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家国情怀就是指对家乡的依恋、对国家的认同和对人民的热爱。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性不容乐观,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高校家国情怀教育中重视知识传授,轻视情感体验,家国情怀教育课程建设不完善,内容的系统性不足,高校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所偏差。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应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第二,在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第三,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另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重视处理好家国情怀内容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注重系统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思想渊源,熔铸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承袭爱国主义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文化基因及重要保证.立足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现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培育大学生孝善感恩意识,以理想信念内生动力、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理念,以民族文化为支撑、养成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是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鲜活载体。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源流、内容和目标追求上有着深刻关联。弘扬家国情怀,有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营造良好氛围,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价值认同和自觉践行,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依托家国情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工作,需要充分挖掘家国情怀中蕴含的榜样力量,活用传播载体优化家国情怀宣传效果,构建和完善弘扬家国情怀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不仅开启了新征程,而且赋予了大学生在新时代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时代使命和中国梦的感召都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的担当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首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其次要夯实理想信念"压舱石";再次要做实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政治方向。要把强化责任意识,培育担当精神统一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国际化竞争,坚持立德树人,对拔尖创新人才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数十所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将家国情怀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提出通过提高对国际化背景下家国情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坚持知行合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包括导师在内的全员育人机制,完善家国情怀教育的实效的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看,高校党组织具有传递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政治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高校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塑造和弘扬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新形势下,党政干部要自觉弘扬家国情怀,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要求,坚持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忠实履行好执政为民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和建设,而且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环境、管理等体系中,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教育工作者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具备教育创新的智慧和能力;必须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阵地,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出来的人为谁服务,取决于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办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争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多年来已经被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被证明的真理。  相似文献   

1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揭示了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本质问题和青少年个体道德发展的关键问题,为青少年成长指明了方向。当前,应以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和重点,努力推进青少年发展。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立足现实、挖掘传统与反映时代特点、培育现代公民相结合,把它纳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同时要重视发挥青少年文化建设的功能,改革青少年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公安教育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使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公安教育是必须由国家掌控、不可让渡的教育主权。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并非仅限于政法系统的各实战单位,公安教育的教学活动也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西化、反分化的斗争反映在公安教育上,主要围绕着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不要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展开。具体而言,公安教育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做到"四个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是关键,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坚持立德树人是根本,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三个新变化",针对新变化,夯实"三个阵地";坚持党的领导是保证,要强化党委领导责任、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新时代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育以公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家国情怀,尤其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交往不断深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已经构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共生关系,形成了一个命运交错、相互依存的整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家国天下情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情怀内涵丰富,包含着爱民敬民的民本主义立场、家国一体的集体主义观念以及协和万邦的国际主义情怀。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家国天下情怀具有重要价值,是强化个体社会责任感的道德准线,筑牢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根基。因此,新时代中国公民要继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天下情怀,用"修齐治平"思想涵养新时代中国公民的个人情怀、家国情怀和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强基固本的内力,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新阶段,高校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载体的发展与创新,才能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性。为此,高校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活动、大众传媒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有三:一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把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同人类社会进步、中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成为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渠道;三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纪委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用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支撑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传统儒家政治伦理对我国影响深远,已经深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立足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才能建立适应传统土壤的廉政文化。当前,对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文化进行扬弃,唤醒传统家国情怀,鼓励传统家风建设,对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高校育才、大学生成才与社会用才顺利、有效衔接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育德、育人、育才中高度重视大学生合理就业观培育的问题缘起。科学人才观视域下探讨大学生合理就业观培育是回应现实困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要求,应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品德、才能、体质三方面培养相结合;引导理想追求与注重社会实际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心理疏导与正确观念引导相结合,如此才能更好地回答、解决这一理论与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