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地震引发的大火毁灭整座城市 1906年4月18日早晨5时13分,美国旧金山市发生8.3级地震,旧金山市无数的房屋被震倒,30秒钟的地壳震动就毁掉了人们花了数十年时间才建造起来的大都市,而且更危险的情况也随之出现:地震把城市的生命线——水下管道彻底破坏了,这座城市失去了遏制灾难的水源。  相似文献   

2.
李平 《中国减灾》2009,(5):38-39
汶川大地震造成损失巨大的原因,除了震级大、破坏力强等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外,震前防御措施不到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工程建筑选址不当;房屋抗震性能弱;公众普遍缺乏避震自救知识,在地震中有很多因避震方法不当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金点强 《今日广西》2008,(14):68-69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伤痛,如同这次大地震一样,上个世纪,世界上也发生过多次惨烈的大地震。在每一个遭地震洗劫过的城市背后,死伤与损失不计其数。在灾后救援、重建、反思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与地震这种重大的灾难并存,并致力于发展各种防震措施。以建设更安全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一周年了。2008年5月12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难忘的一天。当天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强烈地震,全国多个省市都有明显震感,震级最后被确定为8.0级。地震中有8万人不幸遇难,受伤者估计在数十万以上,顷刻间人们失去了一切,无家可归、一无所有……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对于这个特殊事件,对于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太多的情感要表达。  相似文献   

5.
地震心理学:12秒自救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o 《中国减灾》2011,(16):48-49
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否则,凶多吉少。日本曾有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  相似文献   

6.
直到今天,国人仍然对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心有余悸,仅仅几秒钟,唐山化为废墟.24.4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让那些曾经历过与未经历过的人们无法忘记.  相似文献   

7.
灾难带给我们的“六个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它带给人们许多思考:我们如何珍爱生命,有效应对类似的自然灾难? 善于紧急避险才能保障生命 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在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仅用1分36秒.全部冲到操场上.无一伤亡。这一成功的自救.得益于坚持数年的安全教育和紧急疏散演习。  相似文献   

8.
蒋丰 《民主与法制》2011,(12):10-10
3月11日.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发生了该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地震,工作和生活在日本的近百万华侨华人留学生也不同程度地亲历了这样一场大地震。值此之际,探讨在日华侨华人留学生从日本大地震中应该学习什么的问题,不仅有益于增强大家在这个“地震岛国”的抗震防灾能力,也可以把这些知识甚至可以称为“软实力”的东西带回祖籍国,有益于其建设。  相似文献   

9.
三金 《中国减灾》2010,(3):52-53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让无数同胞泪洒四川,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深刻的展示了人间的真善美,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岸,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灾难面前,一个个看似渺小的愿望却显的那么难于实现。在坚强的背后,是一个个感动世人的血与泪的故事和地震中自救互救的优秀事迹。  相似文献   

10.
陈明远 《今日浙江》2008,(11):77-77
我国和日本都是地震频发地区。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近百年日本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以为这次地震能像之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小地震那样,转眼过去。真的没有想到,也不愿想到,汶川大地震会如此之惨烈!汶川大地震,这突如其来的天灾,迅速剥离了附着在人们身上的功名利禄,  相似文献   

12.
董泽宇 《中国减灾》2014,(10):48-50
在上世纪木和本世纪初,日本曾发生过两次类似的强烈地震:第一次是在1995年发生的7.3级阪神大地震,造成6432人死亡,大量人员受伤,被称作是除原子弹袭击以外,20世纪日本遭遇的最大灾难;第二次是在2004年发生的6.8级新澙地震,造成38人死亡,伤亡人数不及前者的1%。虽然两者发生时间相隔不到十年,日本建筑物抗震性能与地震预警系统整体上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且两次地震对地表与建筑物的破坏力基本相当,但造成的后果相差极大。深究其中原因,主要在于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实施了“成功的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惨痛的回忆,其中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但是,普通民众缺乏必要的减灾意识,整个社会缺乏灾害文化,则是这次大地震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其实,在灾害发生前,大自然以多种方式警告过,这些警告让我们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深思索。比如,据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地震发生前一天,鱼儿像疯了一般,各种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地震发生前一天,唐山地区滦南县王盖山的人们亲眼看见成群的老鼠在仓惶奔蹿,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地震一旦发生,我们怎么办,怎样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灾前、灾中、灾后我们应该作些什么,遇到地震时怎样逃生、自救互救.本文在这些方面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次重大灾害.都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心灵的洗礼。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陪同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在灾区度过了二十个日夜。我目睹了地震四小时后的惨景.亲历了中央领导的决策.看到了抢险救人的场面.耳闻目睹了救人、自救的故事.遇到了次生灾害的惊险。抗震救灾的桩桩往事.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在地震灾区的那些日子.我有过大难中的伤痛.有过大爱中的感动.有过欲助无奈的自疚,更有大难、大爱中的大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涛 《中国减灾》2003,(4):54-56
震惊中外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中烈度为12度,有感面积约占中国当时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地震震动持续了十几分钟,地震面波竟然在地球表面绕了两圈,死亡23.4万人,伤者不计其数。这是———1920年12月16日20时6分9秒,甘肃海原(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生8.5级大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6.7度,东经105.7度。海原地震的大体情况是:震中位于六盘山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干盐池附近;震中烈度为12度,有感面积达52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当时国土面积的二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地震。通常地震持续震动时间…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球掀起了一场申请收养地震孤儿的热潮。然而,对地震孤儿来说,抚平心理上的创伤尤为重要。在“六一”儿童节之际。记者采访了日本为地震孤儿提供心理辅导的权威组织“彩虹之家”,及该组织辅导过的阪神大地震的孤儿——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对凝聚着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爱心的捐赠款物的数额不断上涨,一个新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怎样才能保障这笔巨额捐款全部被用于地震救灾?  相似文献   

19.
陈凯 《民主与法制》2011,(11):34-36
在刚刚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中,尽管死亡和失踪人数还在不断更新,但可以肯定的是伤亡惨重的事实。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不由让人回想起四川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大地震,汶川地震的死亡人数和失踪人数分别为69181人和18498人,而青海玉树地震的上述数据则分别是2064人和175人。  相似文献   

20.
<正>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2009年9月30日,当地时间下午5时16分,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7.7级地震,震中位于西苏门答腊省巴东市西北78公里处,震源位于海床以下71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