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构建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话语体系,去承载、表达、传播党的信仰、纲领、政策主张和自身建设理念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话语体系的构建,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迫切需要新的话语去表述.新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话语体系是以执政合法性为基础范畴,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概念,以党政关系、党派关系、党群关系、党内关系为基本概念,坚持时代新要求与历史继承性相结合,坚持借鉴吸收与自主创新的统一,坚持在尊重实践、依靠实践、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打造新话语,坚持用简约、朴素的话语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此,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意义,进而探索构建这一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才能藉此以窥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时代发展看,认清由革命党思想意识到执政党思维观念的角色嬗变,是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其中,新的政治话语体系选择和巩固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途径路线。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络所具有的全球性无障碍传播功能,一方面为执政者扩大自身影响力、展示自身形象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便捷通道;另一方面又使执政者的媒体话语主导权受到极大的削弱。执政者要掌握并巩固网络媒体的话语主导权,像对待传统媒体那样采取“堵”、“防”,甚至“封杀”的手段,只是下策。惟有顺应潮流、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主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5.
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话语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而是一个长期艰苦努力的知识建设过程。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与世界学术体系接轨在经历了"照着说""接着说""对着说"三个阶段后,未来还会形成"领着说"状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开放的,基于学理的,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一个持续和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7.
党的历史方位变化,要求我们构建执政党建设体系。从政治设计的视角来研究考察,执政党建设体系应包括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三个轴心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执政党建设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未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要培养善于讲故事的行家里手,创新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要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要讲好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把中国渴望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期盼讲好,主动面对和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关切,消除基于西方中心论的话语对中国形象的歪曲。讲述有温度的中国故事,一定要真实,既自豪地讲成绩,又直面问题,向世界展示一个客观、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9.
邱炜煌 《求实》2012,(8):55-58
我国应该建立自己民主政治的话语体系,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应对所谓"普世价值"的挑战。该体系主要包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追求、中国民主的重要特点、中国民主政治是世界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中国民主必须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0.
正创造性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运用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系统来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理想图景,以凝聚民心,共同奋斗,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所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积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坚持正确的建构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语言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它不仅仅是对客观  相似文献   

11.
继承已有的丰硕成果,提升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新境界,其核心要义是:明辨笃行——立足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古开今——以丰硕理论成果为基础,继承、提炼、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正法直度——明确政治价值取向及评价标准,对错误思想严肃批评;朝闻夕没——坚持群众立场并加强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仅是对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必然要求,更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中国加快话语体系建设要以阐释中国道路,构建中国学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为路径,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同时,也为全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洲 《红旗文稿》2012,(13):4-7,1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关于不同具体问题的话语表述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国外对执政党权力监督的特最具体表现为:重视法治建设;强化议会对执政党权力的约束;赋予反对党合法的监督权;发挥竞争性选举的激励机制;培育社会监督力量;发挥公众和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这些特点形式上相互独立、实质上相互协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理论的新发展,呼唤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打造中国话语体系,目的之一是加强或提高中国话语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要着力解决内外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大众化水平,一个是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此作了创造性地回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必须保持两个先锋队、巩固两个基础、坚持两个纲领,始终坚定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状态,突出执政能力建设,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切实推进执政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刘光明  邢振红 《党建》2012,(7):20-21
最近,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如何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理论界和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这为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指明了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付秀荣 《求实》2014,(4):76-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话语体系从方式到内容以及模式的转换。在话语方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革命文化"到"建设文化"的转换,这一转换是通过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式实现的。在话语内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汉话西说"到"会说汉话"的转换,这一转换需要依靠文化的"中国创造"。在话语模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模式要实现"以经济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必须立足于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中国人民,才能增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主要指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形成的系列概念、范畴、原理、观点的集合。从坚定"四个自信"视角下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重点内容以及现实路径,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