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的官场文化中,人一当了官,往往就会生出些许"官味"来。所谓"官味",就是指为官者的官威、官仪或是官腔、官相。如,表现在官员的出行上,古有鸣锣开道,今则警车开道,异曲同工,皆为显示"官味"。但也有例外,有的官员就没有"官味"。蔡冠洛先生的《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就有一位名叫汤斌的高官。说是顺治十二年九月,汤斌奉旨出任陕西潼关道,  相似文献   

2.
《实践》2020,(1)
正当官要像官,不是说要端官架子,更不是搞特权、耍威风,而是说应当具有良好形象,有"样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德才和实绩。官的"样子"既是小问题,也是大问题,直接反映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关系到人心向背。当官究竟要有什么"样子"呢?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术教育机构的"官本位"程度究竟深几许?在通常的模糊感知之外是否有精确的量化指标?顾海兵教授引入"官味度"这个概念来对此类现象进行量化,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从五年的动态趋势看,‘官味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的‘官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老人对升了官的儿子说:"职位升了,千万别张狂,做官要知足、做人要知不足、做事要不知足。"老人的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无论对儿子还是对他人,对为官者还是对为民者,都颇有启迪作用。做官知足,这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有些干部热衷于做官、陶醉于做官,"官瘾"特别强。他们精心设计自己的升迁路线图,步步为营,煞费心机"跑官要官","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者更不少见。要其端正"官念"、淡化"官  相似文献   

5.
文摘     
《领导科学》第5期刊登河南省委书记、省长马忠臣在省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拍案怒斥官僚主义。他说,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喜欢讲排场,摆阔气,动辄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威风八面。一个副市长出差,竟有三辆轿车开到飞机舷梯旁送行。一个副厅级干部出差归来,竟有17人到车站迎接。你是多大的官,如此兴师动众,如此摆谱!县里领导同志下基层也要群众列队两旁“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这像什么话!人民群众对我们某些领导干部的这种官僚主义做法非常反感,甚至深恶痛绝。这些事不管涉及到谁,都决不能姑息迁就,要严肃处理。我们当了“官”、掌了权,要想到权力是谁给的,是让我们干什么用的。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省还有近60万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人眼中,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上海宝钢的工人王军、沈鼓集团的工人杨建华和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农民发明家王子纯。但你千万别小看了这几个"小人物",正是这再普通不过的两个工人和一个农民,分别摘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们的科研成果解决了不同领域中的大问题。职业没高下,身份无贵贱,"泥腿子"、"蓝领"获得国家科技大奖更具导向效应。本文摘编其中两位获奖者的典型事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作风建设不断深入,个别干部身上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现象。有的觉得要求严了,"当官太累",当官没有了"官味",干事也就失去了激情;也有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当起了"太平官",不贪不占,啥活也不干了,用老百姓的话就是,"脸好看了,但事不办了"。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为官要有为,不能乱作为,但要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8.
《江淮》2008,(12)
针对少数干部思想品质不纯,一有"风吹草动"就"上蹿下跳"、"跑官要官"的现象,一位领导同志最近强  相似文献   

9.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五日,《苏区工人》第十二期第二版刊登漫画《反对工会工作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画面是一个工会开会的会场,工人同志七嘴八舌地提出要求:"到工会去,请工会负责同志来参加支部会,领导我们斗争。"一位工人代表来到工会,向两位负责人递交"请派人参加支部会"的请柬。两位工会负责人却坐在办公桌前漫不经心地答复道:"支部会你们自己开,再  相似文献   

10.
正古语云:"心为人之本","心为思之官"。"心"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生理学认为,"心"即人的心脏,是生命之本;心理学认为,"心"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意识倾向之源;管理科学认为,"心"泛指人的心理行为状态,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起点和行为向导。在领导活动中,领导干部要调控领导行为,实现科学领导,首先要调控好自己的心理行为,即"治心"。所谓"治心",简言之就是要理顺心绪、调适心态、平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官箴形态的演变并非呈现为直线型,而是一个漫长、曲折和反复的历史过程。具体说来,官箴最初的形态以"箴君"为主,但西周出现了"箴官"的萌芽;春秋战国,"箴官"持续发展,并严重挑战"箴君"的主体地位。进入西汉,"官箴王阙"的传统得到复兴,但东汉之时,"箴官"又取得压倒性优势。魏晋南北朝时期,"箴君"与"箴官"呈现"二元并立"之格局。隋唐时期,"箴官"取得了主导地位,但尚有"君臣互箴"的色彩;宋元明清,"箴官"的主导地位被再度强化,并最终走向官吏自箴。  相似文献   

12.
美国政府公务员“两官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言  胡晓东 《学习论坛》2008,24(11):48-51
"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离"是美国公务员管理的开端,从此,以"两官分离"为基础的文官制度奠定了现代美国政府公务员管理的高绩效.从美国政府公务员管理的实践来看,"大部制"的机构设置解决了公务员管理的组织问题,而"两官分离"制度的确立保证了公务员工作的高绩效.因此,分析"两官分离"制度将对我国今天的政府机构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无过便是功"思想在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成绩",但也找不见"过失",这是典型的庸官、懒官、糊涂官,这种行径严重背离了我们党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贻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当下,各地领导干部都在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执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几千年来,老百姓习惯于把德才兼备、为民办实事的优秀领导者誉之为好官。其实,中华民族的文字博大精深,是浓缩的道,是世界语言符号中最神奇、最美妙的艺术。"官"字本身就被赋予了深厚高尚的文化底蕴。"官"的上半部分是一杆秤,它表示为"官"者办事要公正公平。下半部分有两个"口",可以理解为,上"口"代表领导,下"口"代表下属或群众。上下两"口"由一"竖"紧密相连,意思是说,下"口"向  相似文献   

15.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一句古诗。有位县委领导最近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套用此诗说:"百姓冷暖官先知",他说,春江水暧之所以鸭先知,是因为鸭常在水中游。而百姓冷暖官先知,是因为当官的要有群众观念,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知晓群众的冷暖……  相似文献   

16.
正李保国逝世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作出批示,要求在全省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活动。李保国身上有太多"农民情结""乡愁情怀"。《人民日报》在2月9日刊发的报道中提及"身为教授博导的李保国,但看上去更像一位地道的农民"。现在,"两学一做"正在深入开展,笔者不禁思考,"看上去像农民",不正是躬身践行合格党员标准的举动吗?"看上去像农民"与当好人民的官,归根结底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领导干部眼里,"舆论监督"是个闹心词儿,让媒体常叹舆论监督环境不尽如人意。但从近期报道来看,情况颇有改观:从江西、广西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到广东省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再到云南明确将媒体  相似文献   

18.
1986年4月,记得那是个春风拂面的周末。机要局送来一个电话记录,说今天有一位省委领导要来纳雍调研,可是既没说谁来,也没说从哪条路来。由于没有接待经验,我和县长蒋第元便在招待所等候。下午五点左右,一辆面包车开到了招待所。从车上下来了四个人,分别是锦涛同志、办公厅秘书处处长王开文、锦涛同志的秘书陈世炬和警卫员小徐。省委领导出行,"轻车"到一辆面包车,"简从"到三人随行,当真闻所未闻!  相似文献   

19.
"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显然是用来评价领导干部的专用语,既可以对一个好领导定性,也可以对一个不合格干部定性。"当官不像官"这句短语,老百姓用它来评价那些没有"老爷"气、没有官架子、没有官派头的人民公仆。像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和李润五这样的好干部,老百姓就曾经用"当官不像官"去评价他们。因为他们从未因为头上戴了顶"乌纱"便官气十足、搞特殊化、将自己凌驾于百姓头上,而是永远将自己视为沧海里  相似文献   

20.
线索     
正领导心血来潮,突然说要去车盘公路看看。车盘公路是在建项目,工程进度要求很紧。领导一到工地就不高兴了,工地上一点儿没有领导期望看到的热火朝天,只有零星几个工人在干杂活。领导沉着脸走进工地指挥部,里面的人个个诚惶诚恐,忙着打电话通知所有标段的承建方负责人过来开会。于是,领导现场办公,挨个标段了解情况,"有困难尽管提,我今天来就是帮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