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人们幸福与否以及幸福的程度是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特质之一,幸福与制度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所存在的收入分配制度价值失衡、收入分配不合理、收入分配制度再调节能力过弱等问题,基于幸福视角提出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应从宪政高度确立幸福的价值取向、收入分配机制整合社会整体幸福水平、政府再调节收入分配能力建设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提高社会整体幸福水平,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配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诉求。实现分配公正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第三次分配是以实现分配公正为价值诉求的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杨昊 《红旗文稿》2013,(13):21-23
借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对成熟的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福利管理模式,对我国再分配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再分配制度1、美国的再分配制度美国的再分配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收杠杆机制对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进行调节;二是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弱势群体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赵学清 《学习论坛》2008,24(8):37-40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研究取得了四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在分配结果层面上,形成了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在分配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机制层面上,允许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在分配原则层面上,确立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新知     
《当代党员》2011,(4):2-3
三次分配机制是指社会分配主要有三个层次: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指按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第三次分配是指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等多种互助体系,对政府调控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6.
艾喜丰 《世纪桥》2014,(4):51-5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收入分配制度。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坚持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基本依据,与时俱进,较好地处理好了效率与公平之的关系。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和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程中,党在收入分配制度领域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启示进行总结,对于完善我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收入分配是国家进行财富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活动,主要由市场主导的初次分配、政府主导的再分配和社会主导的第三次分配构成。在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西方福利国家体制陷入空前的危机。而随着社会力量的崛起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以慈善捐赠等为代表的第三次收入分配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的重要理论基础,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新形势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使作为创造价值源泉的"活劳动"与其他要素相比能获得较高收入,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践中也需要不断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使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者在再分配中能获得一定的公平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第三次分配是以慈善事业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活动。在诸多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因素中,分配方式的不合理是重要因素,为了克服初次分配的市场失灵和弥补再分配中政府调节职能的不足、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第三次分配应运而生。其中,道德性、自愿性、及时性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特征,共同富裕是第三次分配的根本目的。为此,必须通过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发挥道德引领作用、加强现代科技运用、激发慈善对象内生动力等现实路径,才能有效发挥第三次分配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主义“公平分配”理念的批判,系统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前提、对象、原则和实现形式,进一步指认了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是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的根本前提,明确了分配在本质上由生产所决定,提出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的设想。透过《哥达纲领批判》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分配理论,启示我们在看待分配的问题上要认识到实现公平的分配制度的渐进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尊重生产决定分配的社会发展规律,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逐步实现我国分配领域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战略部署。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因此,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我国下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本文力图从经济学的视角,较为全面地阐明“效率”、“公平”及“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科学内涵,以期准确把握我国新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及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5,(4)
建立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实现中国人民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平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孜孜以求的梦想。正是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我国打破了旧社会以剥削为基石的分配机制,建立起了相对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分配制度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公平分配的起点、过程及结果三个维度阐释毛泽东的公平分配观,为我国缩小两极分化,建立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罗幼娟 《探索》2003,(3):7-11
邓小平分配理论对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邓小平分配理论肯定了分配制度的设定必须允许人们合法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以提高效率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分配理论中包含了按要素分配思想的萌芽;邓小平分配理论揭示了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收入和分配两个环节的改革,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目前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此,它是公平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了体现公平的分配制度,就一定能够做到公平分配在实践中,一定的分配制度的实施总是要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和具体措施来配套的。以按劳分配为例,劳动报酬的计量问题,劳动就业的机会问题及劳动与报酬的关系问题等等,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果在这些具体问题、具体措施上出了毛病,那么公平分配也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还须进一步研究这种分配制度的具体实施问题,寻找能正确体现这种分配制度的运行机制,即公平分配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收入再分配问题的症结是制度缺失.当前,再分配制度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是:健全个人所得税体系;建立健全保障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优先和稳定增长的机制;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要注重普惠性公平性;夯实保障人人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和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中,不但再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存在着不尽公平的状况。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和经济政策上统筹落实,将逐步实现初次分配的社会公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这些现象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例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突出、国内消费乏力等等,笔者在此基础上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领域提出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实现了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和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既能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又能把社会财富规模做大分好以保障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以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做大社会财富规模;完善三次分配制度以提升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