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重要文章中正确地指出:“宣传人道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思潮,不是一般的学术理论问题,而是关系到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实践的有重大现实政治意义的学术理论问题。”当我们读了高尔太同志近年来发表的若干文章,其中关于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的确感到作者触及了一些有重大现实政治意义的问题。文章中涉及的有些问题,如关于人的价值,“人是目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遭主义的根本区别等,胡乔木同志在文章中已经作了透辟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现仅就高文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观点,谈点不同的意见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最密切。因为争论的实质是,应该用什么历史观去观察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应该用什么历史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胡乔木同志的文章回答时,理  相似文献   

3.
异化与历史     
异化问题的讨论涉及面很广,和历史研究有直接关系。它的关系是什么,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第一次把这个问题彻底讲清楚了。那就是到底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人性和人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社会是表现这种矛盾的阶级斗争。唯心主义关于历史动力的学说各种各样,不过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怎样看待人的价值历来是青年人生活道路上的重大课题。在四化潮流迅速改变着我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今天,它更引起了当代青年的普遍关心和浓厚兴趣,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时代课题。胡乔木同志的重要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以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为中心环节,对人的价值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在人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5.
问: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要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离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会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 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只要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离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会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这是乔木同志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结这几年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而作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按照一般的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来以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似乎就不再会发生空想的问题了。实际情形并不完全如此。口头上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回事,是否真正理解它和正确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来建设社会主义又是一回事。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如果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离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有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时下我国哲学界正兴起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解释派别,即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派别。这一派别的一个主导性观点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本异化史观和实践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尚属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德意志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异化问题的争论,今天仍有必要对其进行学术上的反思。异化只是一个哲学术语,用它来解释由于主体自身变化而产生对立面并转而同主体对抗的矛盾是成立的,没有必要赋予异化概念过多的政治含义。用异化说明某些社会矛盾现象不等于用异化这一抽象哲学概念去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学习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本刊编写了一批注释。这期先刊出十条,其余的将在本刊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9.
前一个时期,在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中,有的人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人道主义,甚至说共产主义就是一种最高的人道主义;另外一些人虽然只是说马克思主义包含人道主义,但在论述问题时又往往把马克思的一些根本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人道主义化。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企图用人道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取代马克思主义。而导致这种做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同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完  相似文献   

10.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阶级社会中表现这一矛盾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理论月刊》,1984年第二期,第7页)表明构成阶级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动力有三个因素:生产力、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动力,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马恩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相似文献   

11.
弗洛姆、布洛赫、马斯洛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家在建构其人学理论时,只是把人性当作一个客观的事实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拘泥于非历史性的伦理学或心理学方法,无法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这也导致他们不能准确地把握人性论的实质。阿尔都塞虽然指出了仅仅从人道主义视角来理解马克思的错误所在,但由于他形而上学地放大了方法论的作用而忽视了马克思重要的思想特质。1844年写作《穆勒评注》时期的青年马克思,由于撇开了对社会历史生产过程的深入分析而直接进入到对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性研究,因而还不具备历史地分析人性的思想基础;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之前所持有的异化式的人道主义逐渐为现实的人道主义所代替;1845年之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蒲鲁东的抽象人性论进行了集中批判;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展性间接地阐释了认识人性的科学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重要文章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它立足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属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这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伦理原则,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的”。因而,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我们伦理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伦理道德范畴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地位、特点和现实意义谈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李卓群 《学理论》2012,(23):38-39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当中一些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其中争论特别激烈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问题以及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体系和历史唯物主义开始形成;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最近两年主要争论两个问题:一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国有经济的发展。二是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原有的国有企业如何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对这个说法,大家基本不存疑问。但是,这几年为什么对第一个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大?主要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了国有经济。这是不是说国有企业就不如非国有企业呢?下这样的结论未免简单化。因为不管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其特殊的目的,不象非国有企业的建…  相似文献   

15.
张楠 《学理论》2013,(24):48-4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的诞生地。在对马克思人道主义的理解存有普遍争议的今天,回到思想发生的原初过程,以《手稿》为文本依据,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这一人道主义的根本问题的变革性理解、人道主义发展中的异化及其扬弃以及共产主义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三个方面,探寻马克思对"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阐发。  相似文献   

16.
1987年7月13—16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和《哲学动态》编辑部,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进行了专题座谈,现将座谈情况综述如下: 关于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方法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尤其注重从方法论上着眼。大家认为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唯物史观的方法。具体说来应当坚持以下几个方法论原则:①从实际出发,反对从抽象的定义和原则出发,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②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过程论和阶段论,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③运用系统结构的方法,分析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生产力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和上层建筑结构,从总体上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87,(34)
从1986年4月份开始,铁道部打破30多年来“挣钱都上缴,花钱伸手要”的财政“大锅饭”,实行以路养路、以路建路、投入产出、自我发展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人们称之为“大包干”。这一重大改革,使铁路内部企业有了自主权、经营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条改革之路走对了。下一步的问题是:铁路大包干改革怎样深化,怎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现代化管理模式?这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为此,最近北京铁路局局长国林邀请了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厉以宁教授,在北京铁路局二楼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他们的对话,既对当前如何搞好铁路大包干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又对“大包干”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本刊记者参加了座谈。现将座谈内容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试论依法治国与良性违宪孙艳前不久,法学界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是否存在“良性违宪”和怎样看待“良性违宪”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如何认识和处理坚持依法治国与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关系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对此做一番探讨。一、改革开放以来,中...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界对《穆勒评注》的争议很大,争论主要围绕《穆勒评注》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关系。《穆勒评注》与《第一手稿》的顺序、内容之争论,终究归于交往异化和劳动异化二者内在的关联性,应从马克思整体思想历程中把握这一时期思想变化,在逻辑性中探寻交往异化和劳动异化的关联性。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马克思将视野放置在现实历史进程上,突破了原有的理论框架,形成了一种新的从现实出发的理论逻辑。从思想逻辑和现实逻辑出发,马克思开始探索自己的研究道路。哲学和经济学两条路径相互补充和完善,不同视角求得统一,孕育了马克思的总体性批判方法,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人们对“异化”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争论的核心和实质,集中在这样一点:异化与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一些文章,象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马克思把劳动作为异化的主体一样,把社会主义作为异化的主体,认为社会主义自身产生异化,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全面异化。这些文章还把这种观点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观点。一些文章宣传的社会主义异化论,包含逻辑上相互关联的三个重要论点:一、认为异化就是矛盾,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