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就“实事求是”的一般意义而言,它应包括这样几个要素:“求”者即认识主体;与求者相对的存在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实事”及其属性和规律(“是”),这是认识的对象或客体;对象之“是”是可“求”的,即对象是可知的。只有承认所有这些要素的哲学,才能在一般意义上承认“实事求是”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
魏传光 《探索》2004,(5):109-112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就是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思维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岚 《求实》2005,(Z1)
引 言最初启发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是赵敦华先生二○○四年五月在北京大学南北论坛上的演讲。赵先生认为 ,首先被Aristotle作为第一哲学研究对象的西方术语“Being”在中文里最确切的对应词应该是“是者”而不是曾经流行过的“存在” ,并解释了为何中国没有发展出以“是”为对象的形而上学 ,以及中文里的哪些范畴 (如“道”、“太极”等 )具有存在、本质、本体的意义。当时与会学者并与赵先生讨论了这一现象对中国文化而言是幸事还是不幸的问题。顺着这样的思路 ,我在后来的学习与思考中 ,得出了一个看法 :“是”与“道”在中文里的差别 ,正…  相似文献   

4.
当代道德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人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德育。它的产生主要是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本质主义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反思和批判本质主义德育,实践思维和德育叙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学说为指导,对人类双重价值追求的深层根基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说明。文章认为,一般存在者的本质是“缺”与“限”的同构,而作为特殊存在者的人的存在本质,则是“在缺”与“在限”的对立统一。它决定了人的“圆缺需要”与“超限需要”,从而推动着人类创造并实现“圆缺价值”与“超限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性善与人性恶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本性、本质的认识。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抑或是不善不恶论,都预先设定了一个前提,即认为人有一个不变的本性。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以及马克思的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为我们深入剖析人的本性、本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诚于中者形于外”。这句富有哲理的古语深刻地告诉我们,只有思想“诚”,才能表现为品行美,也就是表里一致。一个政党的作风和它的世界观的关系也是这样,有什么样的思想本质,就一定表现为什么样的作风,党的作风的思想本质就是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必须触到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正如认识人的外表行为必须看到它与人的思想的内在联系一样。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的高度看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溶 《求是》2005,(2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的内涵、要求等问题;特别是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方向、目的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本质,并正确地贯彻落实。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不仅是物,更是人。这一要求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类通过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揭示了社会或快或慢、或急速或缓慢上升发展的必然.科学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突出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点.”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不难看出,坚...  相似文献   

10.
自胜者强     
《老子》一书第三十三章有这样几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能认识别人的叫作智,能认识自己的才是明。能战胜别人的叫作有力,能克服自己弱点的才是强。这几句富于哲理的话是颇发人深思的。 一个人能战胜自己的错误、缺点、弱点并非易事,也并非小事,实属难能可贵。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明确地把“自胜”作为人的一种美德,所以它也是精神文明的一项内  相似文献   

11.
论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兼论哲学的根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效民 《理论学刊》2005,1(3):60-65
内容与形式不断变化的哲学的主题是人与人生存世界的关系.深入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必然导致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人似乎处于无可回避的逻辑"悖论"之中一方面,人是有限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人必须作为主体而有所作为.总之,就能力、时空而言,人是有限的;但是人必须像无限者一样去行动.人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贯穿于哲学一切领域之中,是哲学世界观最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生存论思想根本不同于近代形而上学。由此引发的哲学革命性意义在于:彻底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从抽象的思辨转向重视人的物质性生存,转向实践思维方式;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重建了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为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重构了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状况,并为文化交流和对话提供了新的理论平台;划定了资本原则的边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社会历史同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所不同的只是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没有人参与,而社会历史的进程则是人类有目的的选择的结果。波普尔无视社会历史的合目的性和规律性,使自我选择的奠基无从谈起,从而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也否认了他自己所标榜的所谓“零星工程”的可能性,因为任何“零星工程”都必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选择性。从某种意义说,波普尔的“零星工程”的实证方法只不过是一种“零星进步”的乌托邦的工程方法的缩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的原初本质是思想政治工作起步的理论原点,类本质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的主要理论依据,社会本质是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理论基石,人的单个本质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原生自然是指原本存在的自然,供给人生存条件和资源,二者存在供需关系。通过人的行为而改变了的自然是人为自然,人通过劳动将自然物制成物品,二者出现了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原生自然对人类的供给和容纳人类的供给是无限的,供需完全可由市场调节。随着人改造自然的加深,原生自然向人为自然转化,无限自然向有限自然转化,市场调节的作用受到限制,需要由政府宏观调控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和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靠科技手段和经济手段,还必须进行化和价值观的调适,摈弃天人对立的观念,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关于现代自然观的产生,以及马克思与这种自然观的内在联系的讨论。沿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路,鲍德里亚认为,现代自然观建立于匮乏的基础上,这也是马克思哲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这种自然观是一种支配自然同时也是支配人的理性观念,是生产之镜式的认识,构成了现代资本主义合法性的基础。要颠覆现代资本主义,就需要颠覆现代自然观。  相似文献   

18.
论思维方式及其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会哲学思维方式的本质,才能进行哲学活动并进行哲学创新,而哲学创新的关键在于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没有思维方式的革命,就不可能带来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新的变革式的反思,就难以实现不满足现状的人类对哲学的企盼。因此,提高哲学理论思维能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自我选择以自我存在为前提,然而却以境况为奠基,而境况无非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因此,时间和空间也就成为自我选择的基础和前提。自我选择的根本意义不只是适应境况,更为重要的是在时间和空间中通过实践不断创生出“对象性存在”,正是这种对象性存在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与人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使人类的主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劳动本身的异化性质由此得到很大改变,人们也不再局限于物质活动层面的外在交往.而是更加倾向于精神化层面的内在交往。网络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使“偶然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个人所代替,使每个个人感受到人类共同魄价值追求.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