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安管理处罚中自由裁量权法律控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治安管理处罚体系中的量罚问题一直是困扰警察执法的一个症结。我国大多数警察还是采用"估堆"的方法裁量治安管理处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量罚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加上通常一些法律都规定得比较原则,给自由裁量留下了较大的伸缩空间。所以,在治安管理处罚中探索出一个科学的方法进行量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实证研究发现,司法实践对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适用存在以下问题:与“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混同、教育因素在处罚中发挥的作用不清、与过罚相当原则的适用关系不明。通过规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厘清该原则中教育与处罚二要素的内在逻辑,阐明该原则与罚过相当原则的外在关系,有助于提升该原则在司法适用中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通过“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的开放性适用,教育因素可以作为前置裁量手段对处罚发挥影响。罚过相当原则可以为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中实体裁量部分提供“相当性”的分析工具,教育的裁量手段作用应以处罚法定原则和过罚相当原则为限度。  相似文献   

3.
治安管理处罚裁量简称量罚,是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关键环节。遵循量罚的基本规则,是正确适当量罚的法律保障。新出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对基本量罚规则作了进一步规定,主要体现在治安处罚不免除民事责任、治安调解代替治安处罚、数过并罚、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以及特殊群体不执行行政拘留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各国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中,犯罪未遂的情形应予处罚已经成为一项公认的原则。但对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却存在诸多争论。客观主义强调行为产生法益侵害的客观危险性,主观主义则基于社会防卫而强调行为人的性格危险性。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与犯罪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国家的法理念与价值选择、社会正义的评判等因素紧密相关。它应当包括实质的处罚根据与形式的处罚根据,二者的紧密结合较好地说明了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其中,前者核心在于行为人主观恶性与行为的客观危害性的统一,即犯罪未遂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5.
在食品药品行政监督执法的过程中,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主要表现为对执法对象的裁量选择、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裁量以及对处罚种类与处罚幅度的裁量这三种形式。这些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在有效增强食品药品行政监督执法的灵活性与准确性的同时存在着异化的可能性,容易被滥用。规范食品药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其可能被滥用的原因为基础从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制定与处罚程序控制这两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减轻处罚”的理论与实践──刑法第59条的理解与适用常铁威减轻处罚,指人民法院根据犯罪人具有刑法明确规定或概括规定的情节,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其刑罚。它是在对犯罪人依法定罪之后,裁量刑罚的过程中发生的。相应的情节是减轻处罚的基础。具有减轻处罚情节,标志着...  相似文献   

7.
我国共犯制度为参与犯设定了"主从关系"处罚原则,其实践逻辑为"以共同所犯之罪的法定刑罚幅度为参照系,以在共犯过程中的作用大小为调整基准,最终按照从犯必减的参与犯刑罚等级预设确定各共犯人所应受的具体惩罚"。这一原则的两个贯彻前提在实践中都面临不可化解的难题:共同所犯罪名确定困境使参与犯刑罚的具体裁量失去了参照系;参与者之间主从地位不明则造成调整基准的缺失。有必要比较并且借鉴参与犯处罚原则设定的"个别化"模式和"同等处罚"模式,对其进行反思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浅议将“宽严相济”引入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宽严相济”政策在刑事司法领域已得到广泛运用,公安执法人员在打击刑事犯罪的过程中也已基本树立起该理念,然而,“宽严相济”政策在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工作中却鲜有提及。从性质、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来看,将“宽严相济”引入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处罚工作是可行的和必要的,这有助于公安执法人员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能力,实现治安管理处罚工作的最佳执法效果。  相似文献   

9.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重要执法机关,担负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双重任务.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权的运用,最经常、最广泛、最密切地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参与执法实践和对一线工作情况的调研,就治安管理处罚所依据的证据证明标准、伤情鉴定、法院对治安管理处罚的司法审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笔者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执行程序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颁发的许可证以及限期出境、驱逐出境等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执行。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治安案件调查和处理活动中,执行程序是最终程序,执行工作的完成标志着治安管理处罚程序的终结。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某些突出的社会问题,或者为了适应某一特定时期形势变化的需要,行政机关常常采取"顶格处罚"的执法方式,该方式违反了行政处罚领域的过罚相当原则、合比例原则等基本原则。从执法依据、执法过程、执法效果来看,"顶格处罚"属于滥用职权、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理应纳入行政审判的规制范围。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64条、70条、77条为规制"顶格处罚"提供了有效路径,对"顶格处罚"行政行为应当予以撤销或部分撤销,并依法对"顶格处罚"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进而言之,将司法规制的范围扩大至整个行政裁量领域,通过司法权来规范行政权的合理合法行使。  相似文献   

12.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理念。具体表现在法律内容上:对被侵害人和被处罚人的人权保障和对警察权的监督与制约,对被处罚人缩小治安拘留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严格限制询问查证时间,区别对待特殊违法群体,自主选择司法救济途径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在劳动教养执行过程中,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可以委托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对违反劳动教养管理制度的劳教人员作出延长劳动教养期限1天以上1年以下的处罚。在实际工作中,劳教管理机关注重的是处罚的实体公正,忽略了处罚的程序公正。听证制度的引入能够赋予劳教人员在处罚过程中进行陈述、申辩、质证的权利和机会,使处罚更为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4.
新刑法对于共同犯罪作了重要修改和补充,明确了犯罪集团和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概念,规定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修改了胁从犯的概念和对其他主犯、从犯、胁从犯的处罚原则,使共同犯罪及其处罚原则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对于更有力地加强同共同犯罪作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构成 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  相似文献   

15.
刑罚中应用比较普遍的谦抑性原则在行政处罚领域却鲜有提及,这对控制同样是我国对公民权惩处方式的行政处罚而言是不足的。而在与刑罚衔接最为密切的行政处罚种类治安管理处罚中,其调整对象、指导理念和行为要求方面却都有谦抑性的要求和体现。研究治安管理处罚的谦抑性,首先表现为治安管理处罚权的设定和存在必须谦抑,其次是治安管理处罚权的行使和调处过程要体现谦抑。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刑罚的必要补充或替代.非刑罚处罚措施具备了防治犯罪应有的功能,体现了刑法公正、谦抑、人道的价值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满足了两极化刑事政策的需求。我国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主要体现在刑法第37条。具体包括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六种方式。但由于我国立法上对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种类和具体适用方式规定不足,司法工作中存在轻视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倾向,使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应在对我国非刑罚处罚措施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相美制度,在完善我国原有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同时,增加其种类,扩大其适用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有效地发挥非刑罚处罚措施应有的功能,更好地惩治与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7.
依法、科学、合理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程序,是治安管理处罚合法、公正实施的有效保证,同时对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近颁布并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其主要变化表现在:强化了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注重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协调与互补,避免重复规范;处罚设定趋于合理,更加注重处罚实效;压缩了自由裁量的空间,合理限制了警察权力;进一步完善了处罚程序,彰显程序的公平和正义;增加了执法监督,以制约和规范警察行为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这些变化,不仅更加有利于公安执法工作,也对公安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酌定减轻处罚制度有利于促进量刑的公正性和合理化。当前,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立法,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酌定减轻处罚制度;同时,应当健全相关的量刑程序和量刑制度,从而使得量刑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共犯脱离理论最早由日本学者大塚仁提出,提出后引发学界对共犯脱离情形的广泛探讨。我国虽然在立法上并未明文规定共犯脱离,但是在司法实务中对共犯脱离却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处理。由于共犯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对共犯关系中不同成员的脱离情形不应以同一酌定量刑方式处理。有必要在比较各国共犯脱离的处罚规定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刑法理论,对我国共犯脱离者的处罚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