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建党的根基是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中以史为鉴、以德为先、以正治国等史学理念对文化建党有着重要的启示:培养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及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2.
建立计量党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21,(5):4-9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历史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从政治家的角度回答了"历史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他以形象的比喻阐释了历史的价值,指出历史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史学观既论证了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者之间不可割断的纵向联系,也指出了中国历史与世界文明的横向关系,肯定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曾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重要贡献,同时也充分吸收了世界上优秀的文明成果。他不但坚持我党一脉相承的唯物史观,还基于群众史观定位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具有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其最为主要的贡献在于最早研究和传播唯物史观。针对当时中国史学研究的困境,他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到历史研究,在历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对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辛岩 《党史文汇》2006,(3):55-55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得科学地研究历史有了可能.正因为如此,学习、研究、运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推进历史研究、繁荣和发展历史科学,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显现一种重人伦教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更是散发着人文精神的生命气息。综括观之,史学传统的人文精神发端于上古原生态史学,奠基于先秦时期繁荣的史官文化;而以司马迁《史记》成书为标志,人文精神成为史学传统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史学界的风气逐渐转变,经世致用之潮取代了“纯学术”研究之风,为抗战服务成为中国史学家的共识。随着战局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国统区、根据地、沦陷区三大区域的抗战史学,并呈现两大演变趋势:一是各派史学的融合;一是马克思主义史学逐步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抗战史学的发展和演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界的格局,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璐 《北京党史》2007,(2):11-13
年鉴学派是20世纪国际史学界最著名史学流派之一,以法国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为代表。这些历史学家把总体史和跨学科研究的观念和方法引入历史研究领域。他们的理论不仅震撼了法国的史学界,  相似文献   

9.
传统史学资治醒世的价值取向,到了近代则表现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对于家国命运的忧患意识。抗战史学并非从服膺考据学派向经世致用的转向,而是对我国传统史学经世功能的继承和发展。九一八事变以后,建设精神国防逐渐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和当局施政的重点,以国难教育为代表的社会教育体现了史学与精神国防建设的契合。史学家以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为取向进行"术业专攻",全国上下特别是史学界对历史教育的重视、改革和强化,是抗战史学以建设精神国防为旨归的经世路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延安时期中国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成为 2 0世纪中国史学的主潮 ,这既是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需要 ,也与毛泽东的决策指导有着密切关联。毛泽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体制的建树主要体现在研究宗旨的确立、研究方法的探寻和史学的研究规划中。  相似文献   

11.
组工文化是党的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工干部对事业工作的历史认知、实践体悟和精神追求。建设优秀的组工文化,是组织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本刊将分三期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3.
林琳 《理论文萃》2002,(1):29-32
回首己逝的五十余年,史学演绎着一出大起大落的悲喜剧。在政治结构控制思想文化结构的年代中,学术从属于政治信仰,史学因为不自觉地配合历次政治运动而丧失了弥足珍贵的学术独立性,匍伏在政治权威之膝下,沦落为意识形态的工具。何兆武先生所言极是:“我们的理性历史偏重  相似文献   

14.
<正>21世纪即将走过1/5的历程,产生于20世纪上半期的诸多显赫一时的史学思潮和流派大都风流云散,唯有萌芽于五四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历经百年风霜而未曾凋谢,至今仍居于主流。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然而,就当前国内学界的学术史研究状况而言,关于已逝思潮和学派的研究硕果累累,颇为可观,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研究不尽如人意,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总体发展迟缓,甚至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校园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点、弘扬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观念、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就新时期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美利 《世纪桥》2012,(11):146-146
民主精神在在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动当代中国经济文化转型;增强民主意识,推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转型;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7.
对新时期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校园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点、弘扬校园精神文化的创新观念、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文化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就新时期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也必须有相应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提高和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文章重点思考了三个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江红 《世纪桥》2008,(10):97-98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伦理道德、非常重视群体价值的民族,强调个人对群体的服从和奉献。正是这样悠久犀重的民族文化,孕育出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映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既表明社会进步的状况又具有不间断的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伦理道德、非常重视群体价值的民族,强调个人对群体的服从和奉献.正是这样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孕育出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映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既表明社会进步的状况又具有不问断的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