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浮夸风』导致大饥荒纪实——一个县报记者的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春天,反“右派”斗争结束之后.在各级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股高气压,脱离实际提出了“高指标”,搞“瞎指挥”,下级害怕扣“反党”帽子不敢说出不同意见,谁不讲假话谁就垮台。于是刮起了报喜不报忧的“浮夸风”。  相似文献   

2.
尹敏 《当代贵州》2013,(9):58-58
眼下,一位领导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每到之处,他都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不要怕发现问题,而要怕没发现问题,尤其要怕没发现那些影响全局建设、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苗头。"怕发现问题"与"怕没发现问题",虽只一字之差,两者之间却有天壤之别。因为怕发现问题,有的人就讳疾忌医,就会对报喜不报忧的下属格外赏识,而对那些报忧不报喜的下级就不会有好感。为了防止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发现本地区、本单位、本部  相似文献   

3.
明智     
骆风 《求贤》2007,(6):24-24
群众向你投诉是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说明你工作做得好。我们的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投诉是好事的理念,切实改变热衷于“报喜不报忧”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4.
“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既无深奥的道理,亦非过高的要求,乃是一个革命者起码的觉悟和应有的品德。党中央也三令五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浮夸风。然而,有些同志就是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报喜不报忧,甚至瞒真忧而报假喜。广大群众对此是很反感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报喜不报忧、报忧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在向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时,讲成绩、讲好的方面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对问题和缺点则轻描淡写,讳莫如深;有的只准报喜,不许报忧,对问题层层截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对报忧的人横加指责,施加压力,甚至打击报复。这种做法,不仅妨碍了上级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容易形成误导,以至造成决策失误,贻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使小矛盾变成大矛盾,小错酿成大祸,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同时,也会腐蚀干部队伍,诱发投…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报喜不报忧、报忧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有的在向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汇报工作时,讲成绩、讲好的方面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对问题和缺点则轻描淡写,讳莫如深;有的只准报喜,不许报忧,对问题层层截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对报忧的人横加指责,施加压力,甚至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7.
一、适应新形势,增强开放意识。我国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在一个长时期中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状态,透明度很低,其表现是:宣传党政领导机关的活动开放程度不高,一些重大情况不能及时让群众知道;报喜不报忧;只讲生产、工作、学习,不宣传  相似文献   

8.
廖文忠 《求贤》2011,(4):6-7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就国企而言.各种“虚”症并未销声匿迹。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早就被人们深恶痛绝。庸医害命.庸吏误国.虚假作风毁企。“虚”症不除.要实现国企的发展壮大会走许多弯路。为此,给“虚”症号脉,找出治病药方.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居安思危     
一个伟人在谈到为什么要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们的国歌时说:可以居安思危。我们虽然多年来喜欢报喜不报忧,爱唱“莺歌燕舞”的高调,然而现实并不饶恕人:1955年,中国国民  相似文献   

10.
内参的创办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专门开会讨论。在谈及记者与省市委的关系,稿件是不是一定要送审等问题时,毛泽东强调说:“中央给记者的任务就是如实反映情况,记者反映情况就是执行自己的职责,不论是省市委喜欢的不喜欢的,他都要反映。中央怎样判断,这是中央的事。省市委书记不是记者,不能到处去采访,如果让他任意扣压记者的稿件,中央还要派记者下去干什么?”1957年上半年之前,内参基本能够正常地反映问题。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新闻普遍“报喜不报忧”,对群众意见极大、后果极坏的问题,内参却未…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位朋友谈到他在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上因直言不讳地提了上司的意见,不仅得罪了这位上司,同事也敬而远之。这件事使他大发感叹,发誓从此要当“老好人”,并煞有介事地总结了当“老好人”的四大好处:一曰老好人好做人,二曰老好人好相处,三曰老好人背好名,四曰老好人有好报。说完还列举了一个又一个例证。 咋一听,这位朋友的“高见”似乎不无道理。细细品味,则大不以为然。这位朋友所讲“老好人”一说,实际上就是“好人主义”的代名词。提到好人主义,其实并非是一个新鲜话题,古往今来,无论官场还是民间,无论是上司还是同事,好人主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诸如“老好人”、“和事佬”、“抬轿夫”、“吹、捧、拍、抬”等等,热衷此道者甚多。甚至在我们党内组织生活中,放弃原则、相互恭维、互相“抹粉”、报喜不报忧、说好不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正如最近江泽民书记在学习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6):57-57
据报道,记者近期在部分地方调查发现,一些干部存在脱离群众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对上面的领导很负责,而对下面的群众不那么负责”。“对上”与“对下”成为一对矛盾,既令人唏嘘,也反映出一些干部在作风问题上尚存软肋。落实领导指示不过夜,碰到群众问题躲着走,成为一些干部的办事准则。对群众冷暖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喜好“面子工程”、习惯报喜不报忧,看领导脸色办事成为做事的潜规则。这种不良风气,在党  相似文献   

13.
“官气”说     
何谓“官气”?从俗话“财大气粗”或许可引之为“官大气粗”。可见,“官气”肯定是在一些做官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并且是随着官位的大小而表现出程度的不同。“官气”是一种“混合体”,其构成成分大约有四种:一曰“豪气”。主要表现在讲话发言汇报工作时总是“豪气冲天”。再大的话都敢说,再大的数字都敢吹,虚报浮夸,弄虚作假,“工厂几年不冒烟,产值翻了好几番”。只报喜不报忧,有点成绩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站     
近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整顿机关作风,派出了由局、处级干部组成的3个督导组和8710名县乡干部组成的256个督查组深入机关、农村、企业、街道访群众、听意见,结合检查2001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少数地方和单位报喜不报忧、搞泡沫水分数字、工作落而不实、掩“丑”遮“羞”等形式主义做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已经成为群众了解本村情况、参与民主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渠道。但目前,绝大多数村的“村务公开”存在着“只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对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并不公开。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的村干部怕公开后给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自己的威信,影响自己在“仕途”上的发展;有的怕公开后群众有意挑刺,跟自己过不去,以后工作不好开展;也有的怕公开后群众不答应,让自己包赔经济损失,等等。我们认为,实行“村务公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村里的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陈首涛Δ于光远(二排左四)与工作组成员等合影于马渡。1961年春,毛主席觉察下面干部报喜不报忧,中央对农村真实情况不了解。1月20日,他向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部署由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带三个调查组去南方农村调查。胡乔木一个组到达...  相似文献   

17.
董俊杰 《先锋队》2011,(10):48-48
近年来,各地为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密切党群关系,把推行党务公开工作作为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阳光工程”来抓,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可是,在党务公开过程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存在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等问题,甚至对老百姓真正关注的焦点、热点、疑点问题压根就没有或者说就不想公开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党内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不敢讲真话。有的唯“己”是说,从个人私利出发,什么有利说什么;有的唯“上”是说,投个别领导所好,什么需要说什么;有的唯“好”是说,专门报喜不报忧,什么动听说什么。一句话,唯“需”是说,唯独少了唯民情、民意、民声是说,不去有心反映基层群众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却着意虚报浮夸、欺上瞒下,造假政绩、编假数据、做假情况、搞假作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9.
信息工作既要报喜也要报忧信息工作要做到既报喜也报忧,不能光报喜不报忧。当前信息工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报喜多、报忧少,甚至有的光报喜不报忧。某市市委上半年收到的报忧信息只占10%,这个比例太小,至少三七开,甚至四六开。报忧的信息多了,才会使我们更...  相似文献   

20.
批评与自我批评“变奏曲”袁敏杰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一些领导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大开展了,甚至很难开展,可谓"武器入库"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批评与自我批评变奏曲":"报喜不报忧"。一些人闻喜则笑,闻过则恼,一些人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