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水扁在台湾选举获胜后,于5月 20日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5000字的讲话中,陈水扁以所谓民主的胜利来总结台湾选举的经验,并再次承诺“全民政府,清流共治”的施政理念。但在两岸关系的定位问题上,却颠倒次序、刻意模糊。陈水扁“五·二○”讲话费尽心机、用心良苦,但他仍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搞隐性“台独”,以拖待变,抗拒和拖延两岸统一进程,企图以“人权牌”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对此我们要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今年 8月 3日 ,陈水扁通过视讯向在日本召开的“台独”组织“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发表讲话 ,公然抛出所谓“一边一国论”和“台湾前途公投论” ,明目张胆地向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挑战。此后 ,他一再露骨地鼓吹这类论调 ,完全撕下了一切伪装 ,充分暴露出分裂祖国的险恶用心。陈水扁在这个时候鼓吹“台独” ,并非偶然 ,是他推行“事实台独”策略、“以武拒统”策略和“以拖待变”策略的必然表现和结果。首先 ,“台独”势力的存在和发展是陈水扁坚持“台独”立场的社会根源。主张“台湾独立”的分裂思潮和活动 ,是在台湾重归中国版…  相似文献   

3.
陈水扁在台湾选举获胜后,于5月20日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5000字的讲话中,陈水扁以所谓民主的胜利来总结台湾选举的经验,并再次承诺“全民政府,清流共治”的施政理念。但在两岸关系的定位问题上,却颠倒次序、刻意模糊。陈水扁“五·二0”讲话费尽心机、用心良苦,但他仍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搞隐性“台独”,以拖待变,抗拒和拖延两岸统一进程,企图以“人权牌”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对此我们要进行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十问陈水扁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 ,我们看了不少有关陈水扁的文字资料 ,也看了许多媒体关于陈水扁的实况报道 ,觉得他这个人全然不像一个正面人物。他以“善变”和“善辩”闻名。思考之余 ,大惑不解者甚多 ,这里首先向他本人提出以下“十问” :一、你说 ,“台湾本来就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请问 :台湾是何年何月何日宣布“独立”的 ?何时何地举行的“成立大典” ?哪些国家参加的 ?第一任“国家元首”是谁 ?“宪法”是何时公布的 ?与哪些国家建立有“外交关系” ?你陈水扁是学法的 ,应该懂得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既要符合“国内法” ,也要符合“国际…  相似文献   

5.
8月3日,陈水扁公开宣示“台湾与对岸的中国是‘一边一国’”,呼吁台湾人民“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一边一国论”的出台,震惊了两岸各方,给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投下重大阴影,也暴露出陈水扁顽固台独分子的真正面目。全球一切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的人士不能不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能不对台独势力的嚣张挑衅给予坚决的回击。  相似文献   

6.
蔡顺 《人事天地》2008,(2):10-10
台湾政治人物马英九,是2008年台湾地区“总统大选”的热门人物。与陈水扁在台湾民众心中的糟糕形象相比,长相斯文、形象健康、学识和教养甚高的马英九有清廉的形象,被称为“不粘锅”。  相似文献   

7.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经过精心策划,利用视讯方式向日本“世界台湾同乡联谊会”传达出他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基本主张“一边一国论”,并抛出其对解决台湾前途招术“公投”,此后,陈水扁利用执政地位处心积虑地图谋推动“法理台独”,在今年台湾选举期间,不断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公然提出了以“制定新宪法”为核心的“台独时间表”,两岸关系被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因此,从历史、政治、国际关系等角度入手,分析台独倾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探索打破两岸僵局,制约台独倾向,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18日,台湾所谓“中华民国第十届总统、副总统”选举的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39.30%的得票率当选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国民党丧失了在台湾维持50多年的执政权,台湾岛内出现了第一次政党轮替。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和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 ,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在台湾岛内 ,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 ,与李登辉的“急进台独”有合流趋势 ,使两岸关系蒙上新的阴影 ;在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冲击下 ,两岸关系一时很难缓解 ,一段时间内“政治冷”和“经济热”的形势还会有所继续 ,但从总体上看 ,两岸政治关系还在不断前进 ;美国是阻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 ,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仍会持续下去。然而中国的最终统一乃大势所趋 ,绝不是美国少数反华势力所能阻挡的。在影响两岸关系的上述因素中 ,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1.
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是“台独”的新翻版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特别是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 ,在同“一边一国论”的斗争中 ,我们要善于把握WTO与“三通”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的重要契机 ,反“独”促“统” ,从各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 ,力争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有更大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陈水扁当局由于贪腐丑闻引发岛内“倒扁风暴”,对台湾政局造成严重的冲击,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都受到削弱。未来两年的政策走向尤其值得关注。陈水扁当局为了转移焦点,是铤而走险,走向“急独”,从而将两岸推向战争,还是退回中间路线,维护两岸的现状,本文从民进党2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未来两年的政策走向,并提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悲情牌”下尝“苦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台湾,谁都知道陈水扁是善玩“悲情牌”的能手。他不久前的中南美之行,所有不顺心的事情,同样都以“中共打压”这张悲情牌来解读。连原计划去美搞“过境外交”失败,也归罪于“中共打压”。结果呢?只能是自作自受,自取其辱,自尝苦果。  相似文献   

14.
去年下半年以来 ,台湾岛内局势风云多变。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 ,疯狂挑衅一个中国原则 ;吕秀莲利用台湾领导人更迭之机 ,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 ,鼓吹“台湾主权未定”论 ;陈水扁上台后 ,刻意回避和模糊一个中国原则 ,否认1992年两会达成的“一个中国”共识 ,谋求“台湾问题国际化”。凡此种种 ,使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台海局势日趋严峻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以反分裂 ,求统一为己任的广大黄埔学子和以发扬黄埔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的黄埔同学会 ,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密切关注台岛局势 ,继续发挥黄埔优势 ,坚持力促和平统一。一、…  相似文献   

15.
陈水扁与李登辉两人在“台独”问题上,是“殊途同归”,是一丘之貉。在分裂中国的“台独”心路上,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但采用了不同的手段、方式和策略。一、扁李都是顽固的“台独”势力的总代表,并勾结“藏独”分子,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李登辉老奸巨滑,老谋深算;陈水扁狡诈多变,为选票“变脸”李登辉的“台独”思想早已有之,他善于“表演”和“伪装”,直到上台,才逐渐自暴底细。李登辉上台后,马上聘用彭明敏为其“总统府”“国策顾问”,并暗地里纵容“台独”分子,默许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在台湾…  相似文献   

16.
政党轮替与民进党上台后,台湾社会治安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止,相反,各项指标显示岛内社会稳定形势仍不容乐观。2000年后台湾治安持续紊乱与其社会转型密切相关,陈水扁当局“政治挂帅”也难辞其咎。虽然岛内公民社会的建构、民众理性的觉醒及当局管理的增强,客观上有利于改善总体治安形势,但“统独”纠纷及台澎最终政治定位将长期困扰其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台湾大选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 3月 ,台湾将举行第 11届“总统”大选。目前 ,台湾执政与在野形成两大势力 ,他们竭尽全力为争取更多的选票而营造有利的氛围。但他们对国际因素 ,尤其是美国因素在大选中的作用也相当重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着“以台制华”的政策 ,尽管由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美国在不断调整其全球战略的同时也在调整其对台湾的政策 ,但支持台湾“拒统”是美国的一贯立场。为此 ,对于台湾的政党竞选 ,美国自然会积极介入 ,甚至施加压力。无论对民进党陈水扁 ,还是对国民党连战、亲民党宋楚瑜的支持与否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获取其最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诗词是20世纪台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延续了中国文化命脉,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意识,同时蕴涵复杂的思想。旧诗研究在台湾已渐次展开。而在大陆,学界长期偏执的新旧诗二元对立、独尊新诗的模式延伸到了台湾文学研究领域,对台湾现代诗词置之不顾。这样做遮蔽了另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台湾文学面貌。尤其是在李登辉、陈水扁统治时期,台独势力坐大,文学台独一时甚嚣尘上,一些学者从所谓“台湾主体性”阐释近现代台湾诗词,表达分离主义主张,这就不仅仅是学术性问题。大陆学界要尽快对台湾现代诗词开展研讨,让它进入“文学公共空间”,为人们所认知,并掌握必要的学术和政治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解严”后台湾政党政治逐渐迈入程序政治的议程,但由于其转型过快与政治体系内部党争的复杂性,执政党的政策民众化诉求尚未真正实现,尤其表现在陈水扁执政的八年时间内。分析其间的政党政治,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现代政治运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在今年3月18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活动中,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497.773万票、39.30%的得票率当选。在随后陈水扁于5月20日发表的讲话中,宣布了对两岸关系的有关政策。这些都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本文拟就此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民进党及陈水扁、吕秀莲其人。 1、民进党。其全称系民主进步党,1986年9月28日由台湾非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