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日本据台初期,非官方和官方组织了一系列以佛教为中心的宗教调查.这些调查涉及日本佛教在台的布教、台湾寺庙僧侣、台湾原有习俗信仰、台湾佛教历史发展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日据当局形成了其初期的宗教政策,即对来台的日本佛教加以有限的控制和限制,对台湾旧有宗教实行有限的"放任主义",是其"旧惯温存"政治统治政策的体现.日据初期的宗教政策,确立了日据当局对台湾宗教发展的统辖地位,影响了台湾传统佛教的发展方向,开拓了日本佛教以后在台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日本明治后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的编写与日本侵略台湾有关.以适用的行业钡域和内容而分类,可以看出其实用的特点.其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比较科学,比如词组本位教学法和会话情景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从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还可认识到其闽南话方言史研究价值.但要明确一点,其毕竟是日本当时推行其殖民化语言教学的产物,历史局限性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日据时期的民族学调查,除日本民族学会派出的鸟居龙藏等学者、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外,还有地方团体如东台湾研究会,以及学校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主要代表人物有鸟居龙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佐山融吉等。鸟居龙藏被称为台湾人类学研究的先驱性角色。他先后4次到台湾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首先提出Yami(雅美)为兰屿岛上居民的族称,并把摄影技术首次应用于田野调查。森丑之助是一位从田野调查进入民族学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学者的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分类法。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及后来的蕃族课或蕃族调查会,在组织民族学田野调查和研究成果的成功出版方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建构了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排湾、卑南、阿美和雅美9族历史。当然,日据时期民族学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矢内原忠雄的殖民地教育论与日据时期台湾教育实态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对殖民地进行文化侵略的实质,特别指出日本殖民教育政策与日本天皇制国体观念的内在联系,并列举大量事实材料说明日据时期台湾教育同化主义教育方针与差别教育的对立.通过殖民地教育的历史证明殖民主义与文化霸权的内在关系,以警惕现实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5.
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畜牧产业的发展重心.在日据以前,猪只的饲养多被视为传统农家的副业,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从原乡引进种猪繁殖,其中馊水养猪的饲养方式、分业经营的产销模式、妇女与小孩的劳力结构、甘薯作为主要自给饲料均沿袭中国传统的养猪文化;直至日人统治期间,台湾总督府为改良猪种引进西洋种猪,开拓饲料供应来源,改善饲育管理,实施种猪登录制度,使台湾农民养猪数量大增,养猪产业逐渐向专业化与现代化的畜牧方式发展,而闽南人在接受殖民政府奖助繁殖西洋种猪、生产杂交肉猪、改良猪舍、聘雇工人与购买饲料的态度与意愿均高于客家人,闽南人倾向追求市场最高利润,客家人倾向维持传统、稳定扎实的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6.
日据台湾期间,殖民政府为扩大侵略战争,适应战时统制的需要,在台湾各级警察机关设置经济警察单位及经济警察人员,实施经济警察制度,形成了台湾警察的经济化现象。日本殖民政府借助警察这一国家机器、利用经济警察这一制度加速经济殖民政策在台湾的实施,从而实现对台湾的强力统治。台湾经济化警察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对其机构设置、主要职责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其进行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史实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7.
蒋宗伟 《台湾研究集刊》2007,42(4):79-85,102
日据时期,一大批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之下,通过各种渠道赴大陆求学。这些台湾学子在求学期间组织各类社团积极从事反日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台湾学生留在大陆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对日作战;到抗战后期,部分毕业生还参与了收复台湾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在大陆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认识到台湾的命运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争取到大陆的解放才能使台湾彻底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下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出现了闽南语的生存危机 ,台湾一批有识之士起而呼吁振兴本土语言 ;针对文艺脱离民众的状况 ,新文学运动内部也开始探索文艺大众化的途径 ,一些人主张用闽南语进行文学创作。由于闽南话在台又称台语 ,故此一运动通称台湾话文运动。从本质上看 ,该运动是台湾人民抵制日本殖民同化政策、拯救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及闽南语这一中国地方语言文化的民族文化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9.
陈艳云 《求索》2010,(8):240-243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调查机关作为日本推行南进政策的情报机构,对南洋种养业进行了长期、全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日本"经济南进期",总督府对南洋种养业调查的目的是为日本经济势力向南洋地区扩张提供参考资料,为南洋日侨企业提供产业指导。进入"国策南进期"后,总督府对南洋种养业调查的目标则是利用南洋地区热带资源开发战争所需的战略资源,为日本进行长期战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0.
台湾民众党成立之初主张阶级调和,但在台湾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党的政策逐渐左倾,转而主张在民族运动中同时开展阶级斗争,从而与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党内稳健派产生根本性的冲突,最终导致民众党的分裂,日本殖民当局乘机取缔民众党,台湾民族运动遭到中挫.在日本殖民主义强大到足以扑灭任何革命运动的历史条件下,台湾的无产阶级应当如何行动,颇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1.
香蕉在日据时期是台湾的主要输出青果,其中九成以上销往日本市场。当时蕉界精英17位,其中钟干郎、萧恩乡、林德玉、李才祉、林富仑等五位是南部六堆客家精英。本文借日据时期台蕉出口及其发展状况,观察六堆客家商绅发展过程及他们之间如何建立起蕉贸网络,并通过这些客家精英的生命史与网络来重新解释香蕉产业的型构。其次,当时香蕉经济是项获利颇丰的新兴事业,客家精英纷纷"弃教(儒)从商",重商思想和商绅阶层兴起,六堆客家人正式进入都市发展,从事海外贸易,而香蕉产品的商业化也促使客籍农民愿意承担风险提高植蕉面积与产量,带动了六堆地区整体发展,显见当时客家人在香蕉产业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日据时期,大批大陆劳工赴台。与清代以前不同,他们是在台湾割让、两岸关系发生剧变的历史背景下渡台的。对这些被称作在台“华侨”的大陆劳工,日本殖民者依据台湾岛内政治、经济局势,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予以约束、管理。赴台大陆劳工大多来自闽、粤、浙等省,从事底层劳力之役,饱受日本殖民当局及资本家的压迫和榨取。为维护自身权益,他们也组织劳工团体以互助自救,并为台湾工人运动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日据时期,台湾岛内日本人的工商业活动构成了殖民地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我们忽视。日本占据台湾后,大量日本工商业者,上至御用商人,下至小商人随即来到台湾寻求经济利益。一方面,殖民当局赋予他们特权和便利,使得他们能迅速占有和攫取台湾重要的资源——黄金和樟脑;另一方面,和垄断资本不同,他们的经济活动更多地受到殖民当局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据时期台海两岸交通发生了重大变化,两岸航运权从英商德忌利士易手为大阪商船等日资会社掌控,台湾对外交通也从以大陆为主转变为以日本为主,台湾社会经济日益纳入日本资本主义的轨道,加深加速了殖民地化进程,而台湾总督府对岸政策在其间所发挥的微妙作用,又使得这一转变过程充满着浓厚的政治蕴意.  相似文献   

15.
侦查讯问中的说服教育是指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通过语言、书面材料、视听材料等形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政策、法制等内容的教育,使其分清是非界限,转变错误认识和不良态度,如实交代罪行。说服教育在侦查讯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贯穿于整个讯问过程。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气质类型、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嫌疑人,应根据其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说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日据时期旅行文学研究在台湾方兴未艾。台湾文论界通过对旅行日本、欧美、中国大陆的不同游记的论述,探讨日据时期台湾人身份认同的暧昧两难。台湾社会特殊的历史际遇造成其现代性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