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引进中存在招聘宣传渠道单一、缺乏人才培养和考核机制、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不畅等问题。为响应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号召,深化教育改革,普通高校应意识到目前人才引进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实行"走出去"人才引进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储备,实施严谨的考核方案,对高层次人才实行柔性引进政策等,推动普通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何小萍 《学理论》2010,(21):246-247
教育系统正在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教育事业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不断拓宽干部人事培养新渠道,着力提高干部素质和创新人事领导管理新机制,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高等院校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人事制度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增强院校各部门的领导力、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推动各项事业全面科学发展。结合当前高校人事改革前沿问题,对新阶段人事改革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干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也带来了理论创新.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孙立樵等同志的国家课题专著《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是他们在研究我们党的干部成长经验基础上,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撰写的一部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的理论新作.我深为这几位年轻同志的理论勇气所鼓舞,也为我们党的干部理论研究后继有人而高兴.该书的突出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理论前提,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全面诠释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解放,它是对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其实质是以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目前,在引导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各种思想理论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产生及其内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于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20,(1):49-55
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面深化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反映了十几年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化、法律化的过程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的总结,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新时代,亟须继续向纵深发展。通过对2014—2018年京、沪、津、渝等四个直辖市140例司法案例的点面分析,总体反映出人事管理制度体系亟待优化、人事管理能力与水平亟须提升、人事编制制度改革有待推进和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尚待完善等主要诉求。唯有优化人事管理法律体系、推进人事管理现代化、提升编制管理科学化水平、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方能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6.
(一)人事制度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推行厂长负责制,实行干部聘任制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实行聘任制日益为越来越多的推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所采用。最近,我们就聘任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聘任条件,对本市工交系统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800多家企业中的167家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关健 《学理论》2010,(19):202-203
教育部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标志着中国教育改革开始步入“深水区”,探求“去行政化”之路。在这种背景下探索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高校“行政化”已成为制约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桎梏,教育去行政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30年中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在制度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以国家公务员制度为核心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以干部分类管理为重点的科学管理体系,以增大民主性为目标的干部选拔体系.本文在系统回顾30年改革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十部人事制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提出未来的改革应更注重民主化建设,同时进一步推进科学化,实现从制度化到法制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当前国企经营者人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通过创新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机制 ,按贡献分配 ,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构建国企职业经理人事制度 ,使国有企业经营者选用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  相似文献   

10.
未蒙  凤川 《瞭望》1984,(29)
最近在烟台召开的全国干部调配录用制度改革座谈会认为,现在很多地区正实行乡(镇)干部选聘制,这是改革人事制度的一大突破,必须在全国的乡(镇)全面推行。据了解,这项改革最早始于北京昌平沙河和四川大邑、广汉等地,随后湖北、吉林等许多省亦已试行。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我国是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有八亿人口在农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迅速发展,农村人事制度的改革也迫切地提上议事日程,要求作出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1.
实现干部能下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在疏通干部出口,解决干部能下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干部出口不畅,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仍然是制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主要“瓶颈”。为此,我们对甘肃省近几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干部能“下”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对策。这就是,疏通干部出口,实现干部能下,根本靠制度,关键在机制,必须从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入手,建立起民主的、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可操作的制…  相似文献   

12.
由终身制的“单位人”向聘用制的“社会人”转型,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趋势,可在经过多年改革后的今天,对于不少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似乎仍是一件困难的事。记得今年初,一位供职于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的中年干部在单位蕴酿启动人事制度改革、但具体政策还未出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3,(Z1)
以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突出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福利制度“三项改革”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党政论坛》2004,(7):12-15
李军的“邓小平改革干部制度理论的实践回应”一文指出,观照当今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理论构想和制度设计都得到了现实的回应。回应之一: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和标准进一步具体;回应之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起正常的干部下和退出制度化、制度化;回应之三:实行公开选拔、考任制,打破资历和台阶的限制,优化干部上和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85,(37)
本刊记者就人事干部制度的改革访问了劳动人事部副部长焦善民。焦善民说: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广泛发现人才、造就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他告诉记者,去年一年,全国有十九万优秀的中青年干部担任了县级以上领导职务。全国已有干部学校八千六百余所,有一千八百余所高等、中等学校承担了干部培训任务。目前全国已有一百多万老干部离职休养,初步形成了新老干部交替与合作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8,(27)
让最大的科技人才库“活”起来──中科院机构改革机制创新的自我探索今年春天,当新一届政府宣布将用三年时间从机关减编分流一半公务员而获得社会各界的一片叫好声时,也着实引起了以往与公务员一样,都被称为“国家干部”、大都靠国家财政拨款发工资的事业单位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执政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校干部队伍,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干部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和地位;需要从传统的干部工作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中走出来,把科学的态度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需要着眼于干部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进行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文化建设的创新、教育培训的创新和干部发展规划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入世要求我们在干部工作上要树立开放、竞争、民主的观念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市场化、法治化 ,完善和创新干部人事分类管理体制 ,干部选任机制 ,保障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体系和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 :“国有企业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在国企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1998年启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职业化和选聘市场化改革 ,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 ,取得重大进展和较大成功 ,得到中组部领导及兄弟省市的肯定。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 ,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改进管理方法 ,建立和健全国有企…  相似文献   

20.
秦蓁 《瞭望》2002,(14)
据江苏《新华日报》报道:南京下关区对人事制度采取大的改革行动,对医疗单位的副职领导干部全部实行无错就地免职;然后,对空出来的职位实行公开选拔,已从66名竞选者中选拔了11名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