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蓝昕 《东南亚》2004,(3):22-26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 ,充分暴露了东盟国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危机之后 ,东盟各国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 ,加速债权债务重组 ,设法清理巨额呆帐 ,完善央行的监管职能 ,以便使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一、东盟各国金融改革与重组举措1 重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改革中央银行 ,加强央行的独立性。泰国央行于 2 0 0 0年 5月成立了货币政策局 ,2 0 0 1年 9月改为货币政策委员会 ,以加强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印尼政府于19 99年 5月颁布了新中央银行法 ,使印尼央行…  相似文献   

2.
亚洲金融危机对泰国的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为防范和摆脱金融危机,泰国对本国金融业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入了解泰国金融业的重组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我国金融业重组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东盟各国签署《东盟宪章》,规定英语作为东盟唯一的工作语言,各国的英语教学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发展,东盟各国为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纷纷加强自身的英语教学质量以期达到推动经济和世界接轨的目标。为了解东盟国家所倡导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东盟各国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以期提升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外语教学领域进一步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吸引外资过程中,东盟国家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区别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5.
印度商业银行和开发金融机构的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一年来,国际金融体系所出现的危机让我们注意到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何等重要。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在“金融深化”与“金融压制”孰优孰劣的争论中,过分强调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服务作用,没有对“金融体系缺乏效率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引起足够重视,以...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防务合作不断向前推进,虽然与政治、经济合作相比,防务合作发展水平仍较低,但经过双方的努力,相关合作已取得长足进展,合作领域大幅拓展,合作方式从双边发展为双多边相结合,且更趋务实和机制化。在此过程中亦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如东盟"大国平衡"战略的掣肘,来自美、日、印等其他大国的竞争以及南海问题等。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有深化合作的巨大动力,双方有望克服困难和障碍,继续推进防务领域合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盟国家为了对付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同时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由于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影响,近期东盟国家经济将仅能实现低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产业结构相似度、变动速度,出口产品结构等指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现状,认为当前双方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的相似性、趋同性和竞争性将阻碍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在产业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按产品内分工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良好的协作分工体系,实现中国和整个东盟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9.
资产健全性分类标准不仅是一家银行建立和完善资产风险管理约束机制的主要手段 ,更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监管水平的重要标志。韩国的这次改革 ,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痛苦的反省之下 ,由 IMF直接干预 ,根据国际惯例并结合韩国的国情的一项重要改革。对韩国金融机构今后加强自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化都有一定的影响。据有关人士评价 ,韩国的金融监管力度已超过亚洲金融大国日本的监管水平。研究韩国的做法 ,对我国的金融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逐年增加,在对方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也逐年升高,本文选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对中国和东盟十个成员国从1995~2009年的出口商品进行全面的显性比较优势分析,借助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实证数据,得出中国和东盟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及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分析其纵向横向的变化,并提出中国发展与东盟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影响社会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增长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东盟10国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该地区经济增长与财政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并针对财政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欧盟与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玮 《东南亚纵横》2004,(11):59-63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彼得·罗布森在其《国际一体化经济学》中指出:经济一体化的本意在于以区域为基础,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大限度实现此目标的必要条件包括:在一体化区域内,消除阻碍货物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一切障碍,及集团成员间一切以国籍为依据的歧视①。在学术界,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虽各有侧重,但也有一些共同点:第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由数个国家之间联合形成的经济区。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行内外有别的歧视性政策。第三,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是通过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使合作方受益。第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文章以国际商事仲裁的一般理论为基础,详细地比较分析了东盟主要国家有关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形式与内容、仲裁协议的当事人、可约定提交仲裁解决的争议事项以及仲裁协议的效力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物流有明显的特点,由于日本的政府和企业十分重视物流的发展,从而使日本的物流业得到迅速发展。日本重视物流的信息化,如条码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应等技术在日本的物流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国也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如建立统一、公平的物流市场竞争机制、发展物流战略同盟、完善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体系,大力发展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等,从而可使我国的物流业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2000~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1个国家保险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分析11国保险服务贸易的现状,计算TC、RCA以及CA指数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11个国家的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都较弱,虽然中国是保险服务贸易大国,却是以进口为主,竞争力不如东盟绝大部分国家。本文提出了提升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棉、菜、肉、水产等多种农产品生产数量已居世界首位。中国也是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的总体比较优势逐渐减弱(栾敬东等,2004)。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决定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农业在中国和东盟都举足轻重,各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都不高,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自然条件比较接近,因此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农业被确定为21世纪中国与东盟合作的5大重点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组织如何促进成员国之间密切合作是区域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东盟旅游合作进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分析东盟在缺乏霸权国家主导和硬机制运行的背景下如何形成集体行动,有效供给区域公共产品。东盟旅游合作的动力在于全球旅游竞争环境变化催生了东盟各国对区域公共产品的需求,唯有依靠区域合作才能突破自身旅游发展瓶颈。本文对东盟区域旅游公共产品供给动力、合作机制建设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以东盟旅游部长会议为核心的协商一致对话合作机制、最大程度满足成员国旅游发展需要的包容性公共产品选择机制、以外部性特征为驱动的区域外国家渗透参与机制保证了区域旅游公共产品生产的稳定性,但区域内国家发展程度不一、资金缺乏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也削弱了旅游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对于胜任特征问题的研究源于西方心理学,将其引入我国之后,较好地适应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与国外30多年的研究成果相比,国内对于职业经理人胜任特征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尚不成熟,职业经理人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职业经理人市场评价还在探索,职业经理人规则还有待建立。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挑战,深入研究职业经理人胜任特征模型已成为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闻捷 《西亚非洲》2001,(6):56-57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青年学者贺文萍担纲主持的项目《大国对非洲战略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近日获准为2001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该课题旨在分析和比较西方大国〔这里系指美国、法国、英国、前苏联……  相似文献   

20.
东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区位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前人类经济活动中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改造与振兴老工业基地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 ,高新技术提升和优化了东北传统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 ,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成为东北的另一个经济增长极。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区位优化调整 ,实现其与传统产业区位上的结合 ,可带动两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