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友信箱     
《工友》2002,(9)
我的孩子可以享受公费医疗吗? 《工友》编辑部:我叫蒋静,是襄樊监狱的一名干警。丈夫和我一样,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儿子拓拓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可以说,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自从2001年7月28日以来,我们全家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因为我的儿子被确诊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想一想,孩子才5岁,却要忍受如此病痛,我们夫妻俩抱头痛哭。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只有抓紧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8,(6):36-36
5月18日9时10分,北川重灾区医生唐雄与死神搏斗139个小时被成功救出。钢筋混凝土下夫妻俩通过悄悄话鼓劲,废墟之上消防官兵在余震中冒死相救,大喜大悲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曹旭峰 《工友》2007,(10):6-8
这是一个屡遭不幸的家庭:蕲春农民工陈仕灯的大女儿7岁时不幸夭折,今年6月份,他惟一的儿子又患上了癌症。无钱替儿子治病的陈仕灯夫妇害怕儿子与女儿一样,忽然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于是常常在半夜里爬起来坐在儿子床边,一坐就是一宿。就在他们对儿子脆弱的生命忧心如焚的时候,在当地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优异的儿子却向他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工友》2004,(5)
《工友》编辑部:我的儿子与同事朱某在工作中发生了争执,后来发生打斗。第二天早上,朱某埋伏在上班的路上,趁我儿子不备时,捅了他三刀,儿子现住在医院,朱某却已逃之夭夭。儿子是在上班路上出的事,并且是因为工作中的问题与同事发生争执而受伤,请问这能否算作工伤? 黄柳  相似文献   

5.
心愿     
“我姓钱,1972年参加工作,如今已人到中年,前两年因 病内退在家,最近,厂里成 建制转为民营,说我不够病退条件 ,叫我复工上班,可我的身体吃不消;丈夫离开不景气 的单 位多年,靠做些零活儿补贴家用,谁知不幸出了工伤,医药费 花掉了万把块钱,家中 因此欠了‘外债’;儿子倒还争气, 考取了南京医科大学,但是靠我们夫妻俩仅能勉强维 持生活的 微薄收入怎么能供得起他念书呢?我思前想后,感到生活十分 渺茫,活着还不如 死了,今天是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工会娘家反 映困难,吐露苦衷的。”  这是我在职工来访接待日听到的一位处于困…  相似文献   

6.
仲藜 《农村青年》2008,(10):20-22
听说儿子要参加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身患绝症的董昌毅便有了一个心愿—去北京“鸟巢”见儿子最后一面。 当这个母亲好不容易得到一张珍贵的奥运会开幕式门票时,却又听说儿子参加的是残奥会开幕式表演。在生命进入倒计日寸之际,董昌毅还能实现自己“带着微笑和骄傲与儿子道别”的“美丽梦想”吗……  相似文献   

7.
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都是无微不至的,但是由于某些父母的职业或其他客观因素决定不能天天与孩子守在一起,给孩子那份应得的母爱和家庭的温暖,致使孩子在身心上与父母有距离甚至隔阂,这一点罗嘉良感受颇深,他这位彻头彻尾的“好爸爸”亲笔给儿子写了一封道歉信,希望儿子明白和理解他的处境,虽然,今年十一月才年满3岁的儿子珹珹现在还看不懂这封信,但罗嘉良的这份良苦用以,儿子终有一天会明白。  相似文献   

8.
在贵州省榕江县仁里水族自治乡摆赖村的水族村寨里,人们广泛地传颂着何吉和潘广梅夫妻俩经过艰苦劳作,打工挣钱,供养弟弟何庭善读完初中、高中,并最终圆了大学梦的真实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年》2006,(1):64-64
问:我和妻子通过诉讼离婚。但在孩子的抚养权上争执不下。儿子已11岁,平时与妻子的父母住一起的时间较多。如果儿子自己选择,会选择与姥姥、姥爷一起生活,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年》2010,(4):38-39
问:李某(女)与张某因感情不和于3年前离婚,6岁的儿子由张某抚养。去年,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入狱5年,现在儿子由爷爷奶奶照顾,但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去照顾小孩,加上经济也不宽裕,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李某想自己抚养儿子,却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取得儿子的抚养权?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个不幸的人,他深爱的妻子死于车祸,交通部门的鉴定结果是司机没有责任,那位肇事司机只是象征性地拿出了一些钱。妻子死后,他和3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他想这辈子再也不能接纳第二个女人了。他决心把儿子养大,培育儿子成人就是他最大希望了。但是命运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儿子吵着要一只风筝,他给儿子买了一只,儿子便在房里玩,不知怎么,风筝掉到了窗外,慢慢向地上飘去。儿子爬上窗台上去抓,他看到儿子时,儿子的身影只在窗口闪了一下,就不见了,随即楼下传来一声沉闷的声音,随即惊叫声、救命声传来。他失去儿子之后,生活的支柱全倒了,他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嘴里总是喃喃说着妻子和儿子的名字。他的父母企图让他分心,但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万般无奈之下,他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医生对他的父母说,让他到精神病医院来可能对他是一种刺激,让他先回家,我上门给他诊病,并告诉他的父母要配合他的治疗。医生来到他的家里,谆谆善诱和他交谈,慢慢地他能与医生交流了,并且能吃一些粥之类食物。坚持了半个月,他的精神状况有所  相似文献   

12.
《农村青年》2009,(1):58-58
大学毕业的黄见专原来在广西恭城县一家糖厂工作,不料糖厂破产倒闭,黄见专和妻子双双失业,只好回家务农。夫妻俩种过果树,搞过食用菌栽培,还养过蚯蚓。可经济效益都不理想。学生物专业的黄见专经过调查,发现竹鼠在区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养殖的人却不多,而恭城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竹鼠的生长繁殖。想到就做,他与妻子商定决心放手一搏。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13,(2):58-60
残疾夫妇携手养鸡奔富路 湖南省南县南洲镇黑树山村徐国庆夫妻俩一个肢残,一个有语言障碍,却建起养鸡场,创办家禽养殖培训班,带领乡邻致富,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的一致称赞。  相似文献   

14.
案例:谎报儿受伤骗汇医药费 笔者单位同事刘女士日前平白无故地被人骗走1万元,唉声叹气。 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刘宇即将大学毕业,母亲为儿子求职,特意到某中介登记了自己和儿子的相关信息。半月后的一天,刘女士突然接到个陌生的手机电话,说她的儿子在学校附近遭遇车祸,正在医院抢救,急需汇入现金1万元。不等刘女士拨打儿子手机,又一条短信飞进她的手机:  相似文献   

15.
吴吾  晓光 《工友》2008,(11):29-29
今年38岁的蒋朝祥,原系钟祥市国有企业职工。2003年企业改制时,他和妻子张翠华双双下岗。下岗后,夫妻俩曾筹资从事种植业,不料既不懂技术,也不会管理,最后他们被迫放弃。也曾到浙江温州当过保安人员,每月才一千多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4,(3):53-53
笨鸟 儿子不好好学习,被我严厉批评。儿子不服,低声嘀咕:“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笨鸟,第一种先飞,第二种不飞……”我问儿子:“还有第三种呢?”儿子看我一眼:“第三种就是下个蛋,然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相似文献   

17.
墨非  韩雪 《农村青年》2010,(1):53-55
赡养父母,尽孝心,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辽宁省锦州市的—对年轻夫妻,却因为女方想让自己的父母住到身边,男方也想让自己的父母住在身边,但由于夫妻俩受经济条件的影响,难以同时将两对父母接在身边供养,最后矛盾加剧,引发血案,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最终走向凄凉与血腥……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0,(1):47-47
酒后箴言 老张在外打工多年,十分牵挂正在读书的儿子。有一天,儿子进城看他,他高兴地领儿子到饭馆吃饭。酒喝到一半,他突然想起儿子还不满18岁,如果喝醉了可不好,便正经八百地对儿子说:“儿啊,你瞅没瞅见饭馆门前有两盏灯?  相似文献   

19.
甜蜜的山花     
殷著虹 《时代风采》2008,(24):32-32
我儿子刚考上省城师范学院那年,还真让我们家在林场上风光了一回。那年不仅林场的所有领导都来到我们家表示祝贺,场里的工友们也纷纷为我儿子的入学解囊相助,毕竟我儿子是林场里考上大学的第一个后生。  相似文献   

20.
医院留言簿     
刘虹利 《工友》2008,(6):60-60
从前有一个豪爽仗义的人,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我自小闯荡江湖,结交的人数不胜数,但真正的朋友只有一个半。"儿子听了不明白,朋友还有交半个的?父亲对儿子说:"等你去见过我的这一个半朋友,就会明白了。"父亲去世后,儿子先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