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1年6月,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9个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脱贫攻坚给阿佤山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及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同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是阿佤人民实现“千年跨越”的亲历者、见证者,是边疆繁荣稳定的践行者、引领者,他们爱党爱国、建设家乡、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体现了他们厚植于长期在边境地区工作生活、将家与国融为一体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12月18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鲍卫忠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鲍卫忠同志长期扎根我国西南边陲,对党忠诚、公正司法,为民族地区繁荣稳定贡献法治力量;他始终珍视民族团结,深入村寨普法释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佤山法治“老黄牛”;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木鼓,佤语称“克罗”,是佤族人民崇尚自然,追求吉祥、和谐、幸福生活的精神载体,阿佤鼓响,代表着一种庄重和敬畏。鲍卫忠作为佤族汉子,又是一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3.
佤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古老民族,也是云南省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佤族妇女在佤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国内对佤族女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1990年代,研究者大多为女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佤族女性的社会地位、佤族婚俗、佤族的生育文化等。整体来看,佤族女性问题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研究的范围还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4.
调查摸清佤族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分析《司岗里》史诗的人类学价值、沧源崖画中的部落文化史、剽牛与佤族盟誓文化、佤王宴中的自然生态观、佤族歌舞音乐语言中的知识表达等标志性佤族文化的民族特征,可以充分体现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佤族仪式、传统文化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佤族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思想行为教育等佤族传统文化的特质与个性所在,体现佤族文化软实力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应通过文化的发掘和研究视野的拓展、做深做实做高节日文化、实施开放性佤文化人才战略等举措,让优秀的佤族传统文化资源真正走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轨道,为重新构建佤文化的时代价值,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和智慧,为临沧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样性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弘扬,提供正确有效的决策方向和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发现,沧源佤族的休闲生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地人的人口结构、经济类型以及特殊的风俗习惯都对沧源佤族的休闲生活有着深刻影响。云南沧源佤族的休闲生活及其所受影响因素都具有充分的复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云县一批乡土人才脱颖而出,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民企业家李宗城通过创建茅粮酒业集团,着力打造“司岗里”佤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木瓜酒品牌,使茅粮企业发展成为别具特色的龙头企业,不仅自身得到快速健康发展,而且通过带动当地农民种植销售木瓜酒主要原料,直接拉动着山区群众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临沧市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除汉族以外,全市共有世居少数民族11种,他们分别是:彝族、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白族、回族、僳僳族、苗族、德昂族、景颇族。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边境沿线及腹地的广大山区,各民族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分布局面,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全市常住人口23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90.1万人,占总人口的40%。市内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四大宗教;耿马、沧源、镇康三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290.791公里,有9个民族跨境而居。  相似文献   

8.
任何宗教都有一项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为其信众提供日常生活合理性生存的依据.个人不会在毫无理由的条件下接受和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个人宗教性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时信仰传统宗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佤族女性个人宗教性的对比分析发现,合理性危机是佤族女性个人宗教性变迁的主要原因,这种个人宗教性变迁的背后.积累着民族文化转型的巨大合力.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速度迅速提升,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感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佤族是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之一,佤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发佤文化资源,助推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边疆社会治理亟待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省保山市所辖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打破传统的"三农"思维定势,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主体融合、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论坛》2013,(11):51-51
中共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干部教育与各项事业紧密联系、同步发展,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先导性、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2.
舞动·临沧     
《社会主义论坛》2007,(10):I0006-I0007
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是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是中国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云南重要的蔗糖和酒业生产基地。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  相似文献   

13.
孟连傣族佤族拉祜族自治县内的回俄村是一个以傣族、拉祜族、佤族和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村,村内各民族家庭间纷纷结成"宾弄赛嗨"类族际交往关系,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生产互帮,生活互助,文化互融,一同团结进步,成为孟连县"族际间团结和谐机制‘宾弄赛嗨’的示范点"。"宾弄赛嗨"类族际交往模式形成于回俄村的生活世界中,具有主体间性、缘起多样性、深度互嵌性,促进了回俄村的社会整合与团结。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回俄村"宾弄赛嗨"类族际交往理性的研究,可为多民族杂居区的民族团结事业提供一种理论视阈和现实方法。  相似文献   

14.
构建武陵经济文化旅游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是人们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科考旅游的选地,打造武陵山区经济文化旅游圈,具有必要性、可能性,构建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武陵山区民族团结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加强山区建设,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笔者将从财政部门的农业财务工作角度,就农业财务工作如何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略陈管见.一、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快山区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使山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是中央和省委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山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从我们广东省情况来看,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鲍卫忠,男,佤族,中共党员,云南沧源人。生前系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2021年10月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5岁。2022年8月被云南省委追授“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9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2023年12月被中央宣传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相似文献   

17.
建设现代化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关键在山区。由于受自然、区位、交通、人口、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 ,山区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种种困难。因此 ,经济欠发展的山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须走发展小城镇与生态移民相结合的山区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8.
振兴山区经济是我省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此,必须大力推动 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民营经济在山区经济中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民营经济的 发展对山区经济的现实影响,山区发展民营经济的现实制约,我省山区民营经 济发展的建议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楚雄市山区社会治安形势总的看是稳定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影响山区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2.山区各派出所工作上发展不平衡;3.部分干警不安心在山区工作;4.山区大部分派出所的办公、住房、交通等条件较差.对策:1.充分认识山区公安工作的重要性;2.大力发展山区经济,促进社会治安不断好转;3.加强山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4.加强山区农村的普法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5.加强调研,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6.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7.各乡镇党政领导应对辖区社会治安负总责;8.增强为山区派出所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的观念是认为山区不适应发展工业。认为发展工业的几个条件:资源、人才、电力、通讯、运输,山区都不具备,因此山区不适应搞工业。一、山区发展工业的资源条件山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发展普通工业而言是有许多不利条件。但从发展某些资源在山区的工业来看都有其他地区所不及的许多优势。纸浆,南方某省引进印度西亚的资金开垦种植400万亩山林,并配套建设一座纸浆厂。竹制墙地板,台湾商人在南方某地山区建设一座大型的竹制墙地板厂,为当地大量生产的毛竹板找到了出路。特产水果加工,台湾商人在南方某省山区种植10万亩腰果,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