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权力和市场分离”不是科学的命题马振凤,鲁朝清近年来;有一些文章在讨论反腐败问题时,认为造成腐败的原因是市场与权力没有分离,因此提出了“仅七正位的基本要求是权力与经济活动的分离’,“权力与市场的分离”、“反对权力进入市场”等命题。诚然,腐败往往与权力...  相似文献   

2.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批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跨国公司在华腐败现象也日益增多。由于跨国公司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单凭中国的力量不足以彻底阻止其腐败行为,所以需要进行国际合作,构建联合侦查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 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魏杰在接受《现代经济信息》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经济运行中时下常常挂在嘴边的“通货膨胀”并不严重,严重的是“通货腐败”。他认为,产生“通货腐败”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的权力进入市场,尤以在投机性很强的领域最为猖獗。而治理“通货腐败”的办法只有一个:毫不手软地将权力挤出金融领域。否则“金融混乱”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缘何产生?江南春在我国社会中,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有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不发达”、“市场发育不成熟”是产生腐败的原因。他们说,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时,必然产生腐败,无须大惊小怪。当前中国正处于腐败多发的阶段,只要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买官卖官的案件频频被曝光,涉及的省市之多,范围之广,人数之众,金额之巨,令人咋舌。 "官职商品化"的后果是严重的,它导致社会公共权力的扭曲,损害党的执政形象、降低政府的诚信度,扩大腐败发生的几率和范围。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加以根治。 1.官职商品化:社会公共权力的扭曲。官职意味着权力。这里说的权力指的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力。社会公  相似文献   

6.
谢维华 《创造》2001,(12):35-36
一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千古难题。作为腐败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司法腐败,“在当中国全面进入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时,腐败的恶魔也紧紧地缠住了我们,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危害之烈,均超出了我们的精神准备。”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它腐败的重要原因”。“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因此,研究和解决司法腐败问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和课题。当前,司法腐败现象集中突出地表…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反腐败斗争的政治心理探微陈伟东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众多利益群体,概括讲,它有两大类型:生活在整体利益结构内的、与腐败无关的一般利益群体,生活在整体利益结构外的、与腐败有关的分利集团。分利集团是指“在市场发育过程中与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腐败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自不待言。在短期内清除腐败是不可能的,但要遏制则是可行的。腐败与反腐败之较量,正在我们眼前展开  相似文献   

9.
段丽霞 《前进》2000,(12):32-33
一、腐败是一种历史性、世界性的社会现象 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有了官吏,有 了权力,就有了权力被腐蚀的问题。权力是由官吏执掌的,权力被腐蚀就是官吏被腐蚀,就是人们所说的腐败。所以,腐败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自古有之;腐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不仅中国存在,世界各国概莫能外。 纵观中国历史,每朝每代的衰败乃至灭亡,究其内因,均属掌权者腐败所致,就连清末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也不例外。要不是东王杨秀清腐败,滥用职权,胡作非为,也不致疏远了与天王洪秀全的关系,就不会引发北王讨东王、燕王讨北王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1,(23)
近日,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惩治腐败要在制度上解决问题,要广泛依靠法律、法规和各种经济制度遏制腐败。现在,干部腐败集中到一点是权钱交易,要把权钱交易的表现研究一下,通过多种途径加以切断。一事一批的随意性审批容易产生腐败,小的送礼,大的行贿。进入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随之也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腐败问题尤为关键。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就是解决腐败问题,破解导致腐败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建立防止、杜绝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和制度。腐败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曾经有一种说法:腐败是市场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4)
正近几年,随着内政外交事务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中国也出现了一些有别于传统设置方式的官职。这些"非典型"官职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使职",在三省六部九卿等常规官职之外,因事而设,后来成为了固定官职。公安部反恐专员、国家反恐安全专员最近相继亮相,引发公众关注。在等级严格的中国官场,绝大多数机构名称设置都是整齐划一,诸如部、委、局、办等,其首脑也都是各类"长",如省长、市长、部长、厅长、局长、司长、院长、检察长、秘书长、审计长,或是书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就是解决腐败问题。曾经有一种说法:腐败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真的如此吗?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其前提是尊重公民个人的财产权利。腐败是某些执掌公共权力的人对个人财产权利和公共财产权利(最终是个人财产权利)的侵害,也是对市场上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环境的破坏。所以腐败绝对不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而对于市场经济的肌体来说,它是致病甚至致命的毒药。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制度优势之一就是,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时期内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的泛滥。中国目前存在的腐败民众最为不满,何以仍然可以得出制度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的结论?首先,中国处于经济起飞期和社会转型期,纵观人类历史,这一阶段是腐败的普遍高发期,美国等发达国家都走过同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刘新 《现代人事》2001,(6):41-41
一千多年前,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创立大宋王朝。建国后凭着他对官场的观察,深知官吏“贪浊”,为了整治官吏腐败,也为了集中皇权,他推行了“官职分离、互相牵制”的任官政策,使官员职、权分离,名实混淆,任何官员都无法集中权力、威望于一身;使得天下的官遍地都是。当时有一种戏叫滑稽戏是这样讽刺这种现象的:  相似文献   

16.
曹红蕾 《创造》2013,(1):23
"反腐败进入高峰期" 经济发展,大国崛起,利益的诱惑、权力失控、"家长制"复活和法制的滞后,使得腐败孳生有了土壤.有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腐败已经进入了高峰期.腐败的主要表现开始从"商品流量领域的腐败"向"资本存量领域的腐败",也就是向"权力资本腐败"的演变;如"国企改制中的腐败""农村的圈地运动中的腐败""城市拆迁运动中的腐败""大型建筑工程中的腐败""股市黑金操作中的腐败"和"金融领域腐败",腐败的面大、量大、范畴广、"层次高"、危害严重,使得"反腐败"活动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季风 《同舟共进》2015,(1):30-31
“我们今天要进行一次特别的观光旅行,在世界旅游史上绝无仅有。”捷克“腐败游”公司的导游艾迪特·切霍瓦带着一只漂亮的黑色耳麦,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们公司是全世界第一家以腐败为观光主题的旅游公司。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多数人并不知道腐败长什么样,我们就将带您深入腐败腹地,一览腐败的内幕。现在就让我们乘坐大巴前往参观那些臭名昭著的‘腐败博物馆’吧!”所谓“腐败博物馆”,指的是那些贪腐大员高墙护卫的私人居所,或者耗资巨大但被蛀虫啃啮的半拉子工程。大巴在布拉格市里行驶了约一刻钟,便停在了一幢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居民楼前。“那边第五层的一个房子里,曾生活着一只再平常不过的鸟。它没有绚烂的羽毛,鸟巢也是那么简陋和狭小,但是你不要因此就小看了这只鸟。虽然它没担任多大官职,却负  相似文献   

18.
试论党政干部的隐形腐败及克服对策●杨常青刘刚强一隐形腐败的表现形式隐形腐败是权力腐败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转换形式,它的实质仍然是权力商品化,即把人民所赋予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当作特殊商品投入到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中进行交换,以权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隐形腐...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要求2001年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发展。 反腐败斗争正在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来。2001年加大反腐败力度,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各种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必须狠抓已经部署的反腐败各项任务的落实。二是要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首先要加大对权力的制约,比如将进一步推动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对于一些审批事项,该进入市场运作的,就进入市场,用拍卖、招投标等市场化手段来进行,该取消权限的坚决取消,确实保留审批权的要加强制约监…  相似文献   

20.
夏扬 《理论月刊》2000,(8):36-38
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治、等级思想、专制制度,导致权力私有,营造了腐败的土壤。新民主主义革命没有肃清封建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受“左”的思想影响,封建主义在某些领域流毒犹存。封建残余的影响,使腐败问题严重,封建残余对社会的侵蚀,是社会腐败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