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立法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诉讼起源于罗马法,而现代公益诉讼的创始国是美国。行政公益诉讼理论是随着新的宪政观与行政法治思想内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我国现实的需要与法律的规定凸显矛盾。已颁布实施的《行政诉讼法》,其制度安排难以完全适应今天的现实需要,需要进一步加以修改与完善。而现实中的种种诉讼实践呼唤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在公共利益受到违法的行政作为或不作为情形下,由特定机关提起的行政诉讼。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构行政公益诉讼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戚婵 《学理论》2013,(11):112-115
小额诉讼程序以方便大众为目标,具有诉讼门槛低,审理时间短,便捷经济等特点,不仅减轻了法院办理案件的负担,也是以人为本,为民司法的体现。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新增小额诉讼制度,但没有具体的制度设计,给司法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小额诉讼制度,以期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诉讼执行程序是诉讼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保证实现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最后环节,也是整个诉讼程序顺利终结的重要保障。行政诉讼执行程序与民事、刑事诉讼执行程序相比,起步较晚,缺乏经验,而且《行政诉讼法》对其规定也存在一些缺陷,尚处在初创阶段,因而在司法  相似文献   

4.
受案范围作为行政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衡平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之间的矛盾,不断接近理想模式。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依旧采取"概括+列举"方式,其原因在于:受案范围的修改受认识局限的制约,基于国情实际和行政诉讼发展的需求。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对"民告官"受案范围的突破体现在:增加了受案范围列举事项,受案范围扩展到部分抽象行政行为。探寻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诉讼程序,以发布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方式对受案范围的界定加以有效补正,可以实现"民告官"受案范围多层级细化的功效,能将"民告官"真正付诸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5.
汤维建 《团结》2005,(3):12-13
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种缺憾在诉讼中实行陪审制度是各国诉讼法的共同特征,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此都作了规定。实行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和司法为民的体现,有利于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实现,是司法与社会公众建立联系的桥梁,对普通公民而言,也是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过程。当然,陪审制度也有其弊端,如诉讼成本加大、诉讼过程延长,尤其是,如果陪审员不能有效地行使职能,还给人以一种形式主义、陪而不审的印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对陪审员制…  相似文献   

6.
2000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开始实施,1991年7月1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同时废止。新的司法解释的颁布,解决了行政诉讼法典修改前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举证制度的进展尤为明显。本文拟对其变化作一粗略评介。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1)
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在社会专业分工细致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引入有利于裁判者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同时推动诉讼双方的诉讼对抗。遗憾的是此次立法的规定过于笼统,为了使专家辅助人制度发挥实质的作用,有必要对其法律功能进行分析,并从其诉讼地位、意见性质以及资格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主要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关证据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建立的。经过多年审判实践,发现在举证责任制度,被告补证制度、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找到解决之方法可完善我国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胡娜娜 《学理论》2012,(2):53-54
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最初是作为行政诉讼制度的配套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作为这一制度建立标志的《行政复议条例》与《行政诉讼法》在立法上基本上保持了一致,但是由于立法上的限制这一制度在实施中没有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的《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实施从立法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它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成熟与完备,而《行政复议法》与《行政诉讼法》在不少制度的设定方面相互不能衔接,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关于行政诉讼困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顺珍 《行政论坛》2002,3(5):39-41
《行政诉讼法》施行十余年,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等无疑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行政审判工作仍障碍重重,与立法之初所预测的局面相差较远。为此,应扩大受案范围,确立公权力诉讼,建立有限的调解制度,设立专门行政法院,建构判例制度,以期使我国行政沂讼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在实践中,抽象行政不作为大量存在。但是,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它的限制,以及它固有的消极性、隐蔽性等属性使得这种行为常被人们忽视,且危害较大。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下,对于抽象行政不作为不服不能直接对其提起行政诉讼,抽象行政不作为的现有救济只有立法救济和行政权力的内部监督。应对抽象行政不作为的策略是:基于有权利(力)就有救济的法治理念,抽象行政不作为应纳入到诉讼救济范围。具体采取的方式是行政公益诉讼和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29)
根据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判断原告资格的依据是原告须与被诉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在理解和适用上有很大偏差。现行《行政诉讼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司法实践,诸多缺陷已经显露出来,不利于推动行政法治建设和保护公民利益,应予进行修改,从这一问题入手,希冀对大家理解原告资格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行政公诉制度是由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在公共利益因行政主体做出的不法行政行为或不作为而受到侵害时,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它是我国行政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然而现行的行政诉讼法并未明确确立行政公诉制度,使得这种公权力之间相互监督的制度设计未能更好地发挥应有功能,本文结合我国的刑事公诉制度以及以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提起公益诉讼的成功实践为基础,论证我国已经具备构建行政公诉制度的条件,并提出具体的制度设计,以期更好地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梁园园 《学理论》2012,(32):130-131
公司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关于公司股东的权利也是一直以来人们研究的热点。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也成为股东保护公司的救济途径,当公司受到侵害时,公司为受害者,公司其他人则怠于行使权利,故赋予中小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就很重要,并且我国新《公司法》还处于修订阶段,处于不断修改中,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并充分发挥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芬霞 《学理论》2010,(16):121-122
撤诉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之一,但我国现行立法对民事撤诉制度规定得非常粗略、零散、操作性不强,甚至违背最基本的诉讼原则。拟从法理和立法角度分析其缺陷,并结合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从诉讼设计理念和立法构想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民事撤诉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6)
2013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该制度有了法律依据,2015年又相继施行了新修订的《环保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然而,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问题,现行法律之规定都不够完善。为了完善该制度,将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做进一步的完善如下:赋予检察机关原告资格,否定环保机关原告资格;完善公民个人环保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行政诉讼起步较晚,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在诸多方面的设立依然带有浓厚的民事审判色彩。行政诉讼法第十七条关于“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的规定,沿袭或者说尚未走出传统的民事案件管辖理念,从而使“原告就被告”继续成为我国行政诉讼管辖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付茜 《学理论》2012,(35):94-95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我国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定位在"维护和监督",而且是重在"维护",次在"监督",体现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容忍或更多是无可奈何。两权关系现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制度设计。通过提出完善两权关系制度的建议,期望两权关系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6)
2013年3月15日,我国开始实施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一大亮点是增加了关于产品召回制度的规定,这同时也是我国关于产品召回制度的一大进步。但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看见新规定中存在的不足。在汽车领域,召回制度适用最为频繁。通过分析《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我们可以发现现行汽车召回制度中的弊端,继而提出修改建议,即确立缺陷汽车认定标准;建立缺陷汽车检验机构;严明召回制度的法律责任;积极推动公益诉讼进程。  相似文献   

20.
日前 ,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为从根本上防止和消除少数审判人员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确保司法公正 ,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上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我国 ,审判人员回避制度早有规定 ,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把它列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其目的在于从诉讼程序上保证司法机关公正裁判案件。但是 ,这些规定较为原则 ,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司法实践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据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刘会生介绍 ,此次颁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