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2005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14.6万人,比2004年增加近4万人,增长36%,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2005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超过16万人。下岗工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峰叠加”,加上一些学  相似文献   

2.
任学敏 《山西青年》2023,(9):130-132
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创历史新高。随着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已成为一个常态化问题。在新冠疫情期间,“慢就业”现象更为凸显,部分学生甚至发展成为“懒就业”“不就业”,具体可以细分为优越型、逃避型、准备型。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从个人、社会、学校、家庭不同层面深入剖析了“慢就业”现象,推动“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全过程”生涯教育体系、提升“全方位”就业服务质量,打好“三全育人”组合拳,进而削弱“慢就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浦文玮 《世纪桥》2014,(7):67-68
2013年被众多媒体与门户网站称为"就业最难年",这主要指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但同时也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知识的匮乏以及求职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有效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时,高校应注重在就业知识与求职能力上的培养与训练。通过这些教育措施,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出现的“有业迟就、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四大问题,有效提出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推销自己;地方高校应合理定位、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政府需着力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加强就业教育,构建就业、择业、创业链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5.
民情     
国家将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将其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一是将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期望的岗位。推动相关部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毕业生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方式。使毕业生更加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进一步畅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中西部就业的渠道,完善相关政策。三是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足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就业制度改革以来,高校毕业生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  相似文献   

7.
提高毕业生的质量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而毕业生的质量主要是由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的。因而,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本文试从人才培养模式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着手对此展开论述。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利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必然诉求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互相影响、互为依存:一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有直接的、质和量的影响。在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一般为机构、人员、经费)、改进工作方法(如建立“用人大户”、毕业生就业关系挂靠人才市场等)只是治标,仅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注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湖北省有高职高专学校54所,2006年,将有30万左右的高校毕业生,而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超过本科院校1万人,约占当年应届毕业生的56%。从全国来看,高职高专也占据了高校的“半壁江山”。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非常走俏,但就整体而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并非坦途。而随着高校毕业生总量的膨胀,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和本科生争夺有限的岗位资源时,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职生呢?这成了摆在每个高职老师心中的难题。我们的回答是:对于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津滨 《求贤》2010,(11):54-54
今年以来,天津市南开区十分重视就业工作,不断转变服务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8月底,全区新增就业3.2万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89.2%。新生劳动力就业0.5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0.3万人。日前,南开区又以“广聚四海英才.建设科技南开”为主题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区政府领导和市人力社保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场指导.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12):36-36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一要落实现有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集中检查。二要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更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基层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就业帮扶。三要鼓励自主创业。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降低自主创业门槛。四要完善就业服务。各地可将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适当支持。毕业生异地求职,可按规定享受当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五要开展就业帮扶。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今年起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适当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六要促进就业公平。严防招聘过程中出现性别、民族、残疾等方面的歧视。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切实做到招聘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鼓励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2009年,辽宁省预计有高校毕业生229253人,较去年增加627人,增幅为2.81%。加之一批往届学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今年全省需要解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29万多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同  孙哲 《理论文萃》2005,(3):7-13
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第一届本科生毕业的年份,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其中212万人涌入了就业市场。2002年7月份,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为50万人,2003年7月份达到70万人。200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到280万人,比上年增长68万;到2005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很有可能突破340万。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经是不争的社会问题;但就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一、澳大利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澳大利亚有42所大学,其中大部分为公立大学,每年毕业生约为15万人。联邦政府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的信息收集并向社会公开,以此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鼓励全社会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1、毕业生去向跟踪调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邦政府就设立了专门的机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今年我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8.5万人,加上外省回湘就业毕业生1万人、往届未就业毕业生6.7万人,全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将超过36万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辽宁省预计有高校毕业生229253人,较去年增加6276人,增幅为2.81%。加之一批往届学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今年全省需要解决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29万多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是辽宁省高校集中、人才聚集的城市。现有普通高校27所,在校生25万多人。2009年,大连市预计接收高校毕业生近8万人,比去年增长8%。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该市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和民生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人社部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我国力争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比例都有所提高,为此要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日前,河北科技大学举行的模拟招聘大赛落下帷幕。近年来,河北科技大学始终将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深入开展全程化就业教育,精准服务特殊群体毕业生,把就业工作做到了学生心坎上。(据《河北日报》2月9日报道)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如何把这些宝贵人才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高校是“第一经手人”。牵线搭桥、精准帮扶、就业追踪,在关键环节上“扶一把”,全力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贴心服务,更是高校份内责任。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是辽宁省高校集中、人才聚集的城市。现有普通高校27所,在校生25万多人。2009年,大连市预计接收高校毕业生近8万人,比去年增长8%。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该市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开  相似文献   

20.
赵恩忠 《奋斗》2004,(3):32-3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在高校毕业生取消指令性分配之后出现的,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就业走向市场的产物。从大的环境看,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必然。随着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