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树明 《创造》2002,(3):54-5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荒、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我省也不例外。缓解水资源问题的对策是: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思想、完善水法规体系,优化配置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生态建设,防污治污,逐步建立水市场。  相似文献   

2.
水的问题,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正如陈云同志所指出:“水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我国水资源并不少,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6位。按1995年12.11亿人口计算,人均水量2322.2m3,虽然居世界149个国家的第110位,但并没有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水资源不足1700m3的水资源紧张区的标准。我国局部地区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地区分布与人口、耕地、工矿分布不协调造成的。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土地总面积占全国的36.5%,耕地占全国的36%,人口…  相似文献   

3.
方新 《中国人大》2012,(15):32-32
水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国水资源现状,首先是总量不足,我国人均水资源占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时空分布不均;三是使用效率太低;四是污染严重。饮用水是水的重要部分,为什么我们在饮用水安全方面做了这么多努力却还有这么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一些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水资源短缺的认识不足,我国水浪费和水污染比比皆是。民革作为参政党,对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保护一直十分关注,近些年来,围绕我国水问题进行了多次调研,向中共中央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多次提出过有关水问题的建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南水北调前期工程调研早在1993年,民革中央就组织了“南水…  相似文献   

5.
前几日读到一篇报道,说以色列的抽水马桶按钮有两个,日本的马桶按钮有两档,大小便时冲水量差一半,以便节约用水。又听说,以色列人惜水如金,每人的洗澡时间绝对不超过15分钟,日本人为了省电总是在夜间烧洗澡水。我疑惑地想:以色列和日本比中国富裕得多,怎么却如此注重小节,远没有中国人大方?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中国水资源问题具有特殊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少……随着人口增长,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水资源供求矛…  相似文献   

6.
提高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研究王照凤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是世界性的问题,更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当务之急。因此要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加速对城市水污染的防治,根本办法就是建设城市排水工程,搞好污水处理,防止地下水污染,这是城市...  相似文献   

7.
虚拟水贸易是国际间水资源转移的重要手段,中国虚拟水贸易在世界水资源流动中占有很大份额,水资源进口向多元化发展,而水资源出口流向单一,主要向发达经济体出口,存在虚拟水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差异性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虚拟水贸易为净出口,中国正在消耗着本国的资源而对其他国家进行补贴,将造成本国水资源的进一步匮乏。因此,从国家的层面上调整水资源管理总体思路,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是改善我国水资源环境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利用市场经济功能推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姚德仓水是农业和农村的命脉,也是工业和城市的命脉,利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强大功能,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国人多水贫。水资...  相似文献   

9.
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据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全球2/3的人口将面临缺水的威胁。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下个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在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资源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早在1990年就指出:“要认真研究水的问...  相似文献   

10.
<正>海水淡化水已成为国际上缺水国家的主要增量水源,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近期出现打破瓶颈、快速发展的态势,应将海水淡化水作为增量水源,统筹解决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一、海水淡化已在国外大规模应用,亦可成为我国的重要水源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影响,全球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资源问题。除了优先节水之外,解决措施还有跨区域调水和海水淡化。由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提供水资源持续利用的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0世纪是资源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水的世纪。不少人预言,围绕水资源利用问题将是地区之间、族群之间冲突热点之一。学术界也把水循环作为继碳循环、氮循环研究之后的又一新的热点研究领域。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南方的旱洪灾,以及大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无一不预示着我国水资源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全社会基本取得共识,在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洞庭湖区“退田还湖”计划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修复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提高湖区人民生活水平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笔者之管见,至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朱玉兰水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水资源状况往往会决定一个城市的命运和前途。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是城市工作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水资...  相似文献   

13.
发挥科技兴水作用保护黄河水资源高传德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为一切生命之必需。没有水,地球就会象人类已知的星球那样,呈现一派荒芜凄凉的景象,就没有人类的产生与发展、没有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国水资源总量井不算少,年均约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  相似文献   

14.
张志超 《中国减灾》2012,(4X):34-34
<正>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全球都在关注"水"这一战略资源,而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水资源形势更为严峻。我国人均水资源20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6%-27%。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很多代表又将"水资源"问题作为会议议题提出来。  相似文献   

15.
应代明 《政策》2009,(12):17-19
建设人水和谐城市,是荆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2003年以求,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水和谐的新理念和新目标,为破解制约荆州发展的水问题找到了一把钥匙,也为变水资源优势为经济、环境和文化优势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丰富的跨界水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全球性水短缺和水危机背景下,跨界水资源问题是我国与这些地区的邻国之间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其自然地理、法律问题、国际关系等方面。《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离成为有约束力的法律又进了一步。及时厘清该问题的研究现状,为新的研究打下基础,有助于指导我国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跨界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虽然当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管理措施和保障措施。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确定"三条红线",实施"四项制度"。此外,水资源合理利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增加水源,使用再生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几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建设节水型社会,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部署,水利部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我省日益突出的水问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省政府决定加快水利发展。一、加快水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水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我省是水资源大省,加快水利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对满足民生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短缺:21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福云 《中国减灾》2000,10(1):28-30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指出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及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1世纪,我国要在抓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着重抓好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