现,公众对于"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一全球治理具体实践印象最深刻。对于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展现出来的角色,近八成公众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  相似文献   

17.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致辞中指出:(我们要)"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从而提出了全球治理思想要更好为全球化服务的课题。冷战后至今,全球治理的指导思想总体上看是新自由主义范式的,缺乏正确的价值核心,死守西方利益本位;缺乏正确义利标准,深陷"零和博弈"的低效模式;缺乏正确的国际主体身份观,加剧了全球治理脱序。全球治理亟待新思想方案指引,而"一带一路"可以实现全球治理思想转轨。价值核心上,从西方中心主义向"共商、共享、共建"转轨;义利标准上,从"零和博弈"向"互利共赢"转轨;身份定位上,从"文明冲突"向"开放包容"转轨。对于"一带一路"实现全球治理思想更新的路径,首先要立足"世界岛",推动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为"共商、共享、共建"价值原则夯实基础;其次要打造全球治理新框架,树立"互利共赢"的利益思维;最后要重视文明交流,实现文明互鉴,走向"开放包容"的文明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和平基因",这种"和平基因"将成为推动全球和平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能够推动全球经济体系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对原有全球经济秩序中的既得垄断力量形成一定的抑制和制衡作用。当前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全球经济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以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球经济从严重的金融危机中缓慢复苏,但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在信心提振下的"弱复苏",各经济体的实际需求和实际产出还非常弱,人们甚至担心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风险存在。反思全球金融危机,其深层原因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全球环境资源约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生态全球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与中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的共同价值一脉相承,又是面对全球生态危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的完美诠释。只有站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才能真正领悟习近平生态全球观思想鲜明的内在特质:体现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文明观、"最普惠人民福祉"的民生观和"遵循规律、携手合作"的发展观。这一思想为维护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安全,突破狭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利益,构建全球生态治理的全新格局,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面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