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政绩创造过程中庸俗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国波 《理论探讨》2007,(1):120-123
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时容易将好的经验庸俗化的五种现象及其危害,提醒考核者在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时要予以重视。这五种现象是:滥用承诺制;滥用“一票否决”;滥用“一把手工程”;将政绩考核当只“框”;经验当“盆景”创造“软”政绩。并从公共选择理论和“比较利益人假设”两个理论视角对上述行为进行分析。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政绩评价的理论研究,建立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有说服力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来减少或避免这类庸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政绩和政绩考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现代社会,追求政绩成为各级政府及其官员施政行为的重要目标和动力所在。只有从多角度准确把把握政绩的内涵,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才能矫正不良政绩,才能创造出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的政绩。  相似文献   

3.
政绩评价的价值取向和确定性对于重塑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1、为取得政绩的数量和规模,不计成本地搞大投入一些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看待一个下级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经常只看所谓的“政绩”,而不计其成本;有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为了尽快出“政绩”,以实现政绩数量或规模最大化,不惜付出巨大的政绩成本。特别是如此创造政绩的行政官员被提拔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后来者效仿他们。2、以经济指标代替政绩,干部评价指标不全面人们经常看到对领导政绩的考核侧重于各种经济指标,看一个领导的能力高低、政绩大小,往往把生产…  相似文献   

4.
夏文华 《求知》2014,(6):22-2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我们认为,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要走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否则必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的政绩也会成为领导者的一厢情愿和自说自话,而无法得到百姓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分析、考察、把握干部的“德”,选拔、使用干部才能做到全面、准确。这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系统理念:既要看政绩,更要注重在问题和失误中考察“德”的延伸性。政绩无疑能凸显出一个领导干部“德”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我们考核、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政绩在一个人工作和生活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道德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它所指导人的行为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在考察政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在失误和存在的问题里面审视“德”的渗透力。正像我们常说的,一个链条…  相似文献   

6.
认真贯彻注重政绩的原则,搞好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与评价,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合理调整使用和奖惩干部,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确保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实践看,干部的政绩具有多面性,做到科学考核评价,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如果对政绩考核不实,评价不准,必然影响选拔任用于部工作的健康发展。科学考核、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有必要加以认真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倍受社会特别关注的现实问题。正确分析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于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政绩观的基本特征1、科学性政绩是领导干部在有所作为的基础上所取得的成绩。政绩的科学性意味着,正确处理动机、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注重动机、行为与结果之间复杂因果联系的考察,以尊重客观的因果联系为前提;注重对行为中投入产出的分析,以最有效的方式、即以最少的投入追求的最大收益。2、全面性全面的政绩观,就是要以全面协调、统筹的发展观指导,确定工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中取得政绩的方法、并使政绩的考核指标、标准到考核方法、手段都坚持全面的观点。3、群众性所谓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政绩考评要把效率性与人民性结…  相似文献   

9.
政绩是干部德才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考核干部注重政绩是准确选用干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也是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决定》,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余姚市从 1999年以来 ,建立了领导干部《政绩卡》和实行政绩考核制度 ,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一、基本做法政绩考核贵在真实、准确。为真实准确地考核评估政绩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考核办法的完善。以往对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均采用民主测评为主要依据的考核办法 ,这对于正确地了解、使用干部 ,引导、激励和教育干部 ,具有积极作用。但由…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官”的能力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反映,是衡量能否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的试金石,也是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组织怎样评价政绩,使用什么样的干部,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建立完善与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相适应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做好政绩考核评价工作,对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论对党政基层领导干部短期行为的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短期化行为较普遍,其表现也是多方面,体制不完善、考核体系不科学、监督机制不健 全、领导干部的功利心理和低素质是其根源。要遏制这种行为,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建立科学的政绩考评体 系,健全制约机制,强化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2.
政绩是不是提拔干部的标准?刘春晓在今年1月11日《理论信息报》上撰文认为,“政绩不是提拔干部的标准”。我认为,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政绩虽然不是提拔干部的唯一标准,但至少是一条重要标准。 1.刘春晓同志认为,“政绩是一种群体效应”,“但由于政绩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无法确定领导者个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我们承认政绩是一种群体效应,但是应该看到,在群体效应中,领导者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领导者总是代表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自身的努力程度自身努力程度反映了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主观意愿和客观行动,是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基础要素,对自身努力程度进行考核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名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第一,考察干部政绩要分清楚这种政绩是因为干部内在素质加上个人努力取得的,还是客观条件(如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政策、教育科技)的良性影响使得干部不需要经过特别努力也能取得;第二,由于各地发展的基础和自然环境不一样,基层干部的主观努力往往与取得的政绩不成正比。第三,领导干部接任的起点和基础不同,在创业过程中付出的辛劳程度和最…  相似文献   

14.
徐百尧 《党政论坛》2007,(11):37-39
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政绩考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对领导干部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  相似文献   

15.
刘晓春认为,政绩不是提拔干部的标准有如下几条理由:1.政绩是一种群体效应,领导者的工作是靠被领导者的具体工作来体现的,因而与下属人员素质构成、知识结构、组织结构有关,与当地的资源、地理条件、机会等随机因素有关,决策者确有较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政绩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无法确定领导者个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2.过  相似文献   

16.
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批准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 ,要在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的基础上 ,研究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 ,这无疑是对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的一项大改革。因此 ,适应改革的要求 ,尽快研究制定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是摆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试图就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政绩观的基本特征 政绩,是指领导干部履行 职务职责的实际表现和实际效果。政绩观就是在这过程中形成的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政绩观不同,取得政绩的方法、对政绩的考评方法就有不同。科学政绩观主张领导干部要以工作过程中求真务实、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结果为社会出力,为百姓做事;科学的考  相似文献   

18.
最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就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温家宝总理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与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不仅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相似文献   

19.
避免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绩工程",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与此同时,基层领导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重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话语权",不要让农民"集体失语";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充分发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改革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科学设置考评内容,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任务,亟需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施政导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着重解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依靠谁创造政绩以及怎样衡量政绩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