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昨日,电视上播放由袁雪芬主演的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听着袁雪芬那深沉、韵味醇厚的唱腔,捡拾起我对露天电影的怀念,这部影片可是我儿时在露天银幕上,看到过为数不多的彩色电影。在记忆中,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家属院有一块水泥地操场,每月的月末都会挂起银幕放露天电影。清晨,我们还在睡梦中,高音喇叭就发布起信息,今晚9:00点要播放什么什么电影,听得我们激动不已,这可是我们当时最盛大的娱乐活动。下午一放学,我们几个小伙伴会  相似文献   

2.
《前线》2013,(12):F0002-F000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极为匮乏。京郊农民看一场电影要步行几里路,一两个月才能看上一场。偶尔放映露天电影时,十里八村的人追着放映机,演到哪里看到哪里,场地周围被挤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3.
王国梁 《党课参考》2024,(4):127-128
<正>我对共产党员的最初认识,来自小时候看的露天电影里的共产党员形象。那时候,村里经常放露天电影,我最喜欢看的是革命战争片。电影中的共产党员被敌人抓住后,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在被杀害之际,仍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看到这样的画面,我和小伙伴们都无比愤慨,恨不得冲进银幕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从那时候起,共产党员伟岸的形象便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灵。我暗暗发誓:我长大后要做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4.
周迅 《学习导报》2013,(10):60-61
儿时,我在家乡看过的露天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至今仍然在我的耳边回响:“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对革命家乡的眷恋,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追求理想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人,童年的生活能留在记忆中的东西并不是很多,最使我难忘的莫过于露天电影了。我出生的年代,属于物质匮乏的时代,父母每天都在为填饱我们四姊妹的肚子而奔波,无暇顾及我们。而我们也拥有自己的快乐的时光。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团部的高音喇  相似文献   

6.
《前线》2013,(12):F0003-F0003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1:6万多平方公里的京郊大地,如今实现了数字电影全覆盖。3955个行政村,村村建有数字影厅。结束了看露天电影历史的农民,如今可以安坐在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的数字影厅,免费观看故事片、科教片、  相似文献   

7.
集体化时代,国家推行电影下乡、进村政策,积极发展农村放映网,建立农村放映队,普及放映。露天电影逐渐登上乡村娱乐舞台,得到乡民认可,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回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乡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侯家营与沈家村的案例表明:露天电影不仅带给农民科普知识、文化娱乐,同时也带有主流政治文化的渗透,使乡村话语渐趋国家化、革命化。在电影与乡村社会的互动中,农民具有自身的行为逻辑,乡村与国家之间存在利益与需求的契合与交集。  相似文献   

8.
《天津支部生活》2013,(3):34-35
夜幕降临.村头的打谷场上拉起一块洁白的银幕.在光影波动里人头攒动,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了。一时间,音乐声、喧闹声、笑声交织成一片,让人感觉格外温暖与幸福……这一幕,上点年岁的朋友肯定印象深刻。曾以为这一切只能珍藏在记忆里。可没想到的是.在今天的津南区北闸口镇,仍有一个人坚持近20年义务为大家放映露天电影.这个人就是田洪友。  相似文献   

9.
厉彦林 《党建》2010,(11):59-60
人生在世有各种欲望和需求,归根到底是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富足。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家里还没有电视,广播喇叭也主要播放各地重大新闻,所以看露天电影是乡村最丰盛的文化大餐,让人们激动、兴奋,难以忘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金秋十月,我和家人来到山西省大同市,去看著名的云冈石窟。车子飞奔在高速公路上,我的心里却在遥想着当年的你,一代才女、著名的建筑师及诗人林徽因。我知道,云冈石窟的大小洞龛里,留有着你的气息与足迹,飞扬着你的诗情与神韵,我莫名地兴奋着、向往着。  相似文献   

11.
深夜,我被《我的岁月我的歌》吸引着无法抬头,一口气将40万字阅读着、圈点着。抬起头来,我的血脉澎湃,我的情思沸腾,我的双眼酸涩,我的心百感交集,渴望着握一握女作者张若冰老人的手,想把我对她的同情、理解、钦佩之情通过这双手传递给她。  相似文献   

12.
1994年5月16日晚,夜雨霏霏,寒气袭人,而华中理工大学露天电影场里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台上,兼职教授刘洪潮慷慨激昂,畅谈“从国际形势看中华民族的腾飞”;台下,几千名学子打着雨伞,披着雨衣,坐立在风中雨中。 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但莘莘学子的情绪却一浪高过一浪,一阵阵如潮的掌声,挟带着一股股灼人的激情,穿过风雨扑面而来。此情此景,使这位阅历丰富的国际问题专家刘洪潮激动不已:“大学生们太可爱了,有这样的爱国激情,中华腾飞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3.
掐指算来,《军队党的生活》这本杂志,已经伴随我度过了近2个春秋、700多个日日夜夜。两年来,她以前瞻的眼光、独到的视野深深地吸引着我、激励着我、伴随着我。她像一名老师,引我走上热爱写作、善于思考的道路,使我逐渐成才。  相似文献   

14.
《军队党的生活》2010,(1):41-42
我叫覃文强,是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毕业的2004届国防生。在我的床头柜里,始终珍藏着毕业时学校党委书记陈希老师亲手送给我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几年来,这沉甸甸的8个大字,已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我的岗位,激励着我在作战部队以挑灯看剑、枕戈待旦的精神,爱军习武、勇立潮头,忠实地践行着“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  相似文献   

15.
彭奇伟  李盘 《当代贵州》2009,(16):22-23
"加油!加油!加油!"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使得平日里庄严肃穆的省人民大会堂广场一下子热闹非凡、活力焕发:一群孩子在"奥特曼与怪兽的搏斗"中为"奥特曼"加油,当然,孩子们此时并不是在广场上看露天电影,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奥特曼>的cosplay.  相似文献   

16.
我叫彭凯,是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带队警官。这些年,我曾无数次地凝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每一次,我的心中都像第一次看到升国旗一样激动不已。因为这鲜艳的国旗展示着国家的神圣和尊严,寄托着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向往,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距县城70公里的那诺乡打芒村,有一对哈尼族夫妇。男的叫段罗者(左),早先在乡电影院当过放映员;女的叫杨坚努(右),是丈夫的第一个高徒。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们就将自家庭院简单改造,办起露天电影场,每晚为村民放映电影。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叫刘必富,我出世未见过父亲的面孔,两岁又离开母亲的怀抱。人家的孩子不是父亲驮着,就是母亲抱着,可我却是爷爷驮着、奶奶搀着。我时常追问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呢?我的妈妈呢?爷爷和奶奶总是哄我说:“爸爸出去苦钱给乖乖了,出去苦钱了……”  相似文献   

19.
    
彭学明 《新湘评论》2012,(14):49-52
在我婚后半个月里,我婚姻的蜡烛还在亮着,娘生命的蜡烛突然熄灭了。娘生命的蜡烛无数次都在风雨飘摇中差点熄灭了,一直没熄,就是等着接上我婚姻的蜡烛。娘像一盏生命的油灯,一直以微弱的光亮熬着熬着,熬到了我婚姻的烛光悠然点亮。  相似文献   

20.
    
彭学明 《学习导报》2012,(14):49-52
在我婚后半个月里,我婚姻的蜡烛还在亮着,娘生命的蜡烛突然熄灭了。娘生命的蜡烛无数次都在风雨飘摇中差点熄灭了,一直没熄,就是等着接上我婚姻的蜡烛。娘像一盏生命的油灯,一直以微弱的光亮熬着熬着,熬到了我婚姻的烛光悠然点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