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当代国家安全的10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犯又没有内部混乱和失序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产生于国家的出现。人口、领土、经济、主权、政府、军事是国家存在的必备要素或必要条件,因而国民安全、领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是国家产生时就已经存在的国家安全的“源生内容”或“源生要素”。其中人口、领土、经济三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政治安全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核心议题之一。主权、领土和人口安全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核心要件,是分析政治安全的基础内容。国内既有研究,多从国际的外部视角,而很少从国家理论的内部视角来探讨我国的政治安全问题。基于现代国家理论,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政治安全,必须考虑三个层面的问题,即国家必须赢得自己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获得人民持续的政治支持。中国共产党是我国主权安全的奠立者和维护者,是维护我国国家领土安全的坚定执行者,是保障我国人民安全的坚强领导力量,在确保我国政治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云南人大》2008,(1):45-45
《巴黎航空公约》第1条明确规定,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上空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 (一)维护本国领空安全。各国具有对其领土上空的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外国国家航空器,未经特别协定或许可,不得在其领空飞行和降落。  相似文献   

4.
王云龙 《中国人大》2011,(17):31-34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保证国家社会稳定和主权安全的战略物资。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直接关系到农民、市民和国家的利益,粮食安全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莫纪宏 《人权》2010,(4):2-6
“公民”概念是指称与具有完整主权特征的现代政治国家相对应的、作为主权国家构成要素之一的“居民”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意味着个人属于一个具有独立完整主权、有一整套合法有序运作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的“政治国家”,“公民”是个人与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联系的“价值属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安全利益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系统论述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确定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周边稳定、维护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保持社会安全和政局稳定的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认真学习贯彻这些思想,对于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民族国家形成、巩固、发展扩张、危机和进化五个阶段。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国家主权有不同的认识。东南亚国家处于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转折时期。在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转折时期,民族国家行政权力日臻完备,中央政府成为民族聚合的中心,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得到强化,但国家主权还面临着外部威胁和内部挑战。东南亚国家对内大力倡导“国族”意识,对外采取“不干预主权”原则,正是这一阶段民族国家主权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主权是研究国家理论和国际法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国家存在与否的最高象征。国家主权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产生、发展是与历史和国家的演变相对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国家和国际环境变化分不开的,有着历史发展和演进的必然性。传统主权概念经历了从“绝对主权”、“限制主权”到“人民主权”的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反映了当时社会趋势和政治事实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涵应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人民主权的法律地位。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说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与自由。二是保障人民主权得以实现的制度安排和法律规定。人民主权的实现 ,必须有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作保障。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自…  相似文献   

10.
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草案)》。根据草案,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这种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事实上,1993年2月通过的国家安全法,只是一部主要规范反间...  相似文献   

11.
《湖湘论坛》2021,34(5)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安全的坚定捍卫者,有着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有效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确保了国家的领土安全、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推进了国家的民族团结和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这些思想,对引领和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重温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国内外安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技安全是当代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技安全既是国家安全学理论研究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们既要从科学理论的严密性上定义“国家科技安全”概念,更要广泛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的关系,科技安全包括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维护我国的科技安全等等。笔者仅就一两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根据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组成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居民,二是领土,三是政府,四是主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一个国家还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即一定的物质生产能力。但最初的国家安全只包括国民安…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南海主权争议正是因为美国基于霸权利益的政治和外交干涉,正在变成东亚区域安全脆弱的根源。虽然美国在嘴上口口声声地说是为了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担心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围绕着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区域安全与合作的难言之痛。不仅是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即便是东盟国家内部,例如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之间也存在南海岛屿的主权争议。解决这些争议,不  相似文献   

14.
王娟 《理论月刊》2002,(12):91-92
伴随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必须将国家安全的观念从传统的“本土生存”,转变为“世界性发展”;在关系国家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科学与人文的因素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凸现;科学和人文将要面临的变革和建设任务,丝毫不比经济、军事上的任务更小、更简单。  相似文献   

15.
刘红 《台声》2007,(10):10-13
陈水扁当局的执政及其疯狂进行的“台独”活动,特别是近期“人联公投”和制订“正常国家决议文”等一系列“极端台独”活动的推行,以及“台湾本来就是‘台独’”,“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已经诞生,这个国家就是台湾”、“‘台湾国’要出场了”等“极端台独”主张的喧嚣,提醒人们“台独”已经成为现阶段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突出因素,反对“台独”的铤而走险,成为现阶段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早在7年前,张宇燕教授就在给中央政治局讲解《世界格局和我国的安全环境》时提出“要妥善应对国际社会的有关关切,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的主张。虽然只是短短两句话,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从金融、民族产业以及国家经济主权等方面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应当时刻维护国家经济主权,保证国民经济正常有序地进行;循序渐进地实行金融自由化,努力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经济贸易方面的改革,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还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都渴望世界的持久和平。但是.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美国的霸权优势更加凸显,对世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开争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确保我国的主权、领土,以及经济、科技、信息、生态等领域的安全,笔者认为有必要制定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巴定国家安全切问是适应国搞新形势的需自冷战结束后,世界开始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人们觉得从此逃脱了大战、核战的阴影,国家和人身的安全获得了更大的…  相似文献   

19.
陈水扁迫于外界的压力,只好把他的“一边一国论”解释为“主权对等”,认为这样解释“应该比较符合完整的意旨”。 这一“澄清”与“解释”,实际上是陈水扁版的“两国论”的诠释。主权对等就是主权分享,主权分享也就是国家的分裂。 台湾究竟是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总要有个客观的、公认的标准。关于这个问题,我只想从史实、从政治角度和法律层面扼要地指出几点: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安全通讯》2002,(12):59-59
国庆节前夕,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了以“国家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广大职工中宣传普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举行了一次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答卷活动,从总经理到员工都踊跃参加,及格率100%,其中有14人获得了满分。二是举行“国家安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