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法的"有效性"是指国际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塑造或影响国际法主体的行为,以及国际法得到遵守或尊重的程度。它是国际法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国际法虚无主义者指责国际法不是"法"以及国际法的支持者证明国际法是"法"的焦点所在。在国际法学的发展史上,许多学者沿着不同的研究路径对此问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论证。而来自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机制学派对国际机制的有效性问题的论证,包括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两种研究路径,为国际法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深入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法作为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形成于近代欧洲,有关国际法的学说也是在彼时彼地产生的。综观西方国际法理论,有所谓自然法学派、实在法学派、社会连带法学派、规范法学派等诸多流派。这些学派都以当时风行的西方法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反映了不同国家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利益和要求。譬如,自然法学派用自然法的观点来看待国际关系,认为国际法是自然法的一部分,或者是自然法对国家之间关系的适用,国际法的效力来自人类的良知、人类的理性以及人类法律意识等。这种观点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人霍布斯的哲学学说。霍布斯把世界严格区分为自然和社会两种状态。他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人们相互残杀的永久的战争状态,为了避免使人类在这种状态中被消灭,就需要有引导人们保全自我的理性戒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再认识——哈特国际法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哈特关于国际法的法律性质的论述,着重通过剖析义务与制裁、义务与主权、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关系来揭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似性,最终得出结论:国际法是法,但只是约束力不及国内法的“原始法”或“弱法”.作者认为,哈特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国际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它是对凯尔森观点的“否定之否定”,发展了分析法学派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问题,同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实践问题一样,也是引起很多争论的问题。在西方国际法的学说中,有所谓一元论(monism)和二元论(dualism)或多元论(pluralism)。什么是一元论或二元论呢?表述的方式很不一致。一元论简单地说,就是国际法是从属于国内法的,或国内法是从属于国际法的。例如维也纳学派凯尔逊(1896—1973)是一元论者,他认为全部法律归纳于一个体系,在最上级为国际法,国际法之下有许多并立的国内法,而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一个带模糊性的边际性概念;法学发展历史上存在自然法学派和规范法学派两大学说;从东京审判看恶法非法,那么自然法学派理论是国际法的最低底限而使国际法得以普济;在国际法上法律原则的介入,是自然法学派理论对国际法理论体系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次一、引言二、国际法批判法学派的研究概况三、国际法批判法学派的主要思想四、对国际法批判法学派的反思一、引言1977年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召开了第一次批判法律研究大会,由此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的帷幕得以拉开。此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法学界开展得轰轰烈烈,一步一步走向兴盛,形成了一股反西方法律传统的学术思潮和一个具有叛逆性和颠覆性意义的法学流派——批判法学(critical legal studies)。批判法学对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此,国内有关论著已…  相似文献   

7.
徐奇 《法制与社会》2013,(18):13-14
"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对国际法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论影响巨大,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则为国际法基本理论的革新带来了机遇,即以马尔蒂·科斯肯涅米为代表的批判性国际法研究方法的创立。本文通过评述科斯肯涅米关于国际法概念、原则和方法论的批判性分析,探求国际法基本理论发展的新路径,为现阶段国际法理论的拓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邓烈 《法学评论》2022,(4):33-43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位,创新中国国际法理论,以回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可谓正当其时。有学者倡建国际法的“中国学派”,这也提出了中国国际法理论的整体性创新之路该怎么走的问题。国际法学派的确认,学界向来以对“国际法效力根据问题”的有力解答为依据。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须找到解锁的钥匙,解决“国际法效力根据”这一门户问题,方可打开大门,进入国际法的理论城堡。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整体性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外交法治思想,为中国国际法理论创新提供了政治坐标,特别是其中的国际法治概念,可能是解锁“国际法效力根据”这一理论问题的关键,由此有望打开国际法“中国学派”的发展之门,实现理论整体性创新的目标,助力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9.
各种国际法教科书、专著对条约的定义都做了大同小异的规定,例如,《美国对外关系法重述》中将条约定义为“国家或国际组织间的一项协议,用以表明创立、改变或限定受国际法支配的关系。” (第361页)苏联科学院法律研究所编的《国际法》将条约定义为“两国或数国之间关于确定、变更或终止它们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明示表示出来的协议。”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呐喊日渐高涨,对于国际法效力依据这一理论的探讨也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形成了各种代表理论和学派。但这些代表学派究其根本都只是注重国际法的某一方面,其学术研究也仅停留在表面而并没有触及根本。本文对于国际法效力依据的学说,从其源头开始,到最新的观点,选择了几个代表学派进行论述,并且评析。  相似文献   

11.
一纵观两个多世纪以来,对国际私法性质的争论,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类:主张国际私法的国际法性质。这一观点的主张者被称为国际法学派或世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有:萨维尼、孟西尼、克雷洛夫等人。其主要理论根据是:1.国际私法产生于国际社会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萨维尼认为,国际私法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存在国际社会,适用外国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是在国际社会中产生的。2.国际私法所调整的关系在本质上与国际公法所调整的关系没有什么不同。魏思在《国际私法手册》一书中指出:“国际私法与国际公法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引渡义务的性质 国际法是否规定国家具有引渡普通罪犯的法律义务曾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国际法的前辈学者们虽未怀疑国际引渡实践的合理有效性,但对国家是否承担着引渡罪犯的一般法律义务则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1)绝对义务说或称法律义务说。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被誉为近代国际法奠基人的哥老秀斯。他在1625年发表的国际法名著《战时与平时法》一书中明确指出:“或引渡或起诉”(aut dedere aut punire)是国际法要求主权国家无条件承担的一项义务,违反  相似文献   

13.
王贵勤 《法学论坛》2007,22(3):131-138
康德的国际法哲学思想体现在他对人类和平共处美好境界的向往.他的这一思想来源于自然法学派.他对国际法的许多基本问题,如国际法的渊源、国家主权、人权、战争、国际法的功能、国际安全的保障等,都有深入思考和明确结论.康德国际法哲学思想是引导世界和平发展的经典理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强行法(jus cogens)或称绝对法、强制规律,在国际法上,它是指一组不容违背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原则或规范,从而使任何与这类原则或规范相抵触的国际条约或协定归于无效。这一概念出现在国际法上,曾经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实际上集中在两个问题之上,即(1)国际法中有没有所谓强行法规则?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2)它们是哪些具体的国际法规范?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领域的扩展使不同国际法规则之间的冲突大大增加,国际法发展呈现不成体系的特征。演进中的国际法并非一个统一的体系,现代国际法表现为国际共存法和国际合作法并存,并在发展趋向上向价值定向发展。国际法随着范围的扩展形成大量次级体系,不同的次级体系多能“自成体系”并“专题自主”的特征,导致规则的冲突增加,造成在适用国际法规则上的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国际法自身的固有特征,另一方面则是国际法领域的扩展等新趋势导致的。国际法要研究如何防止并协调国际法规则矛盾与冲突,但是很难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体系,另一方面国际法的不成体系的特性却使国际法充满了张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法西斯主义横行以及二战的爆发,极力推崇国际法与国际组织在维持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的理想主义学派迅速衰落,而崇尚权力与均势的古典现实主义学派得以崛起,并占据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主导地位。在古典现实主义的强势下,不仅同一时期的国际法学经受了极大的冲击,国际法以及国际组织的实践也受到消极影响。或者说,古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成为我们理解冷战时期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是国际间阶级斗争的一种武器,是国际斗争中法律斗争的形式。它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确定有利于国际交往的社会秩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国际法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国际法学界,诸家各执一端,莫衷一是,迄今还无统一的定义。据有人粗略的估计,国际法的定义有一百多种。虽然至今还  相似文献   

18.
1.国际法的定义是什么?国际法是否有阶级性? 国际法是主要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这里说“主要”,是因为在国家之外,还有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以及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范围内,是国际法的主体,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受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拘束。这些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反映了各国统治阶级妥协的意志。国际法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阶级性并属于上层建筑,但它并不表现任何特定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它以协定或经过一段时间形成的惯例的形式,表现若干国家或大多数国家妥协的意志。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的哲学之维:内涵、功能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哲学是国际法学和法哲学的新兴领域,在这一初级阶段,应当采取积极鼓励和多元发展、大胆尝试、积极讨论的态度。由于国际法本身不成体系,以及国际法历史发展的轨迹,国际法对于法哲学的需求更大。国际法哲学的探索有利于引领国际法的理论化进程,解决国际法实践中的困惑,促动国际法学与部门法学的沟通,推进法理学的全面均衡发展。国际法哲学所包含的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广度进行分析,其研讨路径包括超越分析法学而拓展法哲学的各种方法在国际法上的适用;构建国际法哲学的基本体系;以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国际法具体问题的研讨;并由此建构一般法哲学(法理学)。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范是指由全体国际社会成员所公认且在缔约时不能贬损的那些国际法律规范,对此类规范的存在,国际社会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其最初适用范围仅仅限于国家的缔约行为,但随后逐渐及于其它国家行为;国际法学说、条约及国际司法实践初步确认了某些具体的规则具有"强行法"规范的性质,但关于"强行法"的更为明确或具体的范畴问题,国际社会远未达成普遍共识,因而在"强行法"规范的识别及具体适用上存在相当困难;经过深入的国际法理论研究和有力倡导以及长期的国际法实践的推演,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范更有可能通过习惯国际法的方式加以产生;在条件成就时,再由习惯国际法规则演变或制定为条约国际法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